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为何突然开打?

据路透社、俄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10月11日深夜,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在边境爆发激烈军事冲突。

500

双方军队的交火地点沿着国境线上的哨所一字排开。

随后,两国各自发布了通报。

巴基斯坦声称,在紧张局势多日来不断升级后,阿富汗军队于11日夜间对边境上的巴方阵地发动“无端”袭击。巴军迅速且有力地作出反应,击毙对方200多人,占领了19个阿富汗哨所,巴方有23名士兵牺牲。

阿富汗国防部声称打死对方58名士兵,占领多个哨所,报复行动已经成功完成。

巴阿两国关系在美军撤离阿富汗之后,还算平稳,并有合作的意愿。

现在为什么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就在开战前,10月9日,阿富汗外长穆塔基正对印度展开