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的上游,显存领域发展概况(交叉验证)来自雪球专栏(本人)

国产显存研发态势分析,截至2025年8月

高带宽显存(HBM)国产化未实质性突破

长江存储与长鑫存储依托国产gddr、hbm产品国产供应链突破,在研发HBM技术领域扫清了较少的障碍,但未有产品显著缩小与三星、SK海力士的差距。

3D堆叠封装技术成为国产显存升级的核心路径,通过多层垂直集成提升存储密度,以晶体管规模弥补带宽设计劣势,但落后制程导致的3d堆叠产生的积热问题无法通过宏观散热器有效散热,gddr5与hbm显存设计验证必须等待国产制程突破到10nm。

国外GDDR显存技术迭代

三星、海力士GDDR7,HBM4显存进入量产阶段,应用于国内外高端显卡(如amd,nv,英特尔),2025市场规模达1200亿美元,目前显存市场国产为0,潜力巨大。

车规级显存需求激增,国产GDDR5显存若突破,将占领国产电动车和中国市场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韩国厂商无法反制,这是国产显存发展的重大利好。

Chiplet与异构集成创新

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电路通过Chiplet技术实现多Die互联设计,显存带宽提升5倍,解决传统架构的带宽瓶颈。例如沐曦曦云C600系列采用3D硅中介层封装,互连功耗降低40%。但随时面临制裁风险,量产投资具有不可控损失风险,ipo上市后必须关注国产制程封装发展进程。

(砺算科技与东芯协同发展)存算一体架构进入工程验证阶段,东芯以现有技术发展gddr4显存与计算单元深度融合,可显著提高单位研发投入利用效率,有可能提前长鑫突破显存设计,若东芯突破gddr4,市值预计将增加700亿人民币,东芯的内存技术和砺算的IP设计天然具有协同基因,这是英伟达amd和国内泛gpu概念们不具有的超级优势,市值增长因当考虑乘算效应。

产业链协同与国产化进程

供应链未达自主可控

目前无法降低对美光、三星的依赖。

中芯国际若预留30%产能支持国产GPU显存代工,但目前长鑫未能搞定设计环节,也就是说还在依赖三星海力士供应gddr4、5、6。

政策与资本驱动资金可能不足,国产化进程靠长鑫一家不现实

国家大基金三期1500亿元注资中,22%定向投入GPU及显存产业链,重点支持HBM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这个资金扶持较为分散,且出砺算外,其余预制菜厂商获补助占比大,国产化增益效果微小)

未来趋势与战略方向

500

技术路线图

(我估计悬)2026年:3D堆叠HBM4显存量产,带宽突破2TB/s,应用于数据中心GPU。

(问题不大)2028年:光子互连技术实现芯片间1Tbps传输速率,显存延迟降至纳秒级

作者:(本人账号)昨日之歌链接:https://xueqiu.com/6965143031/350156477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