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把“时间”存进“银行”,让善行变为永不贬值的存款

“逝者如斯夫”?今天,68岁的蔡阿姨每个月都有50小时的“温暖本金”进账;渐冻症老李用陪聊积分兑换出女儿生日蛋糕的温情与骄傲.....走进“时间银行”,一个让善意永不消逝的“银行”。

蔡  俊

“芳邻时间银行”创始人

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委员会时间银行项目负责人

把“时间”存进“银行”似乎是一个悖论。两千多年前孔子曾经面对奔流的河水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我们凭什么能够储存它呢?

500

今天我用两个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魏华马上要上高中了,学校离家很远,坐公交车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家里又没有车。父母一直担心他睡眠不足,和路途上的安全,但是他在上学之前家没花一分钱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魏华的社区成立了时间银行,居民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帮助。魏华全家都加入了,爸爸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妈妈教邻居做手工,魏华指导小学生学习。他们用这些服务所获得的积分,在时间银行中发布了上学通勤的需要。很快就有邻居接下了这个任务,这位邻居可以利用自己开车上班的时间,顺路送魏华到学校。魏华的通勤时间一下缩短了几十分钟,解决了他爸妈的大问题,他们做志愿服务的劲头更足了。而那位帮助魏华的邻居,他用自己所获得的积分,又报名参加了社区青年夜校的摄影课程。在魏华的社区里面,时间银行帮助居民解决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500

时间银行不仅仅可以用来建设美好的社区,还能够带来个人的改变。

老李原来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自从确诊患上渐冻症以后,他的情绪变得消沉,把自己关在家里什么人都不愿意见,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时间银行的工作人员上门来邀请他加入,老李虽然有点心动,但又想:我都已经这个样了,我怎么还能帮别人呢?但是最后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他还是决定发挥自己的沟通特长,去陪社区老人聊天。两个月后,在老李女儿生日那天,老李用自己劳动所获得的积分,换了一个邻居做的蛋糕。他自豪地对女儿说:这是我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女儿非常惊喜地收下了这份礼物。自从加入了时间银行,老李家里又经常回荡起他爽朗的笑声。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时间银行存的不是物理时间,而是人与人互助的信誉凭证。它建立了一套超越金钱的价值衡量和流通体系,让我们的每一份温暖都可以看见,每一次付出都有回响。

500

有人可能会说,用钱买服务不是更简单吗,为什么要存时间积分?没错,货币确实是社会最主要的流通媒介。但以货币为代表的市场法则,也有它照顾不到的地方。

大家是否看到,社区里老人无偿教孩子写书法;孩子他爸免费为邻居修电器;邻居义务养护社区花园的花花草草。所有这些创造真实价值的行为,在货币体系里竟然是“隐形”的!这些温暖市场的“盲区”,正是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的:全球70%的无偿劳动没有被计入GDP!没有成为我们社会的财富。

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社区福利经常被 “手速最快的人”抢走,而不是对社区贡献更多的人;长期服务社会的人在自己陷入困境时,反而得不到帮助。好人流汗又流泪的事例,一次次伤害了大家服务社会的热情。

500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好人有好报成为一种必然,而不是一种可能?

2016年我在一家免费午餐机构当志愿者,亲眼目睹了单向付出的公益模式,如何助长人性的缺陷:有的人到点就来吃了就走,有的人吃了中餐还要带走晚餐;甚至还有人稍不顺心就恶语相向。我刚开始以为这是个别人的短期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可能会被这里的环境感化。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发现很多人没有任何变化。这让我和一起来做志愿者的同事感到不理解:公益的目的是改变,是要让人、社会和环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当公益变成无偿的施舍,是不是能够更好的实现公益的目的?那么我们认为,真正的公益应该是建立尊严,而不是助长依赖。

500

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7%,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现场的听众朋友,认为自己与邻居非常熟悉,知道邻居的姓名,与邻居经常聊天、互动的请举手。有一份调查报告数据:生活在城市的人群和邻居不熟悉的大概有45.1%,远高于县镇29.0%和农村11.8%。在城市里面我们享受着更丰富物资生活的同时,人际关系反而变得越来越淡漠。独居在家的人,因为得不到及时帮助,而酿成大祸的新闻时有耳闻。因此,我们也需要一套机制来重建人与人的关系,找回曾经有过的那份温情和关爱。

所有这些问题要怎么样解决呢?

