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国,我们可以“全都要”;日本地狭人稠,政策制定有很多限制,只能“选择”

【本文来自《日本:泅渡“下流社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随堸潜入夜
  • 市场会做出选择的,就像当年的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之争一样,我20年前第一次在南京珠江路看到一个展示的9W多的等离子电视都惊呆了,这根本就是普通家庭能用的起的,就像氢能源一样,这么冷门,先不说制造储存加氢安全性等方面的成本,你能做到加氢终端的价格比油价低很多么,如果不能,别人为什么要用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点,日本是小国(土地和资源),而且政策很多情况受制于美国,政府本身也受制于各种工会协会,所以实际上他们只能“选择”。

但我们不一样,作为大国,我们可以“全都要”,比如说氢能,实际上我们也有不少企业在推进,只是现在新能源的主力是电,所以受到的关注度没那么高而已。

所以说,万一氢能真成未来了,我们还是可以有转向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大国的优势,但日本不行,大战略选错了,也就只能选错了。

再说一个我的经历吧,感觉很贴切也很感慨的:

本人跟很多日企打过交道,也认识不少日本的员工。之前好几次跟几个日本员工聊新能源(18年前后),他们的统一意见是:全部换成电车了,电能肯定不够的,而且发电需要煤也不环保,所以油电、氢能才是真环保,才更加实际。

这事情咋一听挺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其实在日本可能是这样,毕竟他们发电的资源本身大多靠进口;但换到我们,一般的反应是,电能不够我们多建点发电站、不够环保,水能太阳能核能用起来,总是可以够的……但这种话想法也许在他们眼里,是挺不可思议的吧……

最后提一嘴%……其中2位当年跟我聊这个事情的人,现在一位在日本做新能源周边产业、一位在国内日企做新能源车供应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