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

从信息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

从信息的角度看待事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析的方法,需要我们尊重信息理论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这些年AI领域令人瞋目结舌的进步,让以信息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理解展现了巨大的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论,任何的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在处理信息的同时,也会被其输入的信息所塑造,最终理解一个系统就要理解该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系统的能力其实是和用来训练的数据质量息息相关,好的数据,好的系统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没有大量高质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就会出现“垃圾进,垃圾出”的现象,潜在的系统能力停留在低水平而无从发挥。发展一个社会,发展一个国家,从信息的角度看,和训练一AI是一样的,同样需要高水平的信息输入,需要高效率的信息处理。而一个发展良好的社会,也必然会对信息的流动和处理提给出丰富的反馈,基于这个原理,可以构成我们观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出发点。

从信息的角度看驱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社会,一个族群,一个文明,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外部的输入信息被这个组织提取和处理和训练,并且促进该组织的发育和发展。对于这类系统,可以说外界输入的信息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这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因此没有高质量的外部信息,一个文明的发展就会停滞,哪怕是规模在扩张,但是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行,水平是没法进步的,这也是从信息的角度看那些古代帝国扩张总有极限的原因。这就像你有一部电脑,没法安装外部的软件,也没有网络,那么哪怕你的cpu再快,内存再大,存储空间再富裕,玩游戏也就是操作系统自带的那几个,一个扫雷还能让你玩出花来啊。而一旦可以安装外部的程序,可以输入大量数据了,那么这部电脑才可以真正的发挥它的威力,其功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仅是理论如此,现实历史上欧洲现代化的历程也证明了信息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我在中国为什么落后这个文章里面(https://zhuanlan.zhihu.com/p/432473698)介绍了信息在欧洲发育出现代文明的关键作用。现代文明也往往被早期的翻译者称为欧洲文明,西方文明,其实这些名字本身就有误导性,更为恰当的叫法应该是工业文明。所有的古代文明,包括欧洲大陆自己的古代文明,遇到工业文明都是代差。无一例外的被碾压,任何古代文明提升自己的方法就是尽快进行工业化。

而诞生工业文明的根本原因也和什么古代文化,人种这些无关,从信息的角度看就是对社会有了超越人类五感的信息输入。标志就是欧洲有廉价的玻璃,从而人类第一次超越了肉眼观察的灵敏度可以从大自然获取信息了。换句话来说,欧洲人有了玻璃之后积累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和古代任何文明跨代的发展。

所以我认为人类文明史的转折就是从1609年,伽利略把望远镜指向夜空开始的,大自然上百万年进化的奇迹--------眼睛开始被镜头碾压了。玻璃构成的各种仪器对人类传统视觉是一种降维打击。从那一刻开始,经过一半多世纪的努力,欧洲人终于叩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可以说,没有廉价玻璃带来的巨大信息数量和质量的碾压,其他任何的思辨,制度,甚至资源都不会导致古典社会进入现代化。

下图展示了玻璃对工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从伽利略的1609年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输入都来自于人类的五感,特别是肉眼。中国古代的观星记录和第谷在那个时代之前的观星记录就是人类肉眼对天空观察的极限了。而伽利略造成的冲击,演进到1765年珍妮纺织机的诞生,和1776年瓦特改善了蒸汽机开始,终于引爆了产业革命。

从那个时刻开始,中国,以及包括欧洲自己在内的所有古代文明都落后了。所有的国家,无论历史如何,语言如何,文化如何,制度如何,谁实现工业化谁就可以发展一波,追赶先进工业国一波。最开始是英国对岸的法国,以及法国周边的国家,然后是德国和意大利以及美国,再然后是俄罗斯和日本。工业化浪潮基本上是从英国出发,逐步扩散到全球的。而中国的真正工业化到现在只有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其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国的钢产量,发电量等工业指标都稳居世界第一位。换句话说,中国工业化真正的完成是在2010年左右,短短几年,智能手机,高铁,汽车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

尽管中国有了巨大的发展,尽管钢产量,发电量等工业指标都登顶全球,实力却并没有跃居世界第一。那是因为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了另外一波深刻的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在这个赛道上中国仍然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巨大的差距。这个革命的标志就是二战末期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英国,德国,美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了初步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在信息革命时代,那些工业革命的成果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信息革命对中国是挑战,也是机会。

2016年,其实并不平凡,这一年是在人类的产业发展历史上是转折性的一年,重要性完全可以和1765年的珍妮机相比,也可以和1776年瓦特的高效率蒸汽机相比,然而却经常被人们忽略。在这一年的年初,deep mind公司的alpha go master版本在围棋上战胜了人类当时所有的高手,取得了60战60胜的惊人战绩,第一次在智力上开始了对传统人类的碾压,这个结果宣布了人工智能彻底攻克了围棋这个以前觉得不可能的领域。

在工业革命中,各种化石燃料驱动的热机成为社会的源动力,各种机械取代了人力,畜力这种大自然进化来的动力。在那个时代文明可以说能量是核心,发动机是核心。而信息时代,数据,算法和算力才是核心,计算机的发展取代的是人们的大脑。在思想上,农业时代,人们相信神,工业时代,相信力量,信息时代则相信算力。信息革命从上世纪中叶开始,终于开始充分展现初它强大的威力,那些曾经的辉煌,比如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在即将到来的ai革命面前都完全不值一提。就在今年,DeepMind已经可以利用AI预测数十亿蛋白质的结构,用AI替代人生产知识已经成为了现实。更新的领域都在普遍使用AI直接处理实验数据,以避免分析结果被物理学界的各种理论和方程“污染”,这就像是alphaZero下围棋不使用人类的棋谱训练一样,AI可以直接从数据里面找出规律,而无需我们人类预先给出理论预测。

