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車南下”真正的意义,不是能给到港区带来多少经济利益,而是在于粤港融合

时间过的很快,一眨眼11月快到了,一年的尾声也即将到来~

下个月,“粤车南下”计划正式开启,届时内地蓝牌车辆可以通过珠海口岸港珠澳大桥直接驶入香港,

这对于珠三角西的私家车主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OK,对于“粤车南下”的关注点,这里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1)内地驾驶证换取香港驾驶证,以及验车的事情。

(2)内地司机驾驶左舵车,是否适应香港右舵车驾驶习惯、以及两地交通法规路权差异的问题。

(3)内地的智能驾驶系统,暂时倾向于不能在香港使用。

(4)香港各行业对于“粤车南下”的终极目标,是内地“高质量消费”的深度自驾游,香港以旅游业为主的、以及相关行业,能否“如愿以偿”呢?

*

先来看一段香港新闻的视频,大家基本可以找到答案~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大家放心,视频有字幕~~)

【后语】

讲真呐,香港不少行业鉴于“港车北上”受到了“刺激”,“粤车南下”这个政策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内地的“高质量”消费者来港消费。

不过,由于香港众所周知的原因,来港的车辆早初始阶段也不太能大批量进入市区,

比如常见的问题:地域狭小、停车困难、街道闹市人群密集、不熟悉驾驶习惯可能会导致交通问题,等等...

鉴于初始阶段每天的100个名额直接驾驶入市区,且最多逗留3天,

从这种小数量上看,很明显,政策的初始目标瞄准的是高消费的自驾家庭旅客,这类游客的消费能力通常很强,也会更倾向于深度游和体验式的消费。

但是,相对比每到节假日“反向自驾游”到大湾区吃喝玩乐的香港市民来说,“粤车南下”这点“经济效益”,明显掀不起一点“浪花”,

因此,从某种层面上来讲,至少在初始阶段,“粤车南下”的真正意义,其实并不指望能给到香港当下各行业面临的消费“萎靡”问题带来多大的“阳光”,而是在于这个政策的深层含义。

须知,目前来看,粤港地区车流的“双向奔赴”,两者有着逻辑上明显的不同。

“港车北上”的逻辑,是在于给香港初级中产市民带来更加划算经济账;

而“粤车南下”的逻辑,更多的并不在经济层面,而是实现粤港大湾区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内地蓝牌车自由驶入香港街区,车辆的“软连接”,其实是打破了粤港区域间的某些长期存在的“隔阂”,从而促使了在“经济相通”基础下的“人心相通”,这才是“粤车南下”的深层含义。

至于后续能否给到香港带来多大的高质量消费刺激,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所谓“人心通、道才通;道路通,财则通”,

道理又是就是这么“浅显”,至于香港从上到下、从商家到百姓,能否真正意义上去打通粤港两地的“人心通道”、从而实现粤港两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等...能否“拯救”香港长期引以为傲的“无烟工业”,以上这些是不容回避的关键问题,也是“必答题”~~

500

500

500

OK,大家没事闲聊一下,大家对这次“粤车南下”感吸兴趣的讨论点是什么呢?

比如:右舵车驾驶问题?交通法规问题?不能使用智驾的问题?大家打算要开什么车去“嘚瑟”呢?等等...

欢迎大家谈谈你的关注点,~哈哈~

(long time ago~^_^~)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