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版B-21升空!轰-20到底还有没有必要?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19日称,互联网上流传着中国超大型隐形飞翼无人机(美媒称其非正式名称为 GJ-X)的飞行照片。这种尺寸比B-21更大的超级隐形无人机的加速试飞,让人再次猜测:未来载人版轰-20真的还有必要吗?

500

500

报道称,这是外界首次观测到这款无人机的试飞。这款采用隐身飞翼布局的无人机于今年9月份被美国商业卫星首次发现于中国西部的某机场。当时商业卫星网站称,通过卫星照片的像素测量发现该无人机的翼展达到了惊人地42米。

报道称,虽然42米翼展可能并非中国最大的无人机,却是目前全球采用隐身飞翼布局设计的无人机里尺寸最大的。这个翼展长度甚至超过了美军新一代B-21轰炸机的40米的翼展,仅略小于B-2。

最新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显示,这款无人机使用了开裂式襟翼,这在飞翼布局设计上很常见,比如美国著名的B-2轰炸机就使用了类似的设计。“战区”频道还在宣称看到无人机背部一个小的“驼峰”,看起来像是背负式进气道和双发动机特征。

500

报道称,视频中最有趣的细节是飞机底部的涂层。“它似乎采用了反阴影涂装,旨在使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更难辨认其形状,其中的深色涂装呈现出更传统的机身和机翼形状,这可能是一种伪装,用来在视觉上破坏外界对飞机形状的分析。

让美国媒体郁闷的是,美国此前也曾研制过类似布局的隐形无人机,包括著名的X-47系列,其中最大的X-47C体积相当于战术轰炸机,但最终该项目无疾而终。相比之下,“GJ-X 只是过去一年中中国令人眼花缭乱的隐形战机研发项目之一”,“中国在先进战斗机研发方面的进展速度确实令人惊叹”。

500

美国海军测试的X-47B飞翼布局无人机尺寸仅相当于常规战斗机

目前,外界对这款巨型隐身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具体性能还不得而知,多方分析推测该无人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能会达到50吨级,甚至还有分析认为能达到80吨级。对于这款战机的用途外界也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一款无人隐身轰炸机,有人认为这是一款高空长航时隐形无人侦察机。但更专业的推测是这架飞机也可能是多用途的——同时具备侦察任务和打击任务。

如果这种超大型的飞翼布局隐形无人机真的用于执行作战打击任务,那么它是否会取代传说已久但从未露面的轰-20隐形轰炸机,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根据外界的普遍猜测,轰-20的总体任务设计应该与美国B-2/B-21隐形轰炸机类似,都是利用高度隐形的能力提升突防能力,具备核打击和常规打击能力。考虑到中国的战略位置相对于美国而言存在先天不足,因此轰-20应该具备比B-2/B-21更远的航程。

500

冷战时期,一直有B-52战略轰炸机处于随时可以出动的状态

通常来说,战略轰炸机在执行核威慑/核打击任务时,相比洲际导弹具备更灵活的特性。战略轰炸机在接到命令后可以起飞,但在最终投掷武器之前,如果危机解除或命令改变,它可以被召回、任务可以中止。而洲际导弹一旦发射,就无法召回,最多只能中途自毁,但仍可能引发对手的误判。

此外,将战略轰炸机部署到前沿基地或让其在一定空域巡逻,本身就是一个强烈但非最终的政治和军事信号。它向对手展示了决心和能力,同时又保留了回旋余地,是一种“有弹性的威慑”。这也是洲际导弹无法展示的威慑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用无人版战略轰炸机执行核任务,尽管理论上也可以在起飞后召回,但考虑到其可靠性(例如下达或终止核攻击的通信链路中断,或者无人机自身出现故障),相比有人驾驶的战略轰炸机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它远远无法取代轰-20在核威慑与核打击方面的地位。

500

B-21取消了B-2标志性的W形后缘布局,意味着它放弃了低空突防,专注于高空临空轰炸任务。

但在常规打击任务方面,尤其是执行危险的临空突袭方面,无人版飞翼布局隐形轰炸机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还是参考美国空军在发展B-21隐形轰炸机时的考虑——后者强化了临空轰炸能力,就是因为俄乌冲突等局部冲突证明,在大规模现代化战争中,想要完全依靠巡航导弹或战术弹道导弹等昂贵的远程打击武器取得战争胜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隐形轰炸机+临空投掷低成本的精确滑翔炸弹,被五角大楼视为“必不可少的选项”,这也成为B-21设计时就明确的基本任务之一。

但随着现代化反隐形雷达和防空体系的快速进步,类似B-21这样完全依托隐形能力突防的轰炸机,临空轰炸的危险会越来越大。性能与之类似但成本更低、而且不需要飞行员的隐形无人轰炸机,显然就更符合未来战场的实际需要。

总之,如果美媒猜测属实,中国升空试飞的超大型飞翼布局无人机真的是执行攻击任务,它也只能取代轰-20的常规作战任务,仍远远无法取代后者的核任务——至于说轰-6N战略轰炸机+“惊雷-1”空射弹道导弹的组合或者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型号,能不能取代轰-20的地位,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