这一段时间open ai公司的dalle2和ChatGPT相继登场,效果炸裂,点燃和革命了整个的知识生产过程,过去人类只能依赖大脑进行的创造,现在已经可以由机器进行了。前者可以创作出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后者则可以和人进行知识丰富,逻辑自洽的连续对话。当然,机器本质上不过是互联网庞大数据的汇总,很多时候得出的结论仍然似是而非,作品也充满训练数据的风格,但是除了收多年专业训练的专家,普通人已经可以被替代了,这就像历史上最好的马车可能仍然比早期的蒸汽机车更有效率,但是后者的发展和持续的迭代已经不可阻挡。

追索信息革命的发展过程,和工业革命类似是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典型的过程。其中计算机的诞生让人们能够快速的处理以前无法处理的海量的信息,发现其中的关联。玻璃是获取信息,信息革命则是加速了信息的处理过程。并且ai成了拓展人们大脑的工具,正如当初工业革命,各种原动机替代了人力和畜力一样。一个全新的市场,全新的世界,正在逐步展开。

 

 

在不同的时代,信息处理模式的不同体现了生活质量和品质方方面面的不同,最终影响到思维方式的不同。下表,代表了各个时代,我们从信息的角度看,列出每个时代具有的典型特征。

产业时代

驱动力

材料

基础工具/基础建设

信息处理方式

社会影响

看待人

史前时期

人力

直接用自然材料,石头

手,石器/无

结绳记事

基本文明

平等劳动力

农牧时期

畜力,风力,水力

金属,人工选择加工的自然材料

简单机械,牛车,马车/筑城,水利,运河

竹简,算筹,笔墨纸砚

有定性原则和思考特征的文明

全军易得,一将难求

工业文明

化石燃料,电能

人工选择材料

热机为主,电机,汽车,火车,飞机/公路,铁路,桥梁,机场

印刷,大众传媒

精确化信息处理文明

标准化,规模化,协作化

信息文明

电能,可持续能源,清洁核能

设计出来的材料,可编程材料

电机为主,智能化设备/电力传输,发电,储能,计算中心,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AI

自主演化的文明

特性化,个性化,创新化

信息革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最终会导致我们人类彻底的变化。在农业时代,人们最多就是幻想耕者有其田,工业时代,人们想象力的上限也不过就是按需分配物资,而在信息时代,元宇宙,脑机接口这样的概念正在努力把人的意识虚拟化,这是前面时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理想。我们的生活选择,需要尽量的适应时代,盯住时代的主战场,主趋势,这才可以在纷繁的万象里面看到趋势。

回望历史,那个激烈变革的18世纪,曾令很多人都向往,特别是中国缺席了那个伟大的时代,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又一次根本性的技术革命大幕徐徐拉开了,这一次,我们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

中国的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中国在工业文明时代因为种种原因迟到了,所以很晚才跨入工业文明,到现在整个社会都仍然遗留着严重的农业文明时代的思潮(典型的比如重男轻女),很多都不适应工业文明时代,更别提跟上信息时代。所以在信息革命时代,中国只能算是后来者,2015年之前中国的发展逻辑基本都还是工业化时代。在那个利用外贸出口和房地产双引擎发力的工业化年代里面,中国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工业化,时隔500年,又一次接近了文明之颠,站在了复兴的门槛上了。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来,特别是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以及外部激烈竞争的压力,让今天的发展变得更加的不容易。在这个时候,分析前景的时候更应该牢牢地抓住世界的核心发展趋势,只要中国顺应这个趋势就可以顺利的获得发展。

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现在发展的几种中长期因素的影响。

产业升级,新的商业形态

对中国来说,最热门的词汇就是产业升级,确实这个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走出内卷的关键。否则,越来越高的人力成本,在没有产业升级的情况之下,就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过去十几年外贸和房地产二重奏让很多人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只能依靠这两者,换句话来说,就是重复历史,然后充满忧虑,甚至根据这十几年的历史判断中国没有创新能力。然而其实,十多年前根据历史,人们也不知道外贸和房地产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尽管这种二重奏在日本,韩国身上都发生了。同样,这两者后期都是走产业升级的道路,这也是中国现在面对的新的发展阶段。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不能创新,这种就是根据历史现象强行找持久化的解释,把某些区别于美欧社会的特征说成缺陷,甚至扩大化一些东亚文明具备某种缺陷,不利于创新的进行,从而认为中国有很大的概率无法进一步跃升,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然而这种说法其实是缺乏依据的,无论哪个文明,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不变的,信息处理的模式也都是遵循统一的规律,资本只是要牟利,并不介意牟利的方式,所以当创新是高效的牟利方式的时候,资本就会支持创新,当买办是高效率的牟利方式的时候,资本就会支持买办,当贩卖初级产品和资源是最高效的牟利方式的时候,资本就会支持贩卖资源。甚至可以说,如果欺骗可以高效率的牟利,资本并不介意诈骗。中国,或者任何的经济体,想要创新很简单,创造一个支持创新的环境,资本可以通过创新牟利就可以了。

