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改善北京市的交通——地铁站边建停车场为什么这么难?
大城市的交通要做到快捷畅通不堵车,不是作好某一项工作即可做到的,需要各个方面要协调配合好。十多年前到巴西库里提巴考察该市的快速公交时,就发现在许多的车站边上都有规模不同的停车场,一些人开车到车站换乘快速公交。当时,我们国家的私人小汽车尚未普及,所以也没有引起我们大家的注意。最近几年多次到澳大利亚墨尔本看到了城市火车站的边上也有停车场停满了小汽车。每天早上从家里开车到火车站换乘火车进城上班。墨尔本是个面积很大的城市,交通并不是很堵。
我家住在顺义,进城可以乘公交车但非常慢。乘公共汽车二个多小时才可以到东直门,乘地铁15号线也要将近二个小时。首都国际机场有机场快轨,进城很快。但一,没有公交车到快轨车站;二,价钱高25元一次,往返50元。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许多人不得不选择开车进城!而进城只有机场高速及京密路可走,于是我们看到机场高速公路每天都在堵,车速很慢。一些有急事的司机就走应急车道。警察出重手整治,也依然有人在违法走应急车道。
我们能不能参考巴西库里提巴快速交通和墨尔本的作法,在地铁站 的边上开辟一些停车场呢?
事实上北京市郊区的一些地铁站边上是有停车场的,但数量太少、管理比较薄弱。我向俸伯停车场的管理人员了解到情况是,停车需求非常大,每天早上六点半以前到停车场,还有可能找到空位,一过六点半就没戏了。15号线沿线还是有空地。如南法信有可停150辆车的林地,后沙峪、国展更是有大片的荒地。为什么没有建设停车场,没有人说的清楚。据说是不同的单位相互扯皮,事情根本无法解决。只好放在那儿,听天由命了。让大量的私家车每天在机场高速上如龟兔般行走,逼的一些人挺而走险,违法走应急车道。
北京市要解决市内恶劣的交通问题,就要把小汽车拦在城外作为一条重大课题来研究,让人们不用开车也能快速地进城。小汽车与城际火车、轨道交通、地铁等交通工具的科学合理的搭配、方便换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是国际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过去我们的汽车不普及,大家对汽车带来的问题没有重视。今天已经进入了汽车的时代,城市管理者、规划者以及决策者必须认识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不能还停留在汽车之前的时代,以步行、马车、自行车时代的概念与标准来规划和管理城市与交通。
建停车场需要土地,需要资金。由于带有公益的性质,收费仅2元/天(前提是必须换乘公交车,用公交卡交费)。政府能不能拿出钱?市管委能不能让企业补贴钱?这可能是停车难建的多种原因之一。
要解决建停车场难的问题,不仅要政府给政策、更需要开阔头脑和思路,允许更多的企业进入才有可能解决。比如停车场可以建加层,增加停车位。需要的资金可以引进光伏企业,将停车场的屋顶免费交给光伏企业使用,电力就近供应,收取的电费来偿还建设费用。或者停车场的业主就可以自建光伏发电站,售电收入偿还建设投入。有需求的地方可以建一些商业设施出租,收费偿还建设费用。
这里需要政府和电网企业的支持。
开动脑筋,开阔思路,跨界合作,解决好北京市从自行车时代向小汽车时代转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最终能放开限购,让每个想要买车的人买到心仪的车,想要开车的人能在合适的时间和地方愉快驾驶,同时让汽车企业高兴,它们有更大销售的市场!
只有群众、企业和政府都说好的政策,才是真正好的政策!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