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读高中时,全校就三个食堂,每个食堂均无教职工窗口和用餐区

【本文来自《珠海将逐步取消学校教工食堂,师生“同餐同菜同价”,大家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25年前读高中时(南方),三个年级全校师生约13000人上下吧。全校就三个食堂,一个清真食堂,一个大食堂,一个小食堂。清真食堂和小食堂无用餐区,只有大食堂有用餐区,但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师生打饭后用餐区有座位就在用餐区用餐,没座位就各自回宿舍用餐,教职工打饭后回家吃。我们那会儿不用餐盘这种东西,这东西除了对刷盘子的人友好外,一丁点儿其它优势都没有,我们用饭缸或者饭盒,先打米饭,再去打菜,妥妥的盖浇饭。但是教工们会带不同的碗具去打饭,饭菜分开放在在不同的碗里带回家吃。

每个食堂均无教职工窗口和用餐区,更别提“教工食堂”这种极具特殊化甚至等级化的垃圾配置了;食堂做什么饭菜,师生及不愿意做饭的教工及家属就吃什么。唯一的差别就是教工或者其家属打饭时可以不排队。全体师生的饭菜都是一个价和一样的量,师生全部都是用“餐卡”刷卡购饭。对了,我上的那个高中是半军事化封闭管理,教工及家属也都住在学校的家属楼里;校外的人想随意的进校“蹭饭”是不可能的,学校门你都进不来;学生的吃饭、作息、卫生等都参考(不是照搬)着部队的那套来。

我上大学时(北方),全校各院系师生加起来大约2万多接近3万人吧;学校也没设置教工食堂,大食堂就一个,印象里其他中小型食堂得有六七个吧,分布于生活区不同位置,我只记得主教学楼那里分布了两个。不过仍然有点不太人性化的是没有设置清真食堂但设置了清真窗口。不少教工及家属也是到食堂打饭的,一样使用的是“餐卡”刷卡购饭;也是防范校外人员来“蹭饭”吧,尽管教工家属区离食堂还有点“小远”。

这种用餐制度下,饭菜的量、价格以及卫生和安全性,根本没人去也不需要有人去关注;做饭的、卖饭的、吃饭的,已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了。不过我倒是真的见了几次(高中和大学都见到过)学校的领导站在窗口看食堂给的饭菜量大还是小这种事情,在大学时我就在食堂用餐时被学校领导随机的询问过一次给的饭菜量够不够吃,味道怎么样等问题;至于后厨里学校领导是如何监管的,这个作为学生的我们是肯定看不到的,但就一条,教工及其家属都在学校食堂打饭吃就足以说明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不可能出现的。

难道时代在退步吗?到底是些什么人在搞“特殊化”或者“差异化”?

取消教工食堂,师生“同餐同菜同价”这种事情竟然也能成为“新闻”?

我蚌埠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