产业创新的整个过程,核心是创造新的需求,让新的需求成为大众需求,从而塑造出新的增量市场。这个里面最为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机的诞生。仅仅十多年之前,人们是没有兴趣用手机长时间上网的,手机只是用来打电话的工具,而随着IPhone的发布,新的技术带来的需求被普及给了全球几十亿人口。所以任何的产业升级的核心并不见得的是技术研发,技术进步只是基础,更关键的是通过改变人们的使用体验,帮助创造出全新的市场。所以类似苹果这样的公司,类似抖音这样的公司在产业升级的过程里面反而居于核心地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汽车这个原本中国的落后产业,利用自身的市场需求持续进行技术和产能的迭代,现在已经借着市场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产业。新能源车低使用成本,安静智能的特征已经形成了燃油车无法替代的体验,这就是新的需求出现了。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能成本,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都在全球具备了优势的能力,并且产业界已经可以把这种优势转化为需求。同样类似的还要光伏和风电等,都是产业持续升级成功的例子。在这些产业的初期,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欺诈骗补等现象层出不穷,通过管理来不断的纠错,最终还是催生出了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并且创新成为这些领域企业获取利润的高效率的方式。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里面,最多的威胁就是技术先进方的倾销和国内买办对市场的把控,这让很多新生的企业无法在市场里面存活,前几年的贸易战让很多的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安全,这就给了后发企业很多的机会。通过这两年的贸易战,但凡有点规模的企业都不会再押宝全球化了,本地供应链安全成了企业安全的重点,可以说这是中国落后领域独立和追赶的一个大机会。有赚钱的机会,资本增殖的机会,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说教,资本自己就会进入了。这就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源动力。

所以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个机制的问题,也就是是否能够建立一个支持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牟利的体制问题。其中包括了推动创新的组织企业,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共同构成了产品或者服务的生态,促进市场需求的发展。这些企业在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之下,利用供应链和技术研发基础提供的技术,构成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市场,并且催生出对其的新的需求,这就是整个创新的过程,最终推动至于中国独立的发展的全新产业,比如中国发展起来的汉服行业。以前是从来没有的,在国外也是没有的,全屏国内的基础逐步建立起来。当然现在这个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创新驱动,未来肯定是这个方向。

总之,在信息时代,创新是最为关键的,是一种机制,一种能力,一种社会的基础产业服务。这个基础设施成熟了,所有的产业都会受到渗透和影响,整个产业升级的基础就具备了。在这个里面,资金,信息,数据,服务,权益保护等都是关键性的因素。

人口问题

中国发展,另外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人口的问题,无数人现在对中国的长期前途没有信心就是因为看到出生率逐步走低担心人口问题会导致需求的萎缩,从而觉得中国会长期内需不振,进而无法支撑长期的自主发展,甚至进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观点在现在更为影响巨大,2022年,对中国是第一个人口开始下降的年份,并且这种人口减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的加速。

然而这种观点有个致命的前提假设,就是认为以前的一个人和以后的一个人价值和需求是一样的。很多人从来没有考虑到,在中国这种爆炸式发展的国家,以前的人和以后的人不仅不一样,而且大不一样。基于中国的历史来说,存在大批教育水平相对很低的人口,这些人口的老去和未来消失,甚至对整个的人口素质都是巨大的提升。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高素质人口逐步占比提升的过程,是70后,80后,对50后,60后素质的提升主导的过程。

老龄化是悬在所有发达经济体头上的利剑,但是中国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通过老龄化提升劳动力素质的国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50后,甚至60后教育水平低下,生活环境也不适应现代的城市化快节奏生活,他们退出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很可能不仅不是损失,而是收益。当然,这种收益是逐步释放的,因为围绕着这些庞大的低素质人口,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济生态和利益链条,甚至还能影响很多代人,但是这些都会随着这批人影响力的衰竭而逐步消散。发达经济体长期的优质教育造就的大批专业人才老去对经济体是损失,而中国这样的低素质人口老去,被年轻的高素质人口替代则会对经济提供新的动能。

农业时代的人,做事情堆人力就好,因为科技树矮小所以每个人都差不多,人之间的组织度决定了文明的发展高度。而工业化时代,人和人之间差异很大,不同得专业人才互相配合才可以有高效率的产出,很多专业内部细微的差距,外人很难理解,所以人的知识变得更加重要,我们天天喊得重视人才就在这个层级。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体系的安排,企业内部的组织方式都是往这个方向倾斜的。如果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人们比较它们的强弱可以简单的喊一句“能量,能量还是能量”。而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变得方便,另一方面,知识的产量变得极高,数据量极大,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这个社会环境之下,利用机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独特的眼光才是关键,这就是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个时代,比较的力量的方式其实是“数据和算力”。组织人力的方式是由数据连接和驱动的,有价值的是思想。这一点在最近AI的进步里面我们都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所以,要想适应这个时代,首先就是要尽量掌握算力和数据,要尽量利用AI来完成任务。

人从来不是凑人头的,而是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就说最简单的,学校,现在的学校教学水平和20-30年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的理念还是软硬件基础设施,学生的水平也有了很大变化。人口少了,老师会过剩吗?其实完全不会,现在50人一个班,未来可能不到20人一个班,岗位不仅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像计算机,AI这样的课程未来都可能被普及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也未必就会一直是操场跑圈,各种技巧性,对抗性,器械性的运动,冬天,夏天,水上,水下,空中的运动都会开展起来。对人的需要不是更少,而是更为多样,更为高水平。

基于农业生产关系出生的人,人的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基础思路就不同。农业社会遇到问题,要做事情,堆人是最常见的,因为此时科技树矮,人之间差异不大,人多力量大。中国工业化初期一大批管理人员都是依赖引进技术和堆人上产能来获取竞争力的,有明显的路径依赖。

工业社会堆资源,钢铁,能源,基建,需要丰富多彩的技能型人才,各种不同的人才互相配合才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创新型的任务。在这里面,配合才是关键,而这样的人却都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人变得非常多样,在恰当的环境里面是难得的人才,在其他地方只是累赘。

这种观念转型往往需要几代人在实践中摸索适应的,中国,也包括其他亚洲快速工业化社会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面就做到了。人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特别是这种观念曾经被证明正确。所以,在这个观念的转变才是缓解焦虑,发挥高质量人力资源效益的一个长期需要。好在,产业升级本身的经济规律会不断的促成和推动观念的转变。