500

2018年我在为一家公益机构提供咨询顾问服务时,接触到时间银行的概念。当时我国的时间银行主要用于养老,但我认为时间银行倡导的“人人都是社会的资产,双向互助互惠”等理念可以应用在所有的公益领域。于是决定召集团队按这个方向来开发一套时间银行系统。但是在内部的讨论时,有人就提出来,这个项目服务的就是这些公益组织,肯定不会有很好的经济收益。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最后我们形成共识,将这个项目作为团队的社会责任来履行。

500

2019年产品芳邻时间银行系统1.0版上线了。上线以后市场就给我们浇了一盆冷水。因为这个系统没有任何的背书,完全是我们自己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在推广过程中很多机构都对我们不信任。当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个系统是由哪个部门认可的?”当时我很不能理解,我就认为做公益不应该是自己的初心吗?为什么要其它部门的认可呢?

后来直到广西有一家机构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他说:“听说你们在做时间银行系统,能不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帮我们开发一套?”和他交流完以后,我恍然大悟: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志愿管理的模式去做产品,去找使用者,芳邻不可能有任何竞争力。于是我们决定调整方向,专门锁定那些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做出自己特色的社区和社会组织。同时产品也从大平台模式,变为一个一个的小程序,让每一个机构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配置出自己的运营规则。

500

到了2021年,芳邻的3.0版上线了,这一次我们就谨慎很多,首先我们在小范围试用,基本上产品得到认可了,我们认为产品力已经足够了。市场如何推广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来我们内部讨论时,有人就提出,既然我们的使命是让时间银行能够得到更多的使用,为什么我们不用时间银行的模式来推广时间银行呢?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于是我们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基础功能全部免费开放,但是如果你想用更高级的功能,请你用你的实际运营的成果来解锁,比如你发展的用户数量,你开展的活动数量,还有你积分的流转数量,你的这些数据表现得越好,你就能享受更多的权益。这种方式一方面我们把整个系统的使用成本几乎降为零,让所有的机构都能够使用。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就这样我们第一批种子用户有了。

500

武汉的古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多,个人收入不高,环境也很杂乱。2021年,他们引入时间银行,开展了“怡心为你”的公益超市项目。开展“环境整治”、“医疗健康”、 “文体活动”等六大类社区服务活动,在开始之前他们还积极链接了社区周边的商家资源,比如餐馆、理发店、裁缝店、商超等等,和他们签订积分兑换协议,建立“15分钟爱心商圈联盟”。社区活动发布到时间银行小程序中,居民报名参加活动获得的积分。积分可以在合作商家兑换产品或者服务。这种方式既让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得到了及时的奖励,又为商家带去了流量,形成了居民、商家和社区的三赢局面。

后来他们又决定开展一个叫做“旧爱新旅 让爱传递”的项目,就想搭建一个居民之间流通旧物资的平台。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很快为他们开发了“跳蚤市场”功能,允许居民用自己的积分来流通二手物资。这种方式既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又解决了居民很多实际生活的困难,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就这样他们在引入时间银行模式后,居民参加志愿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数量明显增多。居民的个人力量汇聚成了社区服务的团体力量,由原来的不太关心社区建设,到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的共治,一个老旧小区几乎没有投入任何资金的情况下重新焕发了活力。

