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医疗体系里面,是个主任就逃不开医药回扣,是业内公知的情况
【本文由“张广才”推荐,来自《老百姓希望医院里能开出来的,是好用的稳定的药,管你是“原研”还是“仿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对这种态度很明确:矫枉必须过正。
既往医疗体系里面,是个主任就逃不开医药回扣,是业内公知的情况。小医生倒是有可能没接触,那是因为你还没到资格。所以医药这个灰色的利益链:药厂--总代--分代理--药代--医院;医院里面打报告进院(副主任及以上)、招标(设备科/采购)、处方(具有处方权的医生)、统方(统计谁谁开了多少药)--医保,全都是吸血虫。这个漫长的链条里面,本身留给厂商的利润就只是第一步,极端点的这部分利润在全链条里面不足1/20。
所以才有集采来挤水分,把各级代理、药代给挤没了,把医生的灰色空间挤没了。当初在灰色链条里面有多爽的人,现在在集采下就有多绝望。这场对于医药从根底上的颠覆,就必须轰轰烈烈、痛痛快快,矫枉必须过正!
我不否认凌医生说得也是事实,但凡事需要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看。最主要的,去看看几个关键上市药械厂的年报信息:利润率确实下降了,但远不至于亏损。某几个厂商中标破产,某几个性质恶劣的厂商低价中标,就上升到对集采的整体质疑:其实你是在质疑药监局的一致性评价吧,拿数据出来说话,别跟之前上海那个医生的吐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