资源问题

和人口相关的其实是资源问题,这其中包括土地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风险所在。很多人担心,一旦发生某种臆想中的动荡和变化,这些资源被外部势力影响,从而导致中国的发展进程被打断。

在这个充满忧虑的分析的范式里面,其实隐藏着两个前提,一个是外部势力可以随意的支配那些它们拥有而中国需要的资源,一个是中国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方式维持在现有的技术水平。其实这两个前提都是不成立的。

资源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大家各有所长,所谓能者居之,什么国家主权,司法管辖都是对能者的一种包装而已。能够用钱搞定的事情当然犯不上动刀动枪,但是有些需要动刀动枪搞定的事情,绝不是钱能搞定的。这就是很多人观察到的,为什么那么多国家都听美国的,配合美国的目的,比如日韩,比如欧洲,英国等。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些国家中的绝大部分,都驻扎着美军,所以当你淡化国境线只看军事线的时候,就知道世界分为几块了。有人觉得日韩,欧洲,甚至加麻大和美国也都有矛盾和竞争啊,并不是驻着军队就什么都听美国的。但是根本问题上,法律条文和唇枪舌剑都不如暴力机器好用。要说矛盾,美国内部都有互相的矛盾需要协调,但是只要军队政令统一,这些矛盾不会上升到根本对抗,因为根本就无法和军队对抗。中国古代,军权,财权,人事权是最关键的权力,现代也是一样,小到一个公司,组织,大到一个国家都是遵循着同样的原则。所以,根本的资源来自于军力和财力,然后这两者可以操控各地机构的人事,从而推进和协调政策。对中国是一样的,PLA优势范围之内,才是中国投资和获取资源的安全范围,是外贸的基本盘。谢天谢地,经过20多年的现代化,现在PLA可以至少维持2000-3000公里范围内的对美军力优势,谁在这个范围里面闹事,都要考虑自己面对的终极风险。

具体来看,中外土地机制的巨大不同往往是很多人担心的起点。但是对于经济来说,任何的所有制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资源能否在经济体里面产生价值。中国土地紧张的根本是人多地少,需要保留大量的耕地来种植农作物。然而这一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实未必必要。植物工厂,海水养殖等新一代农业技术都可以更高效率的生产粮食,养猪现在都是盖楼集约式自动化进行,未来植物工厂也可以高效率的生产植物,甚至直接使用化学工业来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低效率的土地生产粮食的模式不再是唯一以后,土地对中国的稀缺就不再是真实的,什么耕地红线也会像计划生育一样走入历史。大片土地可以用来建设景观,绿化,更重要的,低密度,大面积的住宅区也会取代目前的高密度楼房。更远一点还可以设想人工岛屿,直接漂浮在海面上,甚至漂浮到各个大洋,都可以让人们住的轻松舒适。土地对中国的制约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今天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中国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是有巨大潜力和可能的,这还没有计算技术进步导致的新疆,甘肃等荒漠化地区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变得宜居的可能。

粮食资源在讲土地的时候说了,随着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会脱离土地,越来越走向利用科技的方式进行,只要有足够的能源,完全不需要担心。退一万步来说,真的到了中国担心粮食不足的地步了,也不会再出现几十年之前的那种饥荒,最终到饿死人的地步。那个时候,谁还会那么愚蠢的遵守国境线不逾越,守着全球顶级武装力量活活饿死。周边,特别是东南亚都是粮食,只是需要军队去取回来而已。全球最大的雨热同季的地区就在身边守着,那还不是要多少粮食有多少粮食。整个中南半岛的粮食养好全中国的人完全没有问题,这就是有强大的工业化军队的好处,危机的时候可以让境外分担。当然了,最好还是花钱买,反正我们有的是人民币,尽量不需要动刀动枪。刀枪只是确保我们的钱可以有购买力。

水资源也是类似的,只要能源足够,海水淡化都没有问题。更何况全球变暖,北方的降水这些年在持续的增加,而青藏高原上还积累了巨量的冰川形式的水,这些足以满足中国未来对淡水的需要。

所以归根结底能源要足,有了能源就有了一切。而中国的煤炭足够,石油和天然气明显不足。不过我们挨着俄罗斯,那里有足够的化石能源可以进口。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更加的注重向中国出口化石能源。中东,海上都还有足量的化石能源可供开发和使用,对中国的发展构不成制约。此外,青藏高原提供中国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这些事可以再生的持续资源。此外,中国的核电也快速发展,可控核聚变中国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有可能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而眼下最大的增量来自于光伏和风电。中国领先全球的光伏和风电技术可以让以前很多荒废的戈壁变成源源不断产生能源的高价值地区,对于西部发展有关键性的价值。

最后事矿产,因为中国庞大的需求,对矿产的渴望几乎无穷无尽。然而很多矿国内的储藏无法满足要求,比如现在炙手可热的锂矿,这也是很多人担心被制约的一个方面。毕竟二战时期,德国被禁运导致的燃料和有色金属不足引发的种种危机,每一个熟悉历史的人都不会陌生。然而和德国不同,中国本身就有广阔的领土和丰富的矿产,国内青藏高原蕴藏着大量的资源其实没有被很好的勘探和开发,潜力很足。另一方面,周边像俄罗斯这样的亚欧大陆国家几乎就是一个矿山,很多矿产储量不足其实也只是勘探不足,但是潜力很大。类似的还有东南亚。第三,技术的进步可以从海里面提取矿物,最著名的比如锰结核,其内含有多种重要的金属,只要开发相应的技术,就可以持续获取。比如锂可以直接从海水里面进行提取,目前只是成本比较高,但是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所以,总体看,矿产想限制中国的发展也是不存在的,更别提中国有优势,领先全球的稀土提炼和加工技术。

