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为人民服务”遭故意破坏!戈壁滩上的巨幅标语是干什么用的?

500

▲“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民,他就在人民中间搞破坏”

最近,新疆哈密的一处景点——“为人民服务”的巨幅标语突然又火了。

500

如果你从天空俯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也许就有机会发现这样五处突然出现在戈壁滩上的标语。这些标语围绕着G312国道途中一处不起眼的无人区,内容分别是“为人民服务”、“只争朝夕”、“向斗争中学习、“只争朝夕”和”“毛主席万万岁”。即使是在卫星照片上,也依旧清晰可见。

500

为什么军武菌说是“又”呢?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这组标语已经几次被各种正规媒体、自媒体和网红博主“打卡”了。至少20年前,还在上小学的军武菌就在网上见过这组标语的卫星照片和经纬度,还在谷歌地球上专门寻找个这几个地标。

500

▲去年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军迷行天下》节目还特意去现场“打卡”

而最近一段时间,让这处标语真正上了热搜的,是一位博主“略靠谱旅社”的视频。在视频中,他再次深入新疆戈壁,并用无人机拍下了“为人民服务”这处极具历史意义的奇观。

500

▲UP主发现在标语中间被人用汽车破坏了环境

但在视频中,博主和很多观众都注意到,在这处标语的附近,居然留下了不少被破坏的痕迹,甚至已经侵入了标语之间。根据网友爆料,这是某些“越野爱好者”在标语旁玩漂移,留下的车辙印。而且由于戈壁滩土质坚硬,这些车辙印即使经年累月,也依旧没有消散。

500

▲标语旁边出现很多越野车漂移出来的车辙印

随后,UP主“略靠谱旅社”自费购买了同款黑石料,志愿展开了去除车辙印,修复标语的工作。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投入了20吨砂石后,他终于填平了这些难看的车辙印,修复了标语的本来面目,此举也引来了官媒的“点赞”。

500

▲UP主在修复车辙印

500

500

▲UP主请求“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最新照片,修复前后的变化

500

但有一个问题,这些标语究竟是何时出现,又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人民空军官号会率先点赞回应?

500

标语是空军部队建设的

在相关视频里,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标语是平铺在戈壁滩上的,虽然在天上可以一览无余,但在地面上却很难观测到。再加上这里地处无人区,方圆数公里内都荒无人烟,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难说清楚这些标语究竟在哪里。

500

那这些在地面上看不到的标语究竟是给谁看的呢?答案显而易见:这是给天上的人看的。

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在新疆和田骆驼圈机场正式成立,为空军培养飞行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学校发现骆驼圈机场地处茫茫的戈壁滩,周围荒无人烟,也没有任何的标记物。而当时,我军的初级教练机在技术上还很落后,缺少导航设备,新手飞行员很容易在戈壁滩上迷航。

50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八航校二团领航主任季臣业提出了一个方案:没有地标,就自己创造地标,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巨幅标语,来给飞行员引导方向。这一方案立即得到了校领导的支持。

很快,八航校就开始组织飞行学员和战士们,围绕骆驼圈机场,在五个方向上开始建造地标标语。标语的内容则是经过航校官兵集思广益,精挑细选出来的。

500

▲八航校的学员训练时的照片

戈壁滩的地貌相当特殊,地表上覆盖着一层黑色的戈壁石,其下是坚硬的黄色土壤。这样的地形即使历经上百年,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确定标语内容和建造位置后,有书法功底的季臣业亲自绘制了字样,并在戈壁滩上画出字的轮廓。随后战友们再动手将轮廓内的戈壁石移走,紧密排布在字的轮廓上。

500

▲五处标语环绕着八航校

500

500

500

500

500

就这样,经过了八航校几十名官兵几个月的奋战,这五处巨型标语终于建成了。

500

▲八航校为我军培养了众多飞行

八航校建校以来,为人民空军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在这里,我国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航天英雄杨利伟杨利伟,以及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牺牲的特级飞行员邱光华都毕业于八航校。

500

▲八航校的遗址

1992年,随着全军院校体制改编,空军第五和第八飞行学院合并整编为第五飞行学院,“八航校”也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500

500

▲被某些越野车爱好者破坏的标语周围

500

为什么飞机在天上飞,还需要地标做导航呢?

理论上来讲,现代飞机是可以只通过飞行仪表来进行导航,甚至进行“盲飞”,不需要看舱外的场景,只看飞行仪表进行飞行的。但对于一些较为老式的飞机,这就不现实了,很多飞机仍然需要飞行员根据地面参照物来确定飞行路线,否则就可能导致飞机偏航。

500

▲美国20年代修建的空中航线

飞机刚刚诞生的时代,很多飞行员其实是沿着公路飞行,才能找到准确路线的。20世纪20年代,为了建立跨越全美的航线,美国开始修建一系列从洛杉矶到纽约的路标,每个路标长达20米,专门为空中的飞行员指示航线,让飞行员能够一路直线跨越美国。

500

▲航线的箭头地标

直到今天,这些航空路标依旧还保存着。要知道,这条航线几乎是一条直线,而且下方能看到不少明显的建筑物,即使这样,飞机想要安全飞行也是需要路标的。可想而知,那些在20世纪20~30年代就敢驾驶飞机横跨大洋的飞行员拥有多么大的勇气!

500

▲飞机上的无线电导航设备

20世纪30年代,无线电导航技术开始应用到航空器上,飞机可以通过三角定位的方式,利用无线电信号判断自身的方位。这种技术大幅增强了空军的作战能力。不过,这种技术也存在缺陷,一方面需要地面导航站的支持,另一方面无线电信号也可能被敌军干扰。因此在二战时期,目视领航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导航手段。

500

▲老式轰炸机头上的窗户就是领航员的位置

二战结束后,更加实用的惯性导航技术开始运用在航空器上,飞机终于可以在不通过目视和地面支持的情况下完成导航了。但这一时期的机载导航设备还很简陋,因此很多战后研发的飞机还是高度依赖目视导航。即使是到今天,偏爱简单实用的目视导航的飞行员还是有不少。

500

▲轰-6依旧还有这个领航员的窗户

而对于当时我国装备的初教-6教练机来说,虽然配备有无线电导航设备,但在戈壁滩上显然缺乏建设维护导航站的条件。而且无线电导航并不绝对可靠,再加上飞行学员普遍经验不足,在缺乏地面参照物的条件下,的确很容易陷入迷航,甚至造成飞行事故。因此,建设这些地面导航标语作为参照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500

最后,军武菌还想说几句题外话。我认识一些从事野生动植物研究保护工作的朋友,他们在野外发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时,往往是要对确切位置予以保密的。否则就可能有人前去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甚至前去偷猎破坏栖息地。

500

▲这种人居然还敢明目张胆的上传视频

对于各种历史遗迹,情况其实也差不多。虽然这些标语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却代表了新中国和人民空军的一段重要历史时期,有着相当大的历史价值。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些标语仍然会长期存在。

500

500

▲这几个标语的受害情况也很严重

但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地“打卡”,自然也会冒出一些低素质的游客,像标记领地一样留下一点痕迹,甚至可能对标语造成破坏,这一点也是难以避免的。从卫星照片里我们也能看出,这几处标语几乎全部都遭到了人为破坏,这种破坏是永久性的,自然环境下不可能自我修复,也绝不是靠个人志愿就能完成修复的。

500

因此,军武菌也希望相关单位能够重视这个情况,对这些人民空军发展史上具有纪念价值的历史文物加以保护,防止类似的事件继续发生。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