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媒体评论欧洲杯上大量中文广告现象,尖酸但也不乏有些道理

·food2soul500

这是荷兰最大的报章《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该文能反映欧洲一般人对欧冠赛上大量中文广告现象的感观和看法,写的有些普遍性和代表性。也说到一些我们中国人完全没有认识(到)的东西,能帮助我们的企业提升赶上世界先进的广告理念,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砸钱买展位。

文章说:

在欧洲早已是到处充斥着中国廉价的商品了,之后又是中国的廉价电商,再是廉价的电动汽车,现在就连纯粹欧洲的足球赛事也充斥着大量的中文广告。中国的商业入侵真是铺天盖地。看欧冠赛上大量的中文广告毫无入乡随俗的意思,完全是中文,根本不尊重欧洲的观众。

对欧洲的观众来说,那些广告就是垃圾涂鸦,而且这不是涂在阴暗的角落里,是涂在最光鲜靓丽的媒体聚焦点上。

欧冠赛上大量中文广告成为了观众观感的主要污染源。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烂广告的泛滥直接破坏了体育赛事的视觉美感。观众观看比赛时,期待的是流畅的竞技过程和紧张的赛事氛围。然而,低质量的广告牌却充斥在赛场,显得突兀而刺眼。特别是那些使无聊的广告,严重干扰了观众的视线,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观看比赛。在足球场上,观众本应关注球员的精彩表现,但一块块刺眼的广告牌却不停地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令观看体验大打折扣。

低劣广告内容使得观众的观赛情绪受到影响。广告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污染,内容上的低俗和无创意也让观众感到厌烦和不适,还破坏了比赛的整体氛围。观众在期待紧张激烈的比赛时,却要忍受这些无聊、低俗的垃圾涂鸦,这使得观众的情绪波动,观赛的愉悦感大大降低。

这种低劣的广告形式在西方国家都已经过时,是被市场淘汰的的东西。以前,看1988年荷兰的欧洲锦标赛图片,人都会在场边的标志上看到飞利浦和可口可乐等熟悉的赞助商,但也会看到不为人知或被遗忘的赞助商:JVC (电器)、Vini Italia(葡萄酒)、Buderus(中央供暖锅炉)、Lurpak(黄油)和 Aviko(土豆菜肴)。

500

现在,36 年后,德国体育场的情况看起来截然不同。我们看到沃特·韦格霍斯特在中国赞助商的标牌前欢呼,这些赞助商也用中文发送了信息:海信消费电子产品、电话巨头 Vivo、网上商店全球速卖通、支付服务支付宝和比亚迪。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甚至取代大众汽车成为在德国举办的赛事的官方合作伙伴。无论如何,许多德国跨国公司都未能充当国际赞助商,体育营销商克里斯·沃茨(Chris Woerts)表示:“这非常了不起,因为德国一直是一个领先的工业国家。你只会遇到服装巨头施特劳斯、利德尔和阿迪达斯。”但即使是长期服装赞助商阿迪达斯也减轻了许多广告力度。

现在欧洲的广告潮流已经转型到智能型广告上了,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发布,发布和面对了....。

(一)

未完待续,关注作者看文章的第二部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