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周立: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自主知识体系

【编者按】2023年12月21日,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的“国情研究自主知识体系”主题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会议邀请到多位学术界的重要学者围绕国情研究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展开深入交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作题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自主知识体系”的主题发言。本文根据周立教授现场发言整理,已经本人审定。

500

关于“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自主知识体系出题在人大,但是今天的答卷却在清华。今天我向胡老师和各位前辈,以及同仁们,交一份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答卷。我2000年进入清华国情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离开。我在人大工作了21年多了,从国情研究的角度看,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一个中心,围绕中国国情做了若干方面研究;二是两个重大,近五来做了两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三是三个领域,在三个领域做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努力,包括我今天所分享的题目《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自主知识体系》。一定程度上,这是二十多年来在乡村建设或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两个领域的结合。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另一头连着农村金融。等一下我会把这两个领域融合起来,做一个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汇报。

下面,我首先简要汇报一下在人大工作二十多年来的三个领域研究,接下来再重点把“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这两个领域融合起来的情况,做一个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汇报。

第一,继承清华博士后期间的研究,继续从事金融与发展研究,提出“农村金融的中国之谜”,写作发表了相应文章,也主持了国家自科和社科的几个项目。在农村金融领域,一方面中国的成就突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脱颖而出,几乎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过去制度性安排的诸多不足,需要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大三角逻辑下,改造和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第二,开拓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领域,主持乡村振兴重大专项,提出“乡村振兴的中国之谜”。所有的现代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乡村衰败的过程,中国也同样出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这“三化”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甩在后面,存在“四化”难以同步的问题。怎么能够赶上来?我们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中国之谜”,并且以中国道路求解,稍后我会分享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的内容,也与这个相关。

第三,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到食物体系的研究,正在主持一个食品安全跨界合作与整全治理方面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这是近十几年来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从食物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开拓出来的领域,我们意图做整全治理和食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食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人大办了一个食学研究中心,召开了多次食学会议,讲大食物观和食物体系整全治理。在食学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和副秘书长曾四次亲自出席并致词,支持我们做食学国际论坛。2003年起,在刘广伟老师主持下,在海南岛已经有了永久论坛。我们在《中国行政管理》杂志上,也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讨论“上下来去”和“整全治理”的公共治理问题。在清华课堂和讲座中,我也讲过大食物观与粮食安全问题。

简单汇报这二十多年来在人大的工作之后,我们回到今天所讲的主题——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这一主题是乡村振兴与农村金融这两个领域的结合,同时也是在离开清华20多年以后,作为学生向胡鞍钢老师、王绍光老师等前辈做的一个汇报。我以一个具体案例,说明背后的理论体系。这个案例后来影响到大概十个不同地区的实践,他们都在做类似的努力。

这个案例发生在山西省大宁县。自2018年以来,山西大宁邀请我们进行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体系设计。我带着一个课题组,成为租利两得的三级市场体系设计者,旨在让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第三代文明,并付诸实践。我们提出了租利两得的理论体系。“利”是利润,是生产性获利,一二三产业,是利润经济的最主要表现形式。“租”是租值,是非生产性获利。这一方面来自马克思的地租概念,另一方面我们拓展了这一概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讨论一切不经过投入产出的财富来源,其中一个启发点,是西方经济学意义的制度性“寻租”,再到更广泛的含义,只要是非生产性的渠道得到的财富,都叫“租”。比如,清华东南门外的五道口,因为房价在2010年左右就达到每平米十多万元,被人称为宇宙中心。宇宙中心怎么来的?高房价不是任何具体的个人、任何组织创造出来的,是人员的积聚与集中,地铁学区高科技等集聚效应,使得原来只有5000块钱一平米的房子,一下子变成了每平米十几万。我把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增值,这是租值的第一个来源。另一个来源是自然增值。比如,为什么能说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呢?是因为自然增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科籽,花草树木每天每年都在变化增值,生态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和提升功能,我们把这种增值叫做自然增值。社会增值和自然增值,不同于可以用一二三产业衡量的利润,都主要不来自人类劳动或其他生产性要素投入。“租”的核心来源,是非生产性获利,而“利”主要来源于生产性获利。这就不同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我们将“租利两得”的经济体系称为“新国富论”,研究“租”和“利”这两个人类物质财富的主要来源。

