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要与不要!

众所周知,“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往往是上级对下级的要求,看起来很完美,落实起来很艰难。能否化繁为简,提高可行性、可操作性,三个“要”与“不要”是关键!

500

一、要正本清源,服务一线不要跑偏走样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下级一切都能搞定,还要上级干嘛呢?上级又该干嘛呢?上下级之间,本来应当是工作流水线上的不同岗位与角色!

上级对下级除了宏观领导、制定政策、下达任务、检查督导、考核评价,不能忘了还有一个基本职能是服务,就是调查研究、难题会诊、答疑解惑、业务帮助(带)等,可以以XX接待日、下访等形式直接或间接服务社会与群众,也就是说,面对复杂疑难问题课题,当好研究员、指导员、教练员、示范员!

有个基本的常识常理,基层遇到困难麻烦,更多需要的是,来自上级的帮助与指导,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批评与责难只能无视一线同志的辛勤工作与付出,更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反之,恰当的帮助指导与智力支持,会产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共情,更能形成上下同频共振、无缝对接的良好工作格局。“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正是对机关部门服务职能的生动诠释!

当然,“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如果是对本级的、内部的、自身的要求,则另当别论,非常值得肯定与提倡!

500

二、要角色归位,履职尽责不要仅拿大棒

上级对下级的检查考核,弄个KPI考核指标体系与项目,那是基本职责,不可或缺,但不能是唯一的能耐和擅长!否则,基层就会吐槽,什么甩锅推责!

“既要…又要…还要…更要”,是不顾历史现实条件、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主观主义!过度的督导,变异的检查,凡事必出经验、必有政绩的思维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要求,已经偏离了,甚至违背了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律,本质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同时,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要求,无异于倒逼基层用形式主义来应付!除了令人诟病的“五多”问题变本加厉,加之台账多、牌子多等,甚至逼出了迎检专门路线、专门代表、示范户、统一的高调对话台词等怪象!

实事求是是最强的党性,每个层级遇到问题,都需要眼睛向内,从自身查不足、找原因、看差距、想办法,思考工作的得失成败,总结经验教训,就是真正的担当作为,尽职尽责,推进事业蒸蒸日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愿这样做,归根结底就是党性不纯!

500

三、要返璞归真,主责主业不要虚功包装

不同系统、不同行业、不同职业,都有自己的岗位、自己的职责。其实,每个人把自己的事做得专业,做得职业,做得敬业,就是做出了实功,也是人生的出彩和单位部门的光彩!

岗位的要求,德还得配位,这是起码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领头雁敢喊“看我的、跟我上”,而不是简单的“给我上”,真正对下属、下级做到扶上马、送一程、敢放手、敢担责!!这样的集体势必能形成良性循环的正反馈!也是成就事业的“黄埔军校”,也为下级做出了示范,传递的是实功、真本事、正能量。

人是各项事业的动力之源,更是活力之本,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只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不就一切OK!在强调实功的同时,坚决摒弃虚功!虚头巴脑的花活、虚活、没有实质性意义的事,“注水”的材料等,该砍的彻底砍掉,坚决防止误了正事,一切围绕如何做好服务民生的大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已上升至党纪党规,整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将是空前的,需要层层清醒自觉,校准思想之锚,擦亮行动之尺,严格贯彻落实,减负的征途就已然形成,我们的康庄大道将更加宽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