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鸣皓:世界上最早的“AI大模型”——古中医学(下)

上期内容,讲了古中医学是人类最早的“AI大模型”,古中医学也有“基础模型”“预训练模型”和“微调模型”;《易学》是L0级的基础模型,《黄帝内经》是L1级的中医专用模型,《伤寒论》等是L2级的特定场景模型。

本期继续上期话题,AI大模型与古中医学的本质,都是一种“认知型AI”,它们一个存储在电脑里,一个存储在人脑里,两者“认知”的维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基础模型,代表的一种推理能力,是多层神经网络,它是抽象的知识;

预训练模型代表了知识体系,它完成了数据训练的过程,代表具象的知识;

微调模型代表了专业能力,特定场景达到了超越普通人的专家水平,代表了专业的知识。

古中医学这个AI大模型中,它抽象的知识是《易学》,所以人们会易学就会看病。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学习了易学的阴阳五行后,就能很好地看懂《黄帝内经》,如果不懂易学原理,是很难看懂黄帝内经的,你甚至觉得岐伯在胡说八道,因为不了解它背后那些抽象的知识,所以说“医易同源”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你脑袋里有易学阴阳五行圆运动原理之后,就具备了推理能力,能够根据阴阳五行推理自己的疾病,怎么来的,又该怎么治。

“从医”我认为有三个等级,第一等是“天医”。

就是没学过中医,但懂《易学》的阴阳五行圆运动原理,具有抽象的推理知识,就可以推理人体疾病,都不用系统的学中医,这种叫“天医”,天医治病就俩字,靠“太阳”,因为太阳可以衍生出来“四象”和一个“中气”,对应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等人体系统,比如肝代表了春天,是木象,是推动人体由阴升阳的一个系统,是阳气刚刚生发的一个阶段,所以一个人每天的启动就是“开机”是要看肝气,当一个人总是起床困难,早上睡不醒,就是肝木系统的问题,如果睡不着,是人体“关机”困难,是推动人体由阳入阴困难,说明大概率是肺金系统的问题,肺不能生魄了。

第二个等级是“神医”。它有具象的知识体系,是熟悉掌握《黄帝内经》的人,这种可以叫“神医”,他也不用科班出身,他只要看得懂黄帝内经就会看病。

第三个等级,是学习了各种专业医案、科班出身的,这种人是“人医”,是掌握了专业知识的人。

所以,“天医”的人是脑袋里有通用模型,神医的人是脑袋里有预训练模型,人医的人是脑袋里有微调模型的人。因此,古中医大师其实都是行走的“AI大模型”。

同时,AI大模型和古中医学,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不科学”,大模型是没有经过科学实验验证的,所以严格意义上AI大模型都是“伪科学”,不符合现代科学“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逻辑,这一点和古中医学是一样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