总体看,所有的所谓资源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军事和技术问题。以中国目前的军力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看,这些资源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是文明的解决还是不那么文明的解决,中国都可以保证自己的发展不被限制,从而不会被资源制约国家的发展。

美国的限制和竞争

中国的发展最大的制约外部因素是美国,从2018年贸易战开始,中美进入了激烈的对抗期,这是以前的发展时期不曾有过的新的经历。

在当前的环境里面,毫无疑问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外部风险。在任何美国领先的领域,最典型的就是ICT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美国都已经或者必然会对中国的企业进行了严格的制裁。这可以说是中国前进绝大的阻力,能否突破这种限制是决定中国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对于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底线思维。美国对中国的所有限制都是针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也就是房地产炒作+对外出口来发展经济。所以归根结底,能否突破这种限制,本质上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否跨越以此为主这个发展模式。

实际上美国的这种限制第二名的模式也不新鲜,对中国所作的一切就是当初它对苏联和日本做的。特别是日本,因为中国前面的发展道路也是日韩等后发国家崛起的方式。具体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了,金融操纵加上技术限制,市场限制。日本半导体这个最关键的产业上被击溃,自然就不可能引领产业革命的发展,只能一直跟在美国后面做生产制造国。对于中国,美国一样会采取类似的手段,但是中国有独立的主权,有管制的金融市场,特别是有庞大的内部市场,所以需要的只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变。

而经济模式的转变需要两点,一个是开放交流的统一大市场,一个是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只要保住这两点,市场规律就会起到它的作用,被人为低估的资源会逐步在市场上兑现其价值。市场化是长期看,资源效率最高的模式,所以坚持市场经济,坚持产业循环,是社会保持高效率发展的关键。提升效率就需要建设统一大市场,一方面对市场进行统一的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保障,竞争是良性的,另一方面,需要对打波内部的贸易壁垒,对外建立统一的屏障,对内保持公平和低成本。这些都是中国目前宣称要做的事情,也是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有能力保障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对于外部威胁,特别是军事威胁,要有区域内的优势。对于内部矛盾,则需要能够有灵活的政策来进行调节。这里面就出现了发展的效率和内部的公平之间进行平衡的问题,这也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从外面观察就是忽快忽快,弯来绕去,但是只要坚持市场经济,发展是一定的。

和大多数人悲观的设想的不一样,国外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助力,要完全凭借内部的力量来变革,其实对任何的统治集团都是非常艰难的,变革往往是山重水复,不得不改变的时候才会走出舒适区,就像上世纪改革本质上也是形势所迫。美国对中国产品采用的增加关税,限制进口等市场限制倒逼中国放弃那些只有成本优势的低端生产制造产业。尽管这种低端产业可以解决就业,适合国内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教育水平,但是迁就这些人的就业也容易导致低端产业的自我循环和膨胀,人们总是说愚昧繁衍愚昧,贫穷繁衍贫穷,中国要发展,这个链条是早晚要打断的。借美国人的手来打断,比自己提高环保标准,涨房租,涨资源价格等所谓的腾笼换鸟好操作多了。而自动化,人工替代同样会在中国找到庞大的需求。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封锁和资源封锁则逼迫中国独立解决技术问题,创造相关的就业岗位,助力中国自己相关产业的人员获得更好的资源,从而发展起来。短期的成败得失其实无关重要,任何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资源,人力和时间。综合来看,一方面挤压中国低端产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空间,一方面放开了高端产业的生存空间,所以和美国的持续对抗过程,长期看可以提升中国的经济发展质量,这比政策讲1000次都有用,大家要赚钱,就要往有需求的地方投资,然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这个和个人的意愿无关。

当然,因为美国的限制和竞争就反美也是没有必要的,天朝未来未必不会做一样的事情,任何原则都是有利的时候才有动力去维护,不利的时候就要想法修改,国家和人不一样,只会追求更大的利益,权衡的不过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利益而已。有一句叫做国家没有签署的协议都是擦屁股纸,其实签署了的也是,只是还没有到用的时候。美国不过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阻碍,或者是绊脚石,推开即可,完全没有必要情绪化的处理。何况敌人越阻止你做的事情,恰恰是你越应该坚持做的事情,正如孟子所说没有巨大压力和外患,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他竞争者

很多的经济学家都把中国和日韩相类比,然而其实,中国和日韩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地方。其核心就是中国有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这个不被很多人注意的区别其实是非常之大,本质性的。这就是中国自身经济韧性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述,一个经济体,只要军队罩得住,产业能升级,那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个经济体自主前进。从这两个标志来看,日韩哪个都不合格。

总有人对产业链转移感觉很担心,觉得大量企业把产业链转移到东南亚了。首先,中国的产业就是东南亚转移过来的,其次,中国和东南亚的需求完全不同,大象和牛羊虽然都吃草,但是各自有自己不同的道路,中国的未来肯定不是和东南亚国家竞争制造业的。恰恰相反,东南亚是中国未来经济,最关键,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没有之一。中国应该努力去做东南亚蓬勃发展的带动者,引领者和保护者。当然,限制那些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人还想不到这一点,简单说,东南亚对中国的意义,就是欧洲对美国的意义。日韩台是美国在东亚的经济发展橱窗和经营影响力的前哨,也是中国未来发展会衰落的地方,而东南亚则会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