相应的理论文稿,我发表在2018年的《人民论坛》杂志上。同年,我们也在山西大宁做了相应实验。有关县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文章,也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上。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这一案例。山西大宁地处黄土高原,黄河东岸,离壶口瀑布特别近。原来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脱贫摘帽。这个县的县城,就是一条主街道,人口比较少,不到7万。大宁存在的问题是,既没有绿水青山,更加谈不上金山银山,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人口外流,产业传统,老的民居,比如窑洞多已坍塌,几乎没有发展优势。要说所谓的发展优势,就是搭上了新时代这班车,要在一个战场,打赢三场战役: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之后,投入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这场战役。通过调研,我们着手探讨大宁模式,我们给这个模式做一个总结,就是“二二三三”:两山是目标(“再造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两化是手段(“价值生态化,生态价值化”),三级是途径(通过“三级市场建设”,推动“两山两化”实践),三治是结果(以县乡村三级治理,促进村级“三治融合”)。一方面,要造出原本没有的绿水青山,另一方面,再通过三级市场体系建设,把它变成金山银山,促进县乡村三级治理,促进村级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大家观察一下大宁的照片,就会发现山上大大小小都是坑。这些坑是什么呢?是育林坑。在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常常没有水,甚至没有土壤。想要造林,就只能背水上山,背土上山。找一个石头缝,挖一个坑,放一个袋子,往里面埋点土,浇点水,才能种下树苗。太行山精神是这样,黄土高原精神也是这样。再造绿水青山,最早采用“购买式造林”的方式,先造林再付款,政府购买服务。大宁引入了PPP模式:先支付30%款项,作为造林成本,组织农民兴办造林合作社,林子种下了,成活了,三年保活以后,再给70%的钱。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办法,三年以后包种包活,才付所有的钱,成效就很好,造出了绿水青山。我们在《中国行政管理》上发表的文稿,分析了县域生态治理政策的“上下来去”过程,分析了三源流汇聚的政策企业家。后来,山西大宁购买式造林上了《新闻联播》,上了《求是》杂志,成为影响全国的生态治理经验。购买式造林已经由一个地方性实践,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肯定。我们使用公共政策的三源流汇聚来解释它,也使用了“上下来去”的中国式治理理论,来讲述这个中国故事。我们的文稿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保护的这项行动,通过地方和中央之间的不断上下互动,包括省市县良性互动,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

绿水青山有了,就要设计下一步,怎么样把它变成金山银山?我们提出了三级市场体系。我们将绿水青山视为空间资源,是每个地方、每个乡村都有的资源。空间资源可以划分成三层资源。第一层是容易开发的浅表层资源,策略是“走出去”,把农产品、黄河沙卖出去,就可以赚到钱,但这个是成熟市场,竞争激烈,量大利薄,赚的是微利,是浅表层资源。山西是煤矿大省,我们以煤为比喻,培训地方干部认识到,卖产品如同挖浅表层的煤,好挖,但是利薄。第二层是半成熟市场,开拓新的市场领域,策略是“请进来”,把林权、碳汇、土地、文旅等资源开发出来,把人“请进来”。比如办一个农家乐,或者升级为民宿,利用这里独特的资源,比如有一种鸟是这里独有的。设立一个观鸟基地,一个观鸟位大约两平米,一天200块钱,吃住消费至少再花200块钱,一个摄影师来这里观鸟,一天会产生400块钱消费。通过这种方式把人“请进来”,财富就会流进来。这里就开始吃租,而不仅仅是食利了,至少“生态租”、“组织租”,留在当地了。第三层是待开发市场,是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综合空间资源融合在一起,将其生态、生活、生产以及生命的价值发掘出来,策略是“挖下去”,“山水林田湖草沙,立体综合大开发”。由“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挖下去”,是我们设计的三层资源体系,也能看到绿水青山具有变成金山银山的潜力。

