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杰生访华,印度想追回失去的时间?
应中方邀请,印度外长苏杰生15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结合与会访华。这是印度外长自2019年8月后首次访华。
7月14日,苏杰生先到北京与王毅外长会面。
苏杰生此次访华,恰逢中印建交75周年,从苏杰生的表态来看,他对推动中印关系发展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印度大多数媒体对苏杰生的中国之行给予正面报道,对中印回暖抱有期望。但民粹主义色彩比较浓厚的《德干先驱报》则不满苏杰生“低头”。
苏杰生在印度内阁是偏向西方的代表人物,但在特朗普上任之后,他的外交政策屡屡遭受挫折。7月1日,他去了华盛顿参加“美日印澳”四方安全会议,但特朗普并没有会见他(会见了沙特国防大臣)
鲁比奥在与苏杰生会谈时,避开了印度最在意的关税问题,使得苏杰生想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美印关税矛盾的想法落空。
美国还威胁要对采购俄罗斯石油的国家进行“二级制裁”(secondary tariffs),税率达100%。
以前,美方一般都会针对中国进行炒作,但这次印度被点名了。
这令印度非常尴尬,一边是“四方安全会议”,一边是“敌人的伙伴”。
也就是说,苏杰生从美国空手而归。
对苏杰生来说,他努力了多年的“融入西方”梦想破灭后,想维持自己在印度政府中的地位,必须创造新的外交成绩。
无论他是否情愿到中国访问,都没得选。
但如果印度人以为这样就能打开局面,创造“成绩”,那它是想多了。
印度是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国家,它总是想两头吃,从尼赫鲁到莫迪皆是如此。
所谓聪明,只是小聪明,“两头吃”说白了就是尽做些自相矛盾的事情,这令印度至少空转了八年。
首鼠两端
明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却非要削尖脑袋向G7里面挤。
决定加入亚投行,却死活不愿加入“一带一路”建设。
印度是南亚国家,与东南亚紧密相联,却拒绝加入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印度是上合与金砖双重成员国,但又是“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一员。
想要吸引外资拉动经济,但自己亲手打造了一个“外资坟场”。
印度其它首鼠两端的小动作就更不用说了。
它总是琢磨怎么占别人便宜,又极度害怕被别人占便宜。
结果怎么样?两手空空,两头不讨好。由于政策自相矛盾,功效也就被相互消耗掉了。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也欢迎印度加入。
但印度国内对“一带一路”整个论调为“疑虑、警惕、排斥”。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邀请了印度,2014-2017年,莫迪的头三年,中印关系还算平稳。
但莫迪却缺席了,印度是全球各个新兴经济体当中唯一缺席本次论坛的国家。
印度心态非常扭曲:如果中国不邀请它,它就会抱怨中国不重视它;如果中国邀请它,它就怀疑中国在给它“挖坑”。
印度错过了2013年这一次绝好的机会。八年后,很多加入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有很多基建项目都已开花结果。
有人说,中国还好没有帮印度搞基建。但中国得有个态度,不想把印度完全推向敌对的一面。反正它也不会加入。
印度还总是紧紧盯着中国,以为中国行,我也行。
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这条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有着中国70%的GDP、40%的人口、84%的外部直接投资,沿海省份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印度认为自己也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有战略纵深,努力一下,也能做到。
但中国内陆有大工业基地,有电力等能源输送基线路,这是中国人多少年的战略布局和建设,没有伟人的高瞻远瞩,又怎么可能实现?
印度有什么?瞑想(瞎想)
现在中国的轮船制造、码头港口建设、装卸系统、离岸资源发展、航道运输、人才梯队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印度。
印度缺乏的海洋基础设施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靠一点点小聪明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
“海上丝绸之路”对印度企业来说,处处都是商机,这跟印度大国雄心并没有抵触。
但印度却以为自己在中美之间大跳印度舞,就能得到它想要的利益。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它这套怎么可能管用。
当中国在南亚开发建设时,印度就紧张了。2015年3月莫迪去了斯里兰卡,一边掏钱为当地修建5万栋房子;一边给斯里兰卡送巡逻艇。
条件是斯里兰卡不要将汉班托塔港交给中国建设、运营。
但是,“一带一路”不是军事联盟,而是长远的经济合作。因此,斯里兰卡并没有服从这个自封的南亚霸主。
印度人还有一个古怪的思维,以尼赫鲁大学一些学者为代表,他们认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印度合作,则肯定建不成。
所以要趁机讹中国一把,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印边界争端挂上钩。
脑袋拎不清的人才会有这种想法,这是能交易的吗?中国全都要。
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打不过,还想跟中国在边境动武?要是打起来,印度只会比1962年更惨。
在巴基斯坦问题上,印度也是异想天开,要巴基斯坦改变中巴经济走廊路线,它也不想想中巴是什么关系?
克什米尔地区打了几十年,中国一直是支持巴基斯坦的,但在整个克什米尔争端上,中国是中立的。
中巴经济走廊肯定要经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如果克什米尔全部被印度侵占,那么,中国通过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就被切断。
印度如果不爽,也应当主动来与中国合作沟通,看看有没有修改路线的可能,赌气画圈圈有什么用?
印度还有发散性的“战略思维”,它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针对印度的策略,港口“珍珠链”目标实现后,中国海军就可以在印度洋自由出入。
“珍珠链”观点在印度很有市场:
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交给中国运营,将大大增强中国海军的行动能力,然后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项目,还有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尼泊尔的旱港Larcha等,这不就是“珍珠链”吗?
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就意味着印度海上活动能力受制。
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印度又怎么可能加入“一带一路”建设?
它会觉得自己是在帮中国完成“珍珠链”,而不是我们认为的印度搭上“顺风车”。
也是在2017年,当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后,印度就立刻扑向美国怀抱,因为它们找到了共同目标--给中国制造发展障碍。
2020年2月,特朗普访问印度,那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印度说“美印已经是坚定的盟友”。
美国搞MAGA,印度就要搞MIGA,让印度再次伟大!(虽然它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特朗普二进宫后,要甩掉印度了,要放弃“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因为这是拜登的“遗产”,特朗普毫无兴趣,冷遇苏杰生就是一种态度。
美国很可能还会放弃“印太战略”,将力量集中到东亚地区,日韩是桥头堡,东南亚是灰色地带,而印度掉到了“第三种姓”。
另外,印度在印巴空中的惨败,令美国极为失望。
巴基斯坦可能只有中国的两成功力,你都打成这样,要你何用?既然没有用,美国就连一美元的利益都不会让给印度,甚至还要往回薅。
中国呢,不伤害印度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为了追回这八年,追回失去的时间,莫迪在拼命地往南美跑,往非洲跑……
以前他可不是这样,到G7露个脸比什么都重要。
印度人的反向弧太长,八年才回过味来。
但一切都太晚了。
中印之间有很多矛盾,而且是长年积累的矛盾,想要解决,需要建立信任,这需要很长时间,这不是苏杰生一个态度便能冰雪消融的。
说句不好听的,印度不是可以坐在中美俄这一桌的角色。
要跟中国打交道,它最好先搞清楚自己的地位,要做一些符合中国利益的事情。
否则,它还得空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