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争议,市场监管部门称已规劝商家停止这一行为,你怎么看?

10月20日,大皖新闻报道了山东烟台一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引争议,店家回应称不认为是浪费,而是帮农民打开销路一事,引发关注。10月21日,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回应称,他们已规劝商家停止这一行为,并下架相关宣传视频。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店名为林林烤肉,在某短视频平台开设有账号,发布了多条店内使用玉米作为燃料的视频。而在评论区,对于这一做法存在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浪费粮食,但也有人认为此举拓宽了销路,可以帮农民将粮食卖出去,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

10月20日,针对此事,该店店长史先生回应称,该店已经开了五六年,一直是使用玉米做燃料,因为他们认为玉米更加环保、健康。起初是从外地采购玉米,后来得知周边有农户种植,便就近采购,有的是从农户手中收购的,有的则是采购的陈化粮,甚至还有顾客主动说自家也有玉米,希望店里去收购。虽然店内使用的总量不多,但收购的价格并不低于市场价。他不认为此举是浪费粮食,而是帮助农民打开了销路。

10月21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海河市场监管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大皖新闻记者称,他们已到该烤肉店现场检查,发现确实存在使用玉米作为燃料的情况,炉膛内还放置了玉米。经营者称,今年受长时间降雨影响,有周边农户的玉米出现受潮等情况,该店便将农户品质低的滞销玉米拿来作为燃料。有的还是农户主动找到店家,希望收购品质不达标的玉米。现场也确实发现了一些品质不那么好的玉米。

对于网上产生的争议,该工作人员表示,经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这一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罚依据。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角度,他们已规劝店家停止将玉米作为燃料,并将相关宣传视频下架。“经营者目前也是很配合,表示积极整改。”该工作人员说。

10月21日傍晚,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该烤肉店此前在某社交平台发布的用玉米作为燃料的视频已经下架。

500

农业专家:玉米不适合做燃料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也是生产面积最大、单产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7亿亩(4474万公顷),接近前期历史高点,总产量29492万吨,连续第4年刷新历史纪录。

这么多的玉米,都用来做什么?李少昆介绍,玉米虽然是粮食,但更多是用作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饲料约占60%,加工占30%,食用不足7%。

接近3亿吨玉米,够用吗?是否已经充足到了可以当柴烧的程度?李少昆说,“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需求快速拉动,玉米饲料用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每年仍要进口约2000万吨玉米,所以并没有到充足的程度。事实上,我国粮食依然处在紧平衡状态,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即便是作为燃料,玉米也并非好的燃料。在过去,农民会用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做燃料,但不会用玉米粒,一方面是爱惜粮食,另一方面也不适合。李少昆说,“虽然玉米产量大幅提升,但必须看到,在玉米生产中,国家、地方、农民、科研人员、农技人员、社会服务机构,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成本非常高。所以,无论是功能还是成本,都不合适,尤其是作为农业工作者,看到这样的事情,会感到特别惋惜。”

种粮大户爱惜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种了半辈子玉米,看着心疼,生气。”10月21日,内蒙古通辽种粮大户马忠臣对新京报记者说。看了网上商家用玉米粒当燃料的视频,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马忠臣是当地一家合作社负责人,他所在的合作社,管理着1万亩左右的耕地,每年种植玉米,帮助农户们增产增收。

对烟台烧烤店“助农消化滞销玉米”的说法,他并不认同,“玉米确实存在价格波动,但国家有保底收购政策托底,农民种的合格玉米根本不愁卖。市场价高时,农民可以卖到市场,市场价低时,农民可以卖给国家收购机构。”他说,“只要你种出来,符合标准,就有地方卖。”

近期黄淮海地区因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收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10月19日再次召开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并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从家庭种植到合作社集约化种植,几十年中,生产方式在变,产量在不断增加,但爱惜粮食的习惯从未改变,“地上掉个粒儿都得捡起来,不敢想象有人会放到炉子里当柴烧,太心疼了,国家千方百计地鼓励我们农民多种粮,多打粮食,怎么有人就忍心烧了呢?”马忠臣说。

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农耕文明传承不断,爱惜粮食是刻在骨子里的印记,即便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粮食仍然牵动着人们的心。李少昆说,“全社会都应提倡节约粮食,不支持玉米做烧火燃料。”

也有观点认为,我国工业用玉米数量占比不少,如玉米乙醇,同样也作为燃料,为何不能直接烧?对此,李少昆表示,我国粮食紧平衡,耕地资源紧缺,但在白酒、医药、化工等领域附加值更高,玉米乙醇生产是一条低成本高产出的工业途径。更重要的是,作为玉米乙醇使用和直接烧玉米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不能互相比较。每一粒玉米都凝结着巨大的社会资源成本,甚至有许多无法量化的劳动成本在内,不应以这种低效方式使用。商家这种将粮食(即便是陈化粮)直接用于燃烧的商业行为,也向社会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号,可能冲击和淡化全民珍惜粮食的社会共识,因此不应被宣传和鼓励。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