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的为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发声-基础科研投入少的有多可怜!

500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 2025 年度部门预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5 年预算数为 395亿(3945801.72 万元),比 2024 年执行数增加 314288.27 万元,增长 8.65%。

以 2024 年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 20758 项,直接费用 1013711 万元,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 48.83 万元 / 项。此外,2024 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3226 项,资助经费 696780 万元,平均资助金额为 30 万元 / 项;重点项目资助 890 项,总资助金额为 24.92 亿元等。

我们以地铁为例,中国的中国地铁每公里造价平均约为‌7亿至8亿元人民币‌,但受城市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实际范围通常在5亿到20亿元之间。‌例如,成都地铁18号线三期(14.29公里)总投资146.56亿元。换句话说,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年经费就够修50公里地铁。如果以高铁为例,2024 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506 亿元。中国2024 年全国固定资产总的投资(不含农户)为514374 亿元,基础科研投入1%都不到,少的可怜。

中国的科研人员有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 774.5 万人年。这其中,能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大多数。尤其是科研的主体,高校科研人员,可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他们唯一能拿到的纵向科研经费。好,每个人能拿到多少钱?395亿/774.5万,大概每个人5000块。就算估计宽一倍,每个人的科研经费也不过1万元。

中国的科研产出呢?根据自然指数 2025 科研领导者榜单,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继续保持全球第一。2024 年,中国的自然指数份额达到 32122,远超位列第二名的美国(份额为 22083)。在全球机构十强中,除了哈佛大学(第 2)和德国马普协会(第 9)外,其余 8 家都是中国机构,其中中国科学院多年高居榜首(1940亿的投入)。《2024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在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为 14227 篇,占世界总量的 27.7%,排在世界第一位。按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统计,中国发表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 11.85 万篇,占世界总量的 33.6%,被引用次数为 81.89 万次,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一位。此外,中国的热点论文数为 2071 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 48.4%,世界排名保持第一位;高被引论文数为 6.57 万篇,占世界高被引论文总数的 33.8%,排在世界第二位。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2024 年,中国高被引科学家达 1405 人次,比 2021 年增长 50%,占全世界的 1/5。

我们再看科技产出,根据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在 2025 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2025》,2024 年,我国 4059 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 6 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 2269.1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约 10%;总合同项数为 66.1 万项。这还不包括中科院系统。投入和产出比是多少?2269.1/395,高达6:1。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总体而言,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感谢网友提供的数据和指正,略有修改,补充了些数据)。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和指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