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问题:说说日本的文化侵略

这是个好问题: 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并且烧掉故宫?这符合侵略者的本性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看看命题本身,哪些是历史验证的事实,哪些是命题提出者脑补的东西,然后再盘一下命题提出者做出判断是否有道理。

不绕圈子了,直接说答案

1   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什么没有抢走故宫里的文物——  这是伪命题,纯粹脑补

2   日本人占领北京八年,为啥没有少掉故宫—— 这是历史事实,问题在于,为啥不烧故宫

我们依照写议论文的标准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两点

关于日本在侵华期间对中国的文化掠夺,其实不止8年,根据凤凰中文台所做的《深度》栏目进行的调

http://news.ifeng.com/a/20180903/60011640_0.shtml,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在大东亚主义

的幌子下,觊觎中国古代的文物,主要是私人探险贩卖走私文物和侵略抢劫的方式进行掠夺

1)  清末民初借着帝国主义文化考古探险的浪潮,派遣文化,考古队,深入中国内地,借考古之名掠夺文物:

1902年至1914年,日本曾先后三次派遣以净土宗西本愿寺派第22世门主(住持)大谷光瑞(他也是日本大正天皇的姐夫)为首的中亚西亚探险队深入中国境内,从事名为考古、实为盗窃历史文物的活动。三次探险的队员共有18人,历时5年零11个月,行程1.8万公里,足迹遍布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40余座城镇,294个佛迹点。... 通过乱挖、乱掘和切割等破坏手段,大量窃取、掠夺中国地上地下文物宝藏。其中较突出的是9具人体标本和5块方砖形彩墨书墓志铭,以及公元500—640年墓葬中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交身)图”。他的手下还买通王圆箓道士,将敦煌藏经洞里的古籍洗劫一空。在楼兰,“大谷探险队”干将橘瑞超沿着斯文·赫定提供的地理坐标,找到楼兰古城,并从古城里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李柏文书》。...... 仅第三次“探险”,有记载表明:共窃取文物86箱,重达6731公斤,部分被盗运到日本的京都恩赐博物馆。大谷自称所获文物“在时代上可上溯至六朝,在种类上也多种多样,颇为丰富”,类别有“佛典、经籍、史料、西域文字的文书、绘画、雕塑、染织、刺绣、古钱、印本等”。

...... 这种假借考古、田野调查、探险的名义对中国文物进行劫掠的行为,一直持续到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如1905年,东京大学的鸟居龙藏在辽东半岛及东北地区进行调查和盗掘的行动,一直延续到1911年。京都帝国大学的滨田耕作盗掘了旅顺刁家屯汉墓等;1931年发掘了营城子汉墓,临摹了古坟壁画,收罗了许多文物。1933年6月8日,以原田淑人、池内宏为首的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队发掘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宫殿遗址,劫走一批珍贵文物。

......1933年,日本山中商会的老板山中和北京分店经理高田勾结北京古玩奸商倪玉书,对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的石雕进行肢解、劫掠。1935年,日本考古队在辽祖耶律阿保机寝陵等地发掘的珍贵文物,如耶律阿保机夫妇的玉册残简,也被盗运东京。1936年起,原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等开始对中国南北响堂山、龙门石窟进行调査。结果,他们从中国陆续取走了有关龙门、云冈的石窟资料5600件,石刻资料8000件。这些文物现在仍保存在该所东洋文献中心。

.....

2)   借着侵略占领中国的一些地区,抢劫中国文物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当时日军将司令部设在北京北海静心斋,大肆抢掠里面的文物,万佛楼内大小1万尊金佛被悉数掠走。据资料,仅日军联队长栗屋大佐就掠走了文徵明绘画1卷,明代铜制香炉1个,玉器10件等......  

下面就是日军在北平沦陷期间对故宫博物院干的“好事”

北平(今北京)沦陷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故宫所存大量珍贵文物虽于“七七事变”前避敌南迁,但仍有一批珍贵文物没来得及转移,只有总务处长张庭济奉命留守。1937年8月,日军闯入故宫和颐和园,劫走大量珍贵文物。因为时刻面临着日伪的骚扰和压力,同年11月,张庭济代表北平留守职工向国民政府行政院汇报现状,寻求保护。

目睹当时情况的美国汉学家珍妮特、沈大伟说:“日军在1937年9月占领北平的时候……日本方面妄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的院长或顾问,但由于遭到故宫工作人员的坚决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随意进入故宫,除非带有介绍信,否则会被留守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事实上,日伪并没有善罢甘休。1938年6月,宪警两次借口查禁抗日宣传资料,闯进故宫博物院太庙图书馆搬走撕毁大批图书资料,据统计有书籍242种,340册,杂志369种,10682册。文献馆的《张鼓峰舆图》被劫走。这次查没销毁对故宫文献资料库藏是一个巨大打击。1942年8月,日伪当局还搜刮了故宫金缸上的金屑,并掠走故宫收藏的铁炮1406尊,以熔铸枪炮。

