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 Vs 100年,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牛奶了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2600字)

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牧场,一杯高品质的牛奶背后,是一个民族奶业用二十年左右完成的史诗级追赶。
从喝不到、喝不起,到喝得好、喝得放心,从全球落后者到品质引领者,中国奶业正以划时代的品质突破,为世界奶业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单产奇迹:二十年跻身全球第一阵营
牛奶是陪伴人类时间最长、与日常生活最密不可分的饮品之一。而中华民族是古代奶业文明的缔造者之一,也是古代奶业技术的发明者之一。
早在夏商周甚至更早期,中国畜牧业就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所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代表的就是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最朴实的生活理想,而牛正是六畜之一。在《礼记·礼运》中,有“以炮以燔,以亨(烹)以炙,以为醴酪”的记载,这里的“醴”意指“甜酒”,“酪”意指“酸化了的乳浆”。
这意味着,奶业已经进入了当时的生活,中华民族的牛奶文化源远流长。
然而,到了近现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中国的奶业发展水平曾经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多数国家。
就拿新中国建国的1949年来说,当时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奶山羊17万只,年产奶量分别为19.2万吨和1.7万吨,年人均奶类占有量仅0.4公斤。
事实上,衡量奶牛养殖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就是奶牛单产(牛奶)。而提高该指标水平正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现代奶业发展的核心策略。
但直到2000年,中国的奶牛单产水平仍然还低于奶业发达国家1961年的水平。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FAOSTAT数据库数据,1961年,荷兰奶牛的平均年单产已达4220公斤/头。
而到了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仍然仅为2605公斤/头,低于多数奶业发达国家1961年的数据。
2000年同期比较其他国家,中国的奶牛年单产仅为美国的31.56%、荷兰的35.79%、德国的42.55%。
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两个组织的联合报告结论显示,2000 年前后,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上百年的差距。
而在彼时,中国的奶业也终于开始彻底发力,通过品种改良、科学饲养和牧场管理等系统性革命,逐渐迈出了追赶乃至超越的步伐。
此后,由规模化牧场生产的牛奶占比不断提高。同时,奶牛场标准化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牧场广泛应用全混合日粮及配套设备,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率达100%,传统牧场加速向现代牧场转型升级。养殖管理向精细化转变,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
从2003年开始,中国牛奶产量就稳定位于全球前四,是全球牛奶主产区之一。
2024年,奶牛存栏量和2012年相比基本相当,但牛奶产量提升了32%。同时,规模牧场奶牛单产已经达到了美国水平。
这也表明,中国奶业从远远落后的“跟跑”开始,仅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走完了奶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产业化历程。目前,中国奶牛单产的平均水平已跻身全球第一阵营,和奶业发达国家齐头“并跑”甚至“领跑”。
2
核心指标优于欧盟标准
更多精彩,详见:(20年 Vs 100年,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国牛奶了)【《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