东南亚是对中国意义最重要的区域,对中国利益最大的方法就是和其他国家一起大规模投资东南亚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其产出中国一样可以进口,东南亚成了世界工厂,出口全世界,人均GDP拉到一万刀以上是非常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特别是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这几个中南半岛国家,不仅应该投资,还该鼓励移民和养老。盯住东南亚,一旦中国意识到怎么使用军队保护投资,这里是PLA军力发挥价值最高的区域。

这个世界总是需要产业链供应中心的,目前这个角色是中国,但是随着中国成本和技术的提升,未必要持续承担这样的角色,把供应链中心和投资中心放在PLA绝对优势区域,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欧美投资越南,可比投资墨西哥,投资爱尔兰这样PLA鞭长莫及的地方好多了。东南亚对中国就像是欧洲对于美国,中国未来需要承诺提供安全保障和自由民主认证,或者其他什么认证。确保在这个地区有事实上的决定权。签署类似北约的安全合作条约,甚至提供核安全保证。领导进行各种标准和机制建设,包括安全,市场,执法,司法,舆论,教育,金融等密切合作。这里是中国崛起最关键的投资区域,比中亚,中东,非洲重要多了,而且可以积极挤出美元。而且这里人种相似,连最low的种族主义都宣传的起来。

有人担心东南亚会联合对抗中国,咱不说它们联合起来也不是对手,就说它们内部的利益不同就足以分化瓦解,何况这种打服一个就好,就像美国给欧洲分新老欧洲一样。同时东南亚各国反对派都可以自由的在中国呆着就好,英拉不是在中国呆着好好的。这才是中国以后要做的,多几个航母战斗群常驻南海,等拿回ww砸烂美国在东亚两条狗,基本上东南亚会全面腾飞的。日韩是美式繁荣的橱窗,东南亚也要打造为亚洲繁荣的橱窗。我们需要学着去做领导,而不是打工和人竞争,现在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只要在PLA的枪口之下,大家投资越多越好。至于有人说低端制造业,这个转服务业吧,低端制造卡不了美国也卡不了中国。实在低素质的发失业救济金呗,不会为了低端就业人口就耽误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总体看,东南亚不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也不可能一直钟情于做什么世界工厂。中国明确追求的应该是世界的消费市场,世界的创新中心,对科技前沿进行攻关和突破,或者一言以蔽之,做知识的生产中心而不是产品的生产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东南亚和中国是合作关系,中国未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是确保在东南亚的绝对优势地位,维护东南亚的繁荣和稳定,大大加强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等联系,东南亚的事情就是中国的事情,中国的发展方向就是东南亚的发展方向,种族一点来说确保东南亚是黄种人的基本盘。对东南亚内部,确保和平,尊重主权,经济合作,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确保整个区域内没有外部势力可以插手。

总体上来看,中国的竞争地位既是全面的,又是独特的。中国既和美国竞争支配地位,又和欧日韩等二流国家竞争研发和生产效率,但独独不会去和东南亚,金砖等国家竞争中低端制造,恰恰相反,应该和这些国家配合,建立规矩和规范,形成新的可控安全的产业链,并且确保国内的巨大消耗和消费。

从信息的角度看AI新时代

回顾中国错失工业革命,百年来无数的人为此而痛苦和遗憾,本世纪初互联网最初的兴起时代,穿越小说比比皆是,相当大的比例是是到历史上去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从而避免近现代的种种悲剧。与其遗憾过去,不如把握现代,新的时代,一场以信息技术,AI技术为核心的革命又在发生,其意义远不是工业化的几个粗壮机器可以比拟的,改变历史的机会又一次出现,这次中国不可能再错过了。

没有足够的工业化资源,后面的移动互联网革命就不会在中国发生,中国从农业国转型,也就是改开才真正开始的。这个时间已经太紧凑了。一波波产业浪潮,到今天可以说持续不断。对这个速度还不满意,那只能去写穿越小说了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信息革命直到AI革命已经发生,这是一场我们眼见的新的工业革命时代。预测那么远太不容易了,这两年,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内外的环境的变化,幺蛾子太多了。现在只能说按照目前大趋势的方向来看,未来中国经济可能会呈现出新的趋势。预测不准是很正常的,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的一些思考。

新时代的核心特征

AI时代的核心特征就是复杂性,就像是工业革命以后,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形态替代了农村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引发了人类思想,文化,制度,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革命引发的AI时代也同样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变革,大自然数百万年进化出来的人类生理本能已经不再能够主导外贸的行为了。换句话说,人类的动物性越来越弱,而复杂的人性占比越来越高了。科幻小说里面设想的人机结合,意识上传,数字生命在这个时代的浪潮之下都已经不再是幻想了。

当然,中国的发展还没有那么激进,但是复杂化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特征。适应农业社会时代的各种思维习惯,适合工业时代的思维习惯和信息时代的思维习惯会长期的激烈碰撞和共存,当然趋势肯定是信息时代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高,那些曾经的想法,习惯和执念越来越会被时间证明没有意义。而这种变化,带来的就是相关产业的巨大变革。

这个时代的核心就是社会变得更加的复杂了,比如说起基建,对于农业时代,那就是筑城,兴修水利,挖运河。而工业化时代的基建就是盖房子,修路和修桥。到了信息时代,通信网络,供电,储能,计算中心,软件仓库这些才是新的基建项目。特别是AI时代,虚拟世界的数据和算法和实体世界的物质财富一样重要,甚至更加的重要。对普通人,田园牧歌的古典农耕世界想象的美好,木头房子大皮卡的工业时代的奢侈都将会过去,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看到21世纪的真面目。