不久,献铜运动再次把故宫博物院拖入泥潭。1945年3月,侵华日军北京陆军联络部致函伪北京特别市市长,要求“北京特别市官民”“献纳(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铜类,以资直接增强战力”。各家各户和单位被强行征收铜铁,作为日军造炮弹和子弹使用。“这个运动波及千家万户,故宫这样的文化机关也没有幸免”。

最终,为确保故宫整体安全起见,不得不将一些散落于各院落无号的铜缸铜炮等2095斤交了出去。但金品献纳委员会和日军均对此不满意,要求故宫必须捐献更多,因为仅北京一市日本军部下的铜铁征集任务就高达40万公斤。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最终命令将不能断明年代的铜缸54件以及2尊铜炮运走检送。

在此之前的1944年6月,博物院所藏珍贵古籍11022册又遭到日军洗劫,随后又从故宫先后掠走院内铜缸54尊、铜炮1尊、铜灯亭91座以熔铸枪炮,并从位于故宫午门的北平历史博物馆内劫走珍贵文物1372件。不过,这批文物刚运到天津,日军即宣告投降。后来,张庭济等会同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王世襄,前往天津接收运回这批文物,看到的情形是“有的已残破、毁坏,共重4460公斤,较劫走时少了971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54个铜缸也不见踪影”。

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和之前不同,抗战期间,日本对故宫有组织,成系统的抢劫,主要是针对故宫馆藏图书资料,这和我们谈到的下一个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无独有偶,日寇不仅在故宫大肆劫掠,还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进行有组织,成系统的抢劫文物,例如在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民政府文官处、外交部、考试院、全国经济委员会中央党部、交通部、教育部、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译馆、紫金山天文台、中央研究院、行政院等70余处机构的藏书及各种资料

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遭受的损失如下(不完全统计):

一楼东侧考古学标本整理室保存着城子崖、日照两城,河南安阳、安徽寿县等地的陶器、石器标本。其中包括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以及20多处秦汉遗址的出土文物。这些文物连同隔壁董作宾研究室里存放着的手稿,一起被松本等人劫走。三楼西侧为人类学研究室,分类保存着包括殷墟出土的各个时代的约130个中国人头盖骨,和140块下颚骨以及许多四肢骨。顷刻之间落入日寇的手中。

在本馆后面的仓库和工人宿舍西侧屋内,存放着若干只木箱,里面存放着殷墟文物;在本馆后小山腰的茅草房里,存放着不少殷墟出土的人骨,它们也没能躲过日本人的魔爪。

......  

其他被抢劫和掠夺的重要古籍文物保存机构包括,南京古物保存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杭州浙江省图书馆等等等等...... 被劫走的图书共计超过88万册......  

而毁于战火的古迹更加不计其数...... 

那为啥日本不烧掉故宫呢?   请大家注意刚才两点:

1) 上面提到过,日本曾经企图派日本人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2)  日本对中国图书资料进行过在占领区范围内有系统的调查和抢劫,其中比较有名的调查文献报告1938年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了《江南踏查》报告——该报告书详细记录了松本信广、保坂三郎、西冈秀雄,于1938年5月从东京出发,到达南京后,在日军的护卫下,“调查”劫掠了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古物保存所、六朝墓、西湖博物馆,挖掘杭州附近古荡石虎山遗址以及吴兴钱山漾遗址等活动。报告书中附有松本“旅行队”活动的照片,在发掘现场,日军荷枪实弹站在周围警戒,如临大敌......   

  所以日本当时采用的方针,就是李代桃僵,把日本大东亚史观来强加到被其占领地区人民身上,对于文化遗存,则采用了保留,利用,偷换概念,加塞私货的政策...... 

例如对于工业化制造传播近现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机构,采用了毁灭的方式,比如上海商务印刷馆,而且还不止一次,128,炸毁上海商务印刷馆印刷厂,而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在租界和香港两地对重建后的商务馆进行彻底破坏。

对于古文化,则采用了掠夺利用,篡改重修的方式,企图控制其解释权,其中的重点就是掠夺古籍,及各种图书资料,以达成控制历史源头的目标

所以为啥不烧故宫,其实很简单,日本想把他变成“日本书写东亚历史的一部分”——就像日本给朝鲜定的一号文物,崇礼门,二号文物,圆觉寺地十层石塔....   等等等等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这就是日本人在侵华历史中对中国文化采取的态度,这算不算侵略者的本性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