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的选择和未来的就业需要关注什么要素?

关于金融行业的选择与就业,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于目前即将步入大学或已对金融行业产生兴趣的学子们,我希望能分享一些我的见解,以便你们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做出更为系统性的梳理和思考。无论你们是否已经选择了金融专业,或者是否打算未来从事金融行业,这些分享都可能为你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于某些家长而言,在选择特定行业时确实存在迷茫的情况。尽管对其他行业不甚了解,但金融行业以其深厚的背景,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可探知且可提早布局的领域。

金融专业或金融行业的就业范畴极为广泛,因为“金融”一词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阔。从传统意义上看,金融涵盖了五个主要领域:存贷投汇融。与这五个行为相关的任何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券商、信托等,都可以被广义地称为金融。不仅如此,任何与金钱交易、存贷汇融相关的活动,包括投资与融资的中介服务,均可纳入这一广泛的金融就业范畴。那么,这一广泛的金融就业范畴背后的大背景是什么呢?

从宏观视角审视,金融行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范畴,其核心在于提供存贷投汇融等第三方服务。其服务对象广泛涵盖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当这些服务对象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时,金融行业通常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从而带动金融就业市场的繁荣,并促进金融行业就业前景与薪资水平的提升。

然而,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减少,金融行业可能进入低迷阶段。此外,金融服务可被广义理解为涉及金融杠杆的核心职能。金融行业远非仅限于股票交易或债券买卖,也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银行柜员等单一职位,而是涵盖更为广泛和多元的金融活动领域。

在整体经济环境中,特别是当政府、居民及企业均采取杠杆策略时,这种环境对于金融行业的就业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全球视角来看,这一趋势具有普遍性。

欧美地区大约在1982年左右,开始经历所谓的“金融大爆炸”时期。这一时期,美国实施了放松金融监管的举措,随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也推动了类似的金融改革。这些对金融条件性约束的放宽,得到了政策和制度层面的有力推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

在早期阶段,华尔街主要扮演撮合与中介的角色。随着金融服务的日益复杂,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涌现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架构的多样化,这些发展均得益于制度监管的放松,金融行业得以通过增加杠杆操作,从而在整个资本领域实现释放与扩展。类似的情况,在中国亦有所体现。

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明确提出了一个核心战略,即深化金融服务,强化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对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理念,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即金融既具备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挑战。具体而言,金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杠杆和服务支持。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金融作为资本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贪婪,这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用当前流行的术语来说,金融有时会偏离其“人民性”的本质。鉴于其资本属性,金融领域经历了从监管放松到重新加强监管的转变,以及从金融加杠杆到全社会加杠杆,再到全社会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反映了整个金融行业所经历的显著周期性变化。

举例来说,邻国日本在1990年至2015年的长达25年间,整个社会经历了去杠杆化的过程。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居民部门,均采取了去杠杆化的措施。尽管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杠杆,但由于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远低于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广泛需求,因此在两大部门去杠杆化的背景下,日本国内的金融行业和金融服务业受到了显著影响,进而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在过去的25年中,日本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数量实际上已显著减少,超过一半的人员流失。

至于中国,我们的繁荣时期始于2008年,并持续到大约2018年前后。这一时期被认为是金融行业的黄金时期,因此许多家长纷纷在这一阶段引导孩子选择金融作为学习方向。从2000年代初期的商学课程,到2008年后的金融专业,都成为了家长们的首选。

事实上,家长们在做出选择时,往往更侧重于当前的考量,而非长远的规划。这导致他们的选择更多地受到当前热门趋势的影响。当然,这种选择倾向在特定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生的重要节点上,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所谓的"加杠杆"周期策略。以海外经历为例,自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至2008年,我们经历了一轮金融杠杆的扩张周期。而在中国,从2008年至2018年,我们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类似的金融杠杆周期。这两个加杠杆周期,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中国,都为我们这一代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带来了显著的生涯收益。

从长期视角审视,特别是接下来的10至15年,我觉得需要审慎评估金融行业的环境。以国内为例,自2018年以来,中国社会已逐步迈入去杠杆阶段,这一点已显而易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呈现明显减弱趋势,这反映了去杠杆化进程的影响。同时,政府部门的金融需求,受限于政府债务和相对有限的金融需求广泛性,对整体金融行业的推动力亦显不足。因此,若将视角拓宽至未来十年,我认为金融行业可能不再是首选或最优的行业选择。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显著的问题。首先,众多年轻人及其家长可能已逐渐减少对金融行业的青睐,这一现象在部分优质财经院校的招生情况中得以体现。当前,这些院校的招生热度已不如以往,甚至出现了招生不足的情况。其次,我观察到,传统财经领域,包括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例如,近期有新闻报道称,一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深圳从事私募行业,但因难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合适工作,最终选择了送外卖这一职业。对此,社会舆论中存在质疑,认为拥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从事送外卖工作似乎并不合适。这实际上反映了当前金融行业从业者的就业现状。

500

来源:付鹏的财经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