在这样的时代,以数据和算法为一切行为的核心,未来的社会财富很大程度上不再是土地,金条,工厂和房屋,而是数据和算法。这里将成为农业社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工厂,能源一样,源源不断的产生巨大的财富,而人和企业都会成为真正的信息处理的机器,算法执行的机器。对个人来说长相,体力,甚至你能做啥都不重要了,品味,敏锐和逻辑反而成为核心竞争力。如何快速的获取知识,如何分析信息,如何找出规律,如何利用信息系统变现这些都是信息社会的人最为核心的能力。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新时代可能的特征。

对内,独立的高端化产业大发展

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和资源限制,中国未来必定更加谋求独立的产学研体系,这会导致未来科研高端比例上升,高端职位会大量产生,需要高端人才,这是确定性最强的。第15个五年计划目前看大概率会产生大批大科学装置,比如对撞机,望远镜,深空探测,超算,同步光源,可控核聚变,各种国家实验室等,这些装置的研发,运营都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且都是以十年为单位的建设和运营周期。以前我也觉得这种玩意对中国太早,现在随着中美脱钩,中国逐步都会自己来建设和发展。如果你想参与这种稳定的未来,就要算好时间,别因为留学或者别的事情错过了,要好好学习,而且要发力在后,特别是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就要尽早找机会介入。由于这类设施的工作都是开创性和探索新的,需要从业者对专业培养兴趣,同时具备良好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毕竟这些装置都是大团队的协作。这种东西,无论是核聚变,对撞机,还是高超音速基础设施比如风洞,超算,望远镜都是尽早占位,其人员流动性不会太高。在这个领域学好硬科学是关键,具备强的自律性,也需要有创意和能和不同的人员顺利交流,职业前景稳定,刺激。

一切社会的变化核心和驱动力都是产业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看着只是某个技术的普及,最终却可以塑造整个社会的形态。

从这个角度回看90年代世界最大的变化是电脑普及,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也完成了这个过程,伴随着同步完成互联网革命。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革命基本上中外同步完成。而20年代,中国开始领先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和ai革命目前就可以看得到,这种新型基础设施的普及会重塑整个社会形态。城市规模变得更大,因为长途驾驶不再是那么疲惫和专注,甚至于可以相当于移动小客厅,自动驾驶带你回家,你在车上直接打游戏或者睡觉,开会。区位优势被大大缩减了,仅仅老年人更喜欢市区,大家都往郊区跑了。

我倾向于认为到20年代末期基于云的算力会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计价购买,金融的实力算力化,算力加电力构成新的计价基础。当然未来必须要干掉那些虚耗电力的矿场,央行动作蛮快的。人类一切的知识,甚至技术和经验都体现在庞大的数字资产里面,直接驱动终端机器进行工作,不需要人在中间翻译。甚至商业形态也会以数字资产的自动化交易为主。对普通人,新的远端智能管家可以安排你的所有资源,包括出行规划,税务,投资,教育,娱乐,肯定比你自己安排更好,更合规,更让你惊喜。没有挂上这个资产网络的人就像是今天没有联网的人,在那种社会你想找小姐都像瞎子,无论是找真人,vr还是机器人,都会高风险低收益,很容易被骗。

另外在所有这种需要超大规模投入,超大规模产出的模式,我对中国取得领先都持续看好,高组织度,短信息传播路径,组织单一性高的情况下,更容易适应这种数字社会。

这个基础也是我前一段做十四五规划的出发点,一切企业现在进行的十四五规划都是为了准备十五五或者十六五时代的数字资产自动化交易,现在只是收集和管理数字资产,变现和估值至少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事情。所以企业的数字化,标准化,算法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字资产包括数据和算法,未来是最重要的东西是企业估值的核心资产。

总体看这个十年首先就是持续利好新一代半导体,电力,新能源,软件,通讯这样的行业。特别是目前美国和其它国家的限制,反过来刺激国产替代逻辑的走强,可以说投入就有市场,需要的只是扎扎实实的进行研发。这里再次看出工作难找吗?对于有足够教育水平的人来说,工作并不稀缺。

除了这个趋势,唯一大变化我觉得是航天商业化,太空叉开启的这个新产业很快就会塞满竞争者,特别是中国可回收技术成熟和空天飞机验证开始以后,那里会是一个典型的投资热潮,而且同样是中美对抗,只是这次美国人没有任何机会制裁和卡脖子了。

另外一个不确定的就是植物工厂,从高楼里面直接生产主梁或者人造肉,直接能源变粮食,把整个中国从土地资源的限制上解放出来。还包括工业化合成淀粉,人造肉这类的,从电力直接转为食物,这个吸引力是很强的。如果成功人类第一次可以抛弃农业了。美国,印度,毛子的庞大耕地对中国再也不是可以羡慕的。耕地红线可以彻底解决,什么重金属,农药残留,都将成为过去,农民作为一个阶层逐步消亡,农产品只会成为调味品。这个变化我觉得十年是不够的,对农机,化肥,农药等产业是毁灭性打击,倒是利好农业科技和建筑,水泥钢铁。整个城市区形态会发生完全的变化。人类可以从此脱离农耕化的土地资源,什么海上城市,沙漠城市都是可以预见的。

信息革命不断的扩张和深化,中国必然是需要发展高端的产业,高端的研发体系,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信息革命的成果。所以整个社会和AI,和信息化的结合的深度和效果,就可以判断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外,区域经济和贸易很有潜力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美国对中国的限制,中国经济面对的市场环境会发生大的变化,或者说原先那种全球市场大家竞争的环境很可能会发生改变。曾经的时代,美欧是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消费市场,基本上决定着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和形态。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三大市场之一。未来继续出口欧美为主的商业模式,会随着中美关系紧张面对比较多的挑战。

