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走路、骑行,哪种是最好的通勤方式?
近日,“我国超1400万人忍受极端通勤”的话题冲上热搜,在引起人们对通勤时长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了“社畜们”对通勤方式的热烈探讨——究竟哪种通勤方式最好,专家有没有科学的解答?
过去,基于近20万人生物数据的研究曾指出,与开车或乘车相比,主动通勤(包括骑车、步行)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脏病风险降低50%相关。对肥胖、超重者(BMI≥30)而言,车辆通勤更是造成不良健康结果的直接诱因。
但有网友表示,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自己,不敢骑车或步行上班,而倾向于打车或开车。因为他们觉得后者有助于避免浑浊的室外空气。
这样的选择真的正确吗?一项近日发表于《交通与健康杂志》的研究表明:并不。开车通勤者,实际会比骑车、走路上下班的人遭遇更严重的有害气体攻击。
车内空气质量更差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在英格兰中型城市——莱斯特,开展了此次实验。他们选取了四条往返于市郊和市中心间的典型通勤路线,分别记录了采用骑行、步行、开车等三种方式上下班时,通勤者所处环境的空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及PM2.5等,吸入都对人体有害)浓度。
此外,为尽量排除车辆本身尾气的影响,研究还引入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进行对比,且保证行驶时车窗关闭。
结果显示,在整个行程中,车内污染物的平均水平都高于室外——具体体现在车内的NO2水平,显著高于同时段的骑车者或步行者,大约为后者的两倍。此外,车内的O3水平也偏高。
△不同通勤方式下的污染物水平。
而与电动车相比,燃油车内的平均NO浓度高出1.8倍。这说明,汽车的类型也会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
“暴露于车内污染将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第一作者Rikesh Panchal博士表示。“从该角度出发,在高峰时段开车通勤,并非明智之举。”
车内PM2.5水平更低
不过,研究者也发现,单就PM2.5而言,车内的平均浓度仍比室外更低。换句话说,常处于室外环境的骑行或步行通勤者,的确面临更大的细颗粒物污染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骑行者吸入的PM2.5水平最高,平均约比开车者高出25%。研究者推测,这是因为骑行大多数情况下属于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可提高呼吸速率,而且,汽车内安装的过滤器(以及类似设施)也能去除一部分颗粒物。
这是否说明,上班族应该避免骑行?也许也不该步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在PM2.5平均浓度为22 μg m-3的城市中,每天骑行时间不超过7小时/步行不超过16小时,身体活动与健康益处成正比。而莱斯特平均PM2.5浓度仅为14.4,且大多数市民的骑行/步行通勤时长也远低于临界值。
所以,研究者认为,即便吸入的PM2.5更多,主动通勤为公众带来的健康收益也足以抵消(甚至超过)空气污染的负面影响。
总结而言,对路途适中的上班族而言,骑车或步行,依旧是最为理想的通勤方式。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4140522000378?via%3Dihub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7/220727110709.ht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4/190427201946.htm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6/190626125016.htm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