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回不到胡锡进希望的舆论环境

【本文来自《很多人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越来越小心,或者干脆不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最近胡锡进关于舆论环境的发言引起了社会关注,他认为现在大家都小心翼翼,体制内的人小心翼翼,大学老师成了“敏感群体”,这是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领域的一个损失,不是开放社会应有的。

我是老胡的同龄人,也是做媒体出身,对于老胡这种感叹,多少有一些理解,一个言论完全不受管制的状态,媒体人很容易获益,可以呼风唤雨,可以进行表演,那种感觉真的是很爽,然而我们可以回到那种状态吗?

曾经,中国的互联网的舆论确实非常宽松,缺少管理和引导,那个时候谁说一句爱国,去天安门广场拍个照,都会被全网围攻。有相当一批美国大使馆的联系人,台湾的特务人员,在社交平台上呼风唤雨。这些人有些后来逃离了中国,在海外从事反中国,反中华文明活动,有些人从事间谍活动被判了死刑。有的人一边嫖娼,一边诈骗,却成为了互联网舆论的领导者。

在互联网舆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高铁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无论是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推动,都没有什么可以非议的。然而,在互联网大V的引导下,在敌视中国发展的力量策动下,在众多网民的鼓噪下,利用723的动车事故,对高铁展开全面攻击,最后导致国家政策改变,高铁建设被延误,中国至少损失了千亿以上的订单,破坏了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

那个时候很多国家重大项目,没有任何信息的网民,在敌对势力的操纵下,在大V们的推动下,形成舆论压力,造成项目被下马,地方经济受到巨大损失。最典型的厦门的PX项目,后面就有台湾的势力在操纵,让厦门受到很大的损失。

中国的航空母舰、大飞机、空间站、5G等等重大项目,在互联网上不断遭到嘲笑、非议、贬低、歪曲。中国的传统文化被贬低。

在互联网上活跃的那些引导舆论的,并不是有职业背景的普通人,而是很多领了任务的,拿了大量经费的美国情报机构、台湾情报部门相关人员或外围人员,他们有大量资金支持,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有自己的行动目标,经常性统一行动。还有那些移民、留学中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在破坏中华文明,打击中国人的信心,介入重大项目过程中,呼风唤雨、屡屡得手。

今天世界已经是大争之势,美国已经对中国进行了全面经济战,在军事热战和经济战都很难处于优势地位时,通过舆论战是必然的。如果不是一定程度上面的管理,没有社会舆论的管控。那些逃到日本的美国大使馆联系人,那些拿了资金在中国装成投资人的关系人,那些打了科普名义的机构,那些打着打假、防腐、科学旗号的所谓意见领袖,一定会蠢蠢欲动,一次次把中国带进沟里。

其实不但是中国,美国的互联网舆论,也在面对管控,在美国的互联网上敢于反犹,也会被找出来开除,敢嘲笑查理.柯克,马上会面对资本主义的铁拳。

大争的时代,舆论不是闲言,舆论环境就是一个战场,我们不能假设活跃的人都是一个个普通人,舆论场上就是有领到任务的人,就是有间谍,就是有大量的网军。普通人不会花时间去做这些方面研究,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把互联网上活跃的所有人,想成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和想法的表达,这是对自己的欺骗,也是对社会大众的欺骗。

当然管控会有误伤,这是正常的,战场上都有。我们必须理解,曾经相对的宽松,是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是以这个国家发展付出巨大代价为基础的,是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基础的。

中国的国力发展,经济强大重要,还是互联网舆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重要?我想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也相信无论中美,在竞争的大势下,都不会有所谓的舆论宽松。舆论是要为我所用,而不是搞个舆论平台,让别人打击自己。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