与这样的全球化对应的就是区域化。对中国而言,出口欧美受阻就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最核心的就是东南亚市场和一带一路市场。往外一圈则是RCEP和金砖国家,再往外则是其他国家。在早就的优势区域内,可以保障中国的投资利益和商业利益,不会被政治或者其他因素扭曲从而被限制。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军力,归根结底,安全的投资一定是在自己的军力优势区。这就像所有的欧洲或者日韩市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损失也不会根本上伤害美国的商业利益,就是因为这些区域都存在美国驻军。

国际政治的现实,让我们知道,核心的外贸获利方向是东南亚,是一带一路,是RCEP,是金砖国家,归根结底就是产业和中国构成互补的地方,而不再是欧美日韩这种产业和中国构成竞争的国家。同时,中国内贸形成的庞大市场,也会构成中国全新的贸易关系,这种关系里面,最终的消费点就在中国境内。毫无疑问,尽管美国一直试图打压中国的外贸,但是中国的经济必然和世界经贸体系深深的嵌入在一起,绝不会重走闭关锁国的道路。所以以上述区域经济为关键的投资,服务和贸易都是充满机会的。

适应AI时代

我们分析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大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仅是中国的变革时代,也是世界的技术变革时代,其核心就是信息技术,AI技术的发展。如我们前面所述,就像是工业革命初期的蒸汽机出现,替代了人类和畜力的体力,现在技术开始替代人类的脑力了。认识到这种变化的深刻性和重大性,我们必须要努力适应新的时代而不是沉迷于上一个产业时代。

新时代的剧烈变化,作为个人如何去适应呢?

首先要有一个观念,就是知道时代的潮流在走向AI时代,我们需要去适应,在这个时代最关键是学习和分析能力而不是别的。新的时代,看似美好,其实绝对不是对所有人美好,甚至很可能对绝大多数人,新的时代真未必美化。社会变革,个人面对的挑战和压力都是空前的,人类需要处理和面对的信息也是空前复杂的。农业社会,七里八村呆一辈子,工业化社会学个技能吃一辈子的事情会逐步消失,持续学习,持续创新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对个人来说首先是要能够学习新时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教育体系,本质上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基本属于由浅到深的纵向理论式教育。这对于知识生产指数型加速的新时代来说,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对于AI时代,学习需要更新的方法,同时则具有额外的独特价值。

在信息革命时代人口数量不再是关键,社会总算力比总能耗更能说明社会的发展水平,人力资源也是质量更重要。未来中国发展需要的是受过专业教育的高质量人口,至少也是硕士,博士级别的,需要这种高端的人口的数量一直在上升,高端职位越来越多。举例来说,中学一个班40多人,能不能减为20多人,10多人,这样个性化培养,专业化培养才有出路。说到养老,10年之后机器人能不能进入千家万户,假如20万可以买一个,可以创造多大的市场。自动驾驶普及以后,可以解放出多少现在的司机。植物工厂普及了,农业生产可以解放出多少农民。中国的问题还真不在于人,在于不断的产业升级,不断地创新,而不是堆算力而不是人力。

其次是高端产业人才大爆发。看到很多人说中国产业升级失败就觉得可笑,因为产业升级越成功,现在的人被失败的就越多。产业上去,需要的人更少而不是更多,需要人的水平更高,存在严重的挤出效应。有的人35滚蛋,但是升级成功的35刚刚开始呢。新能源,AI,半导体,软件,也包括医药医疗,这些产业都会高端化。低端产品和服务无利润,最终走向衰败。中国目前产业高端化迅速推进,但是同时高端供给也不断放大,所以就业仍然竞争激烈,人员流动大。这里主要是科技应用,国产替代等逻辑,机会多竞争者也多。

第三个是新兴商业模式的服务业,比如新媒体,量化投资这类的。这种一样需要高端人才,而且行业快速变化,充满机会和风险,算是勇敢者的游戏了。结合基础服务形态不断变化,这些创新性服务也会不断变化和繁荣。这种需要的人是灵活,有创意,见多识广的,倒还真不是那种硬科学学的多的,了解人性比了解自然更重要。与之对应的,传统体力劳动将被机器广泛替代。最简单的就是自动驾驶对司机的替代。无人工厂替代大量流水线,甚至人和人的交流也会被ai虚拟人取代一部分。甚至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力,比如前台。你可以想象以后硅胶娃娃替代女朋友的生活,再也不需要考虑七大姑八大姨,彩礼,婚礼,也不会吵架。多余人口会涌入高端服务业,竞争这类职位。

随着老龄化,老年经济会起来,老龄化深入,劳动力变得昂贵,会产生大量服务老人的职位。从护理到咨询,从老年人娱乐到精神需求。这里机会还是很多的。另一端,对小孩的教育和辅助也会更加深入,这里也会是新的市场。特别是随着脑机接口发展,对孩子领路人的角色会变得更更重要。类似现在带你开团的人,以后也许会带孩子探索元宇宙。

未来很不确定,唯一确定的就是不持续努力,就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更遥远的未来,人工子宫这样的技术,虚拟现实的充分发展,对意识的深入研究,人机一体,或者意识上传,意识融合,我们的社会形态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那些抱着传统观念的人很难理解的。一切都不重要,信息化最重要,数据和算法最重要,在技术趋势面前今天的矛盾,困扰都是暂时的,包括所谓的就业问题。

新时代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压力,会丧失一些旧有的优雅,也会带来新的精彩,无论如何,我们能够生活在这个产业革命的年代,已经是一种幸运了。人类越来越脱离大自然进化带给人们的本能,生存和繁衍,越来越变得多样化和难以一概而论。那就不要追求一概而论,承认这个多样而充满各种可能的世界吧,哪怕是个时代的看客,这时代也值得你去好好的看,好好的适应,好好的欣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