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希望医院里能开出来的,是好用的稳定的药,管你是“原研”还是“仿制”

来源:健康医疗博主@麻醉医生凌楚眠

这几天关于“原研VS集采药”的讨论热度又起来了。作为临床医生没法说很多…拣重要的聊——如果你身处医疗行业、或者在近两年有多次就医住院的经历,应该对目前国内公立体系运转之窘迫、对yb控费之严厉、对医疗大环境之糟糕有所触动。医疗行业的寒意早已传递给了所有人。

简单一句话:普惠型的、大规模的公立医疗快撑不住了、要收缩了,池子快被掏空了。

在这个背景下,又逢『大脱钩』的国际局势,“原研药”(这个词的准确定义应该是:专利掌握在国际大型药企手中的最先研究、申报、生产的药物)被逐步挤出去是必然的定局——yb不可能再继续采购高价药来供养国际药企。又由于特殊的国情,yb局就是宇宙局 有着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所以很多时候,药械这块就是全或无,要么0要么1。

所有领域都在国产替代,药品领域不可能是例外的。而其实,『国产仿制药』从来不是什么下位词,随着国内医药的发展,临床上口碑好、靠谱好用的国产药比比皆是。

对医生来说,其实从没有什么『原研药』(特指专利在国际大厂)>>『国产仿制药』之类的鄙视链。有的只是药品效力、稳定性和性价比。

而我以上所说的好用的药,它们有个共性——一定不是“最便宜”的那几款。

“人不认货钱认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特别便宜+效果确切+技术领先是不可能三角。

所以,我们最应该警惕的,是之前在药品采招上频繁出现的“无底线竞价”,那些踩踏出的极端低价是“有毒”的,某种意义上是以打断整个行业逐步国产替代链条为代价、寻求短期冲量的结果。说个不好听的话——玩这手的,恰恰是对行业长远前景不感兴趣、指望短期内卷死同行赚点快钱就走的“短线选手”,而他们也必然无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参考最近因生产劣药被罚的某红鹰)。

我们往回看打无底线超低价格战的那几个行当,要么是形成寡头格局一起把消费者当猪宰,要么就是纯粹的崩塌溃败。

这可是药,谁能承担药崩了的后果?

呼吁在药品招标上要有担当,绝不可为了自己头上的KPI(就是“省钱”)而放任国产仿制药陷入“死亡螺旋”,要给搞研发(别觉得搞仿制就不需要研发,药械行当每一步都是钱)、注重质量的国内药企留利润;否则就是在联手绞杀国产药的发展空间。

极端低价竞标,败的是口碑。而口碑一旦烂了,后期想扶正,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解释成本。

说到底,老百姓希望医院里能开出来的,是好用的稳定的药——管你是“原研”还是“仿制”,绝不是“为了省钱”而采购的药。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