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检验藏羚羊毛的故事——证据类型的故事(7)

藏羚羊是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的动物,其身上的皮毛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柔软的绒毛,成为了追逐时尚的人们最好的衣物织品的原料。一条藏羚羊的毛所织成的围巾,最高可以卖到 1.5万美元,这使得贪利者毫无节制地猎杀藏羚羊,使它们从一个世纪前的百万只骤降至七万多只,这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藏羚羊因十分机警难以活捉而无法人工繁殖,因藏羚羊生活场地分布广而分散,防止盗猎的难度巨大而很难奏效,卡住源头的保护思路难以实现。按照没有需求就没有盗猎的思路,环境保护者决定卡死藏羚羊毛织品的销售,对贩卖者以犯罪论处。可是,如何区分藏羚羊毛与山羊毛、绵羊毛却成了很大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成为一个重大的执法漏洞。1995 年,警察从一名女老板处查获了 100 条毛织品围巾,女老板的辩护律师表示,在法庭上根本就无法证实围巾织品的绒线来自濒危物种,而他所说的也是实情。最终,围巾还是归还给了这个女老板。因此,从销售渠道卡死藏羚羊毛织品,首先需要解决藏羚羊毛的鉴别问题。科学家们开始打算用 DNA 技术来认定藏羚羊毛,但因围巾中很少含有皮毛的根部,而只有皮毛根部的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有效的 DNA 分析鉴定。这个设想只得放弃。最后,还是靠光学显微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科学家发现,藏羚羊毛具有与众不同的微观构造,可以从皮毛的微观结构的特征上,将藏羚羊毛与山羊以及其他近亲偶蹄类动物的皮毛区分开来。只需要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就能看清这些独有的特征。鉴定人员通过显微镜发现藏羚羊毛独有的结构特点,以此提出鉴定意见,就是一种显微镜检验鉴定证据。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