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为58.4%,排名世界第52位
【本文由“guan_16633147232553”推荐,来自《现在造就大量的、普遍的高学历劳动力是非常必要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金色蚂蚁
不更改学制,全民都是大学生,或者全民都是博士生,巨大的压力在社保部门,都到了30-35岁博士毕业才工作,60岁就退休,有效的工作时间就急剧减少。社保入不敷出,国家需要的劳动力也不够。
2022年,中国大学毛入学率为58.4%,排名世界第52位,不仅落后于所有发达国家,还落后于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这还是大学扩招和适龄学生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生毛入学率才得以快速提高。如果从历史存量来看,中国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只有15.47%。相比世界大学生人数排名占人口比率前十名的国家(加拿大59.37%、俄罗斯56.73%、日本52.68%、卢森堡51.64%、以色列50.25%、韩国50.03%、美国48.34%、爱尔兰47.31%、英国47.19%、澳大利亚47.13%)差得太远。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更是仅为7.6年,在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27位。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有怎样的劳动者,就有怎样的产品,就有怎样的工业,于是就有怎样的现在、将有怎样的未来。而在劳动者身上,对工业化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受教育程度了,没有之一。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历史,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是和其国民教育程度成正比的,没有例外。那些国民教育程度高的国家,哪怕国土被战争毁成废墟,例如二战后的欧洲和日本,只要掌握工业知识和制造技能的那些人还在,生产就可以快速恢复,国家就可以迅速重建,经济就可以继续发展,科技就可以大幅进步,发达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因为人还是那些人。 反之,那些国民教育程度较低的国家,就算和平时间再长,也发展不出像样的工业。比如印度,其国民识字率只有68%,其中妇女的识字率不足一半,即便三百年的殖民时代给他们规模可观基建遗产,即便没有像中国那样经历上百年的战争和内乱,即便冷战时代也能同时受到东西两大阵营的垂青和照顾,即便实行了据说是最普世最有前途的民主制度,但印度的工业发展却总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国防工业,只有万国牌的武器和永远推迟的计划,问题的根子在于人。
农业时代决定国家实力的是人口,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则是人口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大学扩招对于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正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让中国的工业实现了腾飞。中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工业成就和科技突破,从根本上说,靠的不是政策、外资或者国际市场,而是靠受过良好教育的、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
近十几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新兴的重工业公司、高技术公司、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其中很多是民营的,包括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兵器、中电科、国家电网、中车、、中船重工、三一重工、振华港机、宁德时代、大疆、联影、比亚迪、奇瑞、华为、中兴、OPPO、阿里、腾讯、百度等等,其快速成长的背后,都是得益于大学扩招提供的大量高素质劳动人口,而不是光凭一两个领军人物就能搞起来的。否则的话,不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大学扩招,把这些公司里的年轻大学生全部换成高中生、初中生,看看会发生什么,看看这些公司是否还能成长起来。正如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好庄稼,缺少高等教育人口的国家中也不可能出现高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