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活动
这两天,然然的初中开始开学了,他也开始算是一名初中生了。班级里选班干部,老师让大家积极报名,然然却不肯参与,很令我们意外。原来是他自己觉得上学好好学习,忙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管那么多事情又不提升成绩,给自己添乱。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想法,但是还是给他讲了一番道理。
上学的好处主要就是可以在一个比较稳定,可控的环境里面接触社会,而不是说只有上学才可以学习学校的知识。如果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在学校学习未必是最为高效的方式,在家自学很多时候效率高得多,信息时代,教学资源随手可得,并不需要非去学校获取。所以上学真正无可替代的就是和同学的交流,人际关联,了解人群内部的简单规律,理解如何和人交往。所以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校的时间,好好的利用一切机会和同学多交流,一方面努力展示自己的学识,技能上的优势(比如钢琴,英语),另一方面,好好的了解同学,了解不同同学的特点和他们的发展变化。观察世界,收集信息,并不是为了某种短期的目标,而是和学习知识一样,建立一种能力,一种在人群之中快速了解和观察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至少也是和知识一样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人是非常复杂的,在现代社会,人和环境共同成为我们生存的依赖。不要人为的觉得了解人,人际交往这种事情不正经,任何领域本质都是一样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找出模式,建立模型,然后在应用中调整参数进行改善以符合观察。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并无高低贵贱,要想有进步,大家遵循的都是相同的关于信息的基本规律。
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来说,一个人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现在早就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了,英雄豪杰的故事固然令人向往,但是在现实里面和中彩票差不多。沟通和合作形成组织,组织起来的人群才具有真正的力量,自己需要能够参与组织,并且努力成为组织的决策层。
无论加入什么样的组织,都需要像分析人一样分析这个组织,了解组织面对的风险和机会,然后自己的行为尽量帮助组织规避风险和抓住机会。把个人的利益融合到组织里面,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进入某个组织,而不是成为组织的工具人。
工具人的特点是可以在各个组织里面工作,只着眼于自己的专业技能,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做法。其实所谓的工具人其实就是着眼范围放在个人范围周边的人。总是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利弊得失,回避风险,这样的人注定工具的属性。从工具人开始,扩展眼界,用组织视角,甚至更大一些产业视角去分析风险和机会,就可以让自己学会风险和机遇的把握和平衡,学会规划和布局。这对于将来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也是学生时代最有资本去学习的。
额外的收益还有,你积极的参与活动,那么那些对参与学校班级活动没兴趣的工具人取向的同学,会更大程度上被自动过滤,你会任何和深入了解同样的那些有全局视野的人,这样的合作范围和空间都有了潜在的新的扩展,对长期的锻炼和成长毫无疑问更为有利。
当然,你会担心自己做不好,不够出色,有压力。那很正常,也需要你做好心理准备,恰恰是因为做不好才要去做。不懂得东西,学习起来,边际价值最高,进步得空间最大。在可控得风险范围内试错,从来都是学习得最好方式,就像是神经网络的训练一样。我觉得我从软件行业里面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麻烦的,讨厌的,重要的事情要尽量频繁的做,避免问题的积累,可以变得更加熟练,这就是git为什么提倡频繁提交的原因。所以积极的参与,不要担心失败,总会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进步。
所以,积极的参与学校的活动,积极的了解同学和老师。如果有可能参与相关的组织,甚至建立新的组织,这些都是目光长远的中学生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事情多,需要的反而是合作和时间,资源的规划,在丰富的多重压力下前进,而不是单一的成绩压力下过早特化自己的视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