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讲正宗,其实是为了追求话语权的垄断

今天在风闻论坛,看了一个文章,叫京鲁菜和济南鲁菜之争。下面讨论很激烈。里面的误区可不少。

首先,有网友说,炒菜争论个高低,有利于标准化。

这个是糊涂的逻辑悖论。标准化,是为了适用于工业量产而提出的。中餐走标准化,一定会导致中餐快餐化。而且最后还是中餐人工ai化。

说白了,你如果真的觉得中餐可以标准化,那么下一步就是中餐可以变成电脑程序,最终通过机器人炒菜,完全达到大师炒菜的水平。

而机器人炒的菜,能和鲁菜大师炒的菜一样,才是标准化。所以标准化完成以后,一定是反大师的。不再有大师了。

大师制定标准,其他人遵守,这不叫标准化,这叫权威主义。

其次,陈宗明是鲁菜大师。他的视频我也看过,厨艺很高。但是宣传口号有问题。

就是陈宗明一开始高鲁菜点评视频的口号,就是什么网上的鲁菜都不正宗,要给鲁菜正正名。

这个意识很糟糕。网上各种自制鲁菜视频,实际上就是群众的娱乐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很多人连厨师都不是,就是业余爱好。

鲁菜要正宗,你可以开学校,收徒弟,传播你的正宗鲁菜。上来就一副你们都是邪教,我才是真神的逻辑,去谴责网民,态度就落了下乘了。

还有一点,陈宗明以一个济南鲁菜大师身份,全国各地跑,到处指责其他地方的鲁菜不正宗,其实不是在树立标准化,而是在树立厨艺pua,想搞自己一家独大的话语权。

 这是很不好的。这种既不是权威主义,也不是标准化,这叫立山头,拉帮派,党同伐异。属于典型的封建割据意识。引发的只能是厨师界的军阀混战。

这点上,陈宗明远远不如唐人杰。唐人杰只是厨师出身,但其探店的视频,全部都是以一个食客姿态在点评。底层逻辑是好吃不好吃。代表的就是他自己。

陈宗明探店,底层逻辑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个正宗,那个不正宗。这就很不对了。

一个是姿态摆的太高,一个是违背了餐饮的初衷。

做菜的初衷,是为了让食客满意。

陈宗明的正宗逻辑,是为了让自己满意。

本质上,不是pua了其他门派的厨师,而是pua了食客。

食客吃饭,难道自己觉得好吃还不行?还必须按照厨师祖传的正宗不正宗去吃饭?

一塌糊涂的思想。

现代社会,人的口味是多元化的,而且是变化的。只有餐饮业适应食客,才能做大做强。

如果是让食客适应厨子,那等于厨师成了慈禧太后,食客成了李莲英。结果是什么

结果一定是越做越小。把自己做成小圈子了。

所以说,陈宗明的正宗逻辑,不可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