围绕三层资源,我们设计了三级市场体系,通过外部投资主体与内部村社合作,先做一级市场,一级市场定价设租,发现原始价格。首先要盘点资产、摸清家底,比如房子、古物、农田、林权等,按照当地习俗和市场定价,基本上是一产化定价。设定原始价格后,适度溢价,以产生市场激励,相当于预备蛋糕。之后开始进入二级市场,引入外部投资者,有人做文旅开发,有人做古宅修缮,有人做农家乐,有人做民宿等,这种情况下使其价值增值,出现二产化和三产化定价了,这个过程叫创租。通过创租,更容易分租,因为蛋糕做大了,可以对每个参与者提供正向激励。一级和二级市场建设过程中,把蛋糕做出来,又做大了;做大蛋糕过程中,因为村民持有的都是原始股,村集体也是原始股持有者。由此,村民和村集体都可以分租,分到蛋糕。为了培训当地干部,让他们能够记住我们做了简要总结:

一级市场摸清家底的,相当于预备一个蛋糕坯子;二级市场入市交易,把价值显化,相当于把蛋糕做大;三级市场引入金融交易、场外交易以及股权溢价方式,切分蛋糕。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设计,以一个村为单位就可以把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一步步建立起来,并撬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和外部金融投资者形成一个多重博弈的结构性合约。

我们设计当地干部便于记忆的培训口诀如下:

一级市场(摸清家底,原始定价,适度溢价,预备蛋糕);

二级市场(入市交易,价值显化,二三确价,做大蛋糕);

三级市场(金融交易,托底回购,股权溢价,切分蛋糕);

建设要点:村为单位,由一而三,三级联动,结构合约。

租利两得的制度设计,按照西方说法,是Eat Your Cake and Have It(把你的蛋糕吃了,你仍然拥有蛋糕),中国版本说法,叫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因为这块地还是你的地,房子还是你的房子,林子还是你的林子。与过去不一样的是,都增值了,甚至变现了。增值完的地,房子,林子,仍归你所有,别人拿不走,集体资产不会流失,只会做大。通过这种方式,当地政府通过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建设,把村庄资源普查完成,摸清家底,创造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二级市场的外部投资者,同时创设三级市场,提供融资交易的平台。政府在三级市场建设中的功能或作用是:在一级市场调控村级资源,比如过去巨额投资形成的公益性资产,以公益性资产(如五个村村通、项目支持)和规划主权地位折股量化;在二级市场引入市场手段,做统筹规划、交易平台和指导监督,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在三级市场制定相应规则。政府既是“球场”建设者,又是“球赛”裁判,让村庄下场“踢球”。

在三级市场建设过程中,通过三级促三治的县域安排,形成上下联动:省、市、县、乡、村,通过联动把三层空间资源通过三级市场开发,形成三级市场体系。我们选了三个点去做试点推广工作,后来在福建、浙江、四川、重庆、广东等地也做了探索。在北方地区,适合以村为单位,后来在福建、浙江推广的时候,发现以村单位可能不够,因为南方空心村情况更严重,有一些村庄甚至只有少数老人家,出现了“十八老汉留守乡村”、“一个村庄八颗牙”的现象。丘陵山区,都是老人家了,以村为单位没法撬动资源开发,所以需要以乡镇为单位去做,每个地方情况不一。

