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元买了16只螃蟹,2只死蟹14只发臭,大家买螃蟹时都遇到过哪些套路?
据新黄河相关消息,10月20日,消费者称477元购买16只螃蟹,“2只死蟹,14只发臭,蟹黄稀而发苦”。
然而面对消费者的孔苏,“蟹太太”客服则回应称蘸点醋吃就行。
根据相关报道所述,据“蟹太太”官网数据显示,“蟹太太”2021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到了2023年更是猛增至6亿元。品牌的火爆也使其成为各大主播争抢的“香饽饽”,就在2024年中秋节前夕,头部主播辛巴和小杨哥在销售“蟹太太”时,还曾因价格问题爆发公开矛盾,双方都强调自己的货源更便宜,甚至为此在网络上互相指责。
今年,头部直播间“蜜蜂惊喜社”曾为“蟹太太”开专场直播。
但在黑猫投诉、小红书等多个平台上,消费者描绘的“蟹太太”图景与品牌叙事截然不同。一场关于斤两、品质与售后的拉锯战,正在上演。
除了上文提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外,“蟹太太”还屡次曝出缺斤少两,以及品控不严的问题。
比如,有一位消费者在10月5日的投诉中表示,自己购买的“3两公蟹”,母蟹重量正常,但4只公蟹中有3只明显不足。
“商家说运输过程中会有7%的损耗,但我连绳子一起称都不到3两,几乎是欺诈行为。”
还有一位消费者花费260元购买8只螃蟹后失望地表示,在蟹太太购买的螃蟹,与宣传不符,蟹壳里空空如也。
一位天津消费者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提醒大家“避雷”:“中秋节收到的都是空壳螃蟹!直播间宣传‘满黄流油’,结果无一例外全是空壳。”
并且,在问题发生后,“蟹太太”的售后承诺也充满着各种问题。
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购买的螃蟹中死了一只最大的螃蟹,客服却要求按平均重量赔付,金额从50元降到37元。
而且,客服对于举证要求也很苛刻。有购买了空壳螃蟹的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她只拍了两只空壳蟹的照片作为证据,其余几只商家拒绝赔付,理由是“证据不足”。
还有消费者告诉新黄河记者,她在维权沟通不畅时表示要投诉,客服的回复是:“那就麻烦亲亲了。”这种态度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
部分消费者收到蟹卡后,被告知“不可退款”,认为这种做法涉嫌“强买强卖”。还有人反映,自己在去年甚至前年购买的蟹卡至今无法兑换。一位消费者2021年购买的蟹卡,在2025年提货时,系统提示“已核销”,客服要求必须提供实体卡和密码才能处理。
对于“蟹太太”的各种问题,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此前也有过多次处罚和通报。
2024年6月,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布公告,取消了“蟹太太”运营主体——苏州西风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会员资格。协会在公告中直言,该公司“多次从事违法经营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对行业造成极恶劣的负面影响”。
2024年4月,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蟹太太阳澄湖发货基地进行现场检查时,对已打包待发的大闸蟹礼盒随机抽取2箱开箱称重。称重前,他们先用100g标准砝码对电子秤进行校验,确认示数准确。结果显示,礼盒内的大闸蟹净重明显低于标注规格,存在“短斤少两”行为。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蟹太太”母公司苏州西风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曾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罚,包括“发布虚假广告”“销售食用农产品标注虚假生产者信息”。仅在2025年3月,该公司因“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定”,被苏州市姑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警告并罚款5000元。
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不只是发生在蟹太太一家公司上,据新黄河的其他相关报道,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关于“蟹太太”“苏状元”“阳澄联合”的投诉高度相似,几乎全都集中在死蟹、空蟹、重量不足、蟹卡无法提货与售后失联。
上述的各种问题,再加上各家公司推出的折扣优惠福利,让此前一度火爆的蟹卡回收生意也受到了影响,很多“黄牛”开始拒收蟹克重偏小或兑换品质不佳的蟹卡。其中“蟹太太”品牌的蟹卡被多位蟹卡回收者拒之门外,有回收者坦言“蟹差得很”。
现在正是吃蟹的季节,不知道社区里的大家在买螃蟹时,都遇到过哪些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