让我们跟着央视镜头和报道,一起回忆“6·29和田劫机事件”始末

今天,让我们跟着CCTV综合频道的报道,一起回忆一下“6·29和田劫机事件”始末(PS:这些都是公开报道,网络一搜一大片,没啥可敏感的,各位别紧张),相信尊敬郑智化先生以后对新疆相对严格的机场安检会抱有一定的理解。

2012年6月29日,6名劫机者伪装成残疾人,通过安检绿色通道登上天津航空GS7554航班(和田至乌鲁木齐),其中两人拄着装有金属管的拐杖,其余四人分散登机。飞机起飞10分钟后,3名暴徒持拐杖夹带的金属管冲击驾驶舱,另3人在客舱威胁乘客。他们点燃爆炸装置,企图制造机毁人亡的惨剧。这不是电影剧本,这是曾经发生在中国领空的真事。

以下为相关报道:http://t.cn/AXwgcuWj

说句直白的,安检这东西,人人嫌麻烦,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它就是挡在灾难前的最后一道门。最近郑智化先生发文,讲述自己在多个机场遭遇的刁难,话里话外充满委屈和失望。坦白说,他的感受值得理解,但有些话必须提醒——理解尊严,也要记住曾经发生过的血。

500

2012年的6.29劫机事件是机组、警民硬生生拼出来的奇迹,有人用身体顶住舱门,有人徒手制服暴徒,鲜血洒在过道上。正是因为这事,新疆的安检从此变得“事多”“较真”。你现在在安检前脱鞋、液体要喝一口,拐杖可能也要托运(近几年好像拐杖好像已经不托运了,我在飞往新疆的飞机上见过残疾人士使用拐杖,这个了解情况的人可以普及下)。没错,是麻烦。但这是有人差点搭上命后换来的规矩。即便是拐杖托运了,飞机其实也是可以提供相应的搀扶服务的,这个我一定相信是有的。

“残疾人也是人,我们是旅客不是罪犯。”这句话完全没错,但当年暴徒也是这么说的。问题不在于谁说了什么,而在于安检根本没办法靠外表判断你是好人还是坏人。规则之所以冷,是因为它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而不是对某些人开口子。只要有一个漏洞,就可能换来一架飞机的坠落。

当然,我们反对的是无底线放行,也同样反对拿规则当借口去羞辱人。全国机场可以借此舆情事件,开展排查整改,为出行旅客提供更舒服的出行服务,这是最好的共赢。

新疆欢迎您,但新疆更记得那101个人的呼吸差点断在高空。我们需要的是安全,也需要善意。安检可以严,态度可以暖。制度要硬,文明也不能缺席。

愿下一次,您来新疆,是因为喜欢,而不是带着遗憾离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