为了培训当地居民,我们总结了三级市场建设的12个原则。这项工作也配合着其他的大宁规划实施,规划一直做到2035年。可惜的是,由于种种体制上的原因,这个实验也中途停止。但是对我们很有启发,后来在其他至少十个地方相继使用这套体系,来为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开路。理论和实践证明,通过租利两得体系,可以让乡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两山实践也可以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需要一方人造就一方水土。大宁模式通过“二二三三”的实验,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自大宁之后,全国至少有十几个地区,都在学习推广租利两得的体系。这里我简要介绍几个拓展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四川德阳市农交所,致力于把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三资”摸清楚,交易起来,通过“三资”盘查后,德阳农交所首创“三书”模式。“三书”模式克服了“三怕”,城里人下乡怕村民难缠,村里人怕城里人跑路,政府怕最后无限兜底,要收拾烂摊子。毕竟,中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为了解决“三怕”问题,用司法的渠道提供“三书”,让产权模糊不清的村庄资产,有了交易凭证,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农交所出具《交易鉴证书》。“三书模式”不仅用于闲置农房的流转使用,且已扩展至用于集体建设土地及农业项目共建房屋和村民共建房屋的领域,对规范交易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三书模式”还入选《四川法治蓝皮书》《四川省乡村振兴法治工作规划》,三次写入德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后由司法部上交到中央,高层领导作了相应批示。一个地方经验能够上升为最高层的决策参考,这是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中“上下来去”过程又一个体现。德阳农交所另外一个创新是政、企、银、交、担、保六位一体的做法。具体做法是:“政府出政策、企业降成本、农交促规范、银行来贷款、农担来增信、保险来分险”。2021年,“六位一体”闭环金融服务模式,写入农业农村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研究》一号改革案例。目前还在实验之中,下一步可能还会进一步产生全国性的影响。

第二个案例在陕西的留坝,也是一个县,也在像大宁模式一样,在做三级市场的体系。留坝整体设计框架,在大宁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里面主要使用了旅投集团,设立“两山银行”组织此事,设计运作流程和业务流程。县里也将农村的资源、资产(包括生态资源、闲置土地农房、集体商标等),通过两山公司盘点,并在两个村庄做相应的试点,这是第二个执行中的项目。

第三个案例在福建屏南县,属于宁德地区。屏南是一个山区县,屏南人用当地口音这样谐音和自嘲:“屏南屏南,又贫又难”,因为“屏”在当地福建话里面和“贫”发音是一样的。屏南是一个又贫又难,又穷又难的山区县。但是现在依托山区空间资源,依托海拔800米的夏季冷凉气候,发挥避暑优势,吸引了很多福州的人夏季来避暑。山区原来的古村落没有破坏,保留下100多座古村落,其中20多个古村落是国家级古村落,这些成为了重要的资源符号,吸引很多创客来此定居,数字难民变数字游民。我们核算客户的数量和市场价值,将走马观花式旅游,转换为重点打造康养。由康养变成真正在这定居,与生态、与自然、与当地社会形成命运共同体。

除此之外,浙江安吉等地也有相应的实践探索。

最后,我们从理论上做一个总结。我们把经济体系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依托绿水青山的资源经济,资源经济需要权属关系明确,需要确权,以此为前提,促进它的三变改革。这种情况下可以让权属所有者比如说村民、村集体可以吃到资源租,村民拥有土地、房宅、林权,村民依托绿色资源可以吃到资源租。后面依托信用主权主要是国家规划的主权,可以吃到信用租。第二类是产业经济,依靠的是资本主权。发展产业经济得到的是利,一二三产业融合,按照产业微笑曲线,我们知道利润竞争激烈,挣的越来越少,下巴壳越来越低。第三类是金融经济,依托的是信用主权。这一理论,我发表在2019年的《人民论坛》杂志上,文章名叫《从食利经济到吃租经济:乡村振兴中的金融创新》。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过程中,要把这三个市场体系同时建立起来,三类经济形态发展起来,既可以与西方对话,同时又有中国特色。

在资源经济的语境下,每一个地方都是绿水青山。没有绿水青山,哪怕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哪怕是隔壁沙漠也是金山银山。只要权属关系确定,允许它入市交易,由纯粹的状态唤醒起来,就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和三种经济模式同时建立,就可以破解绿水青山难以变成金山银山这个难题。与此同时,中国有独特的地方和中央间“央地”互动关系,试点好了就可以推广,也可以让其他地方受益。

我今天就汇报到这里。向胡鞍钢老师、王绍光老师以及各位前辈、同仁们致敬。今天简要汇报了20多年在人大的相关研究工作,愿自主知识体系,真正写在中国大地之上。谢谢。(文字:沈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