500

在江苏扬州的三里桥社区,他们发现社区里有很多退休老人都有一技之长,如果只在家里做做家务,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于是他们用时间银行发起了了“银发导师库”的项目,召集社区里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充实志愿服务队伍。社区能人可以把自己的服务内容发布到小程序上,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他们获得的积分有三种使用方式:一种可以兑换社区提供的生活用品;另外一种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发任务出来,请其他居民给自己帮忙;第三种还可以存起来,留待以后使用。而且个人获得的积分还可以在家庭成员范围内使用,这样既激发了青壮年群体参加志愿活动的热情,又及时的解决了一些社区老人的需要。为了满足三里桥社区的应用场景,我们开发了社区合伙人功能。社区可以发展各种类型的社区合伙人来参与社区的共治共建。

社区里有一位68岁的“银发导师”蔡阿姨,是“文体活动岗”的负责人,她先后组建了社区合唱队、葫芦丝表演队等十多个文艺团体。作为一名忙碌的“银发导师”,她一个月的“时间银行”账户上能存进五十多个小时。她非常高兴地说:和这么多的好邻居生活一起,比存多少钱都让人安心。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我来使用这些时间储蓄,这就是一笔永远不会贬值的存款。

500

时间银行有时也会面临质疑,会说这是不是另外一种有偿服务?我们认为时间银行的核心还是志愿服务精神,它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更深度的人际链接,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为了体现这种理念,我们在系统中把积分又划分为各种类型,分别用于不同场景。其中服务积分是专门用于开展互助服务的。另外还提供了积分捐赠功能,志愿者可以将自己的积分捐赠给其他需要的人,实现双重公益。为了更好地传播时间银行理念,我们编写出版了一本时间银行专著,全面介绍时间银行的知识和运营方法。

500

山西一家机构在城市开展社区营造,湖南一家机构在农村推动乡村振兴,他们提出有些老人和小孩也加入了我们的时间银行。但这些人较少使用智能手机,无法记录他们的数据,这怎么办?我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马上又开发了亲情号的功能,用这种方式很快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为这些特殊人群填平了这道数字鸿沟。就这样在这些有想法、有创意的用户的推动下,芳邻到目前为止已经提供了二十多种积分的流通和获取的场景。

500

2023年,我们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时间银行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服务了308家社区和社会组织。注册用户达到了七万多人,开展活动八千多次,参与人次24833次。涉及的领域包括 “社区服务、养老助幼、环境保护”等常见的公益领域。

今年我们发布了芳邻的8.0版,号称“百变芳邻”。每个机构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快速地创建自己的,整个系统的运营内核和外观界面,建立一个自己完整的公益微生态。我们认为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应用地域的发展,时间银行系统最后一定会形成一个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更大的善心连接平台。

从芳邻项目设立之初,我们就定下了“有价值、可衡量,有温度,可持续”的产品设计理念。我们不做冰冷的管理系统,我们要提供一套有温度的运营工具,来重建人与人的关系,支持社区和社会组织永续发展。

500

传统的时间银行就像一个“生态鱼缸”——美好但封闭。公益要永续发展,必须融入整个社会大生态。今年我们又提出了“双币循环时间银行”的模式,在体系内部用积分开展公益微循环,在社会中用现金参与社会大循环,从社会获取营养。在浙江的一个乡村,一条田间小路没有路灯,村民出行不便。他们使用时间银行的众筹功能在半天内就筹集了5000元,很快就把路灯亮起来了,新装的路灯不仅驱走了黑暗,更照亮了村民互济互助的新路途。

500

“时间就是金钱”,是一个经济学观点。但时间银行从社会学角度对这句话进行了全新阐释。“芳邻” 这个词描述了邻里关系的和谐融洽,它来源于《滕王阁序》中的名句:"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借用“孟母三迁”的典故,表达了对德才兼备邻居的向往。正是因为有了互助合作,有了爱,人类才能超越原始的丛林法则,成长为万物之灵。当我们把时间存进银行——存的不是分秒,是人际关系的重建,是人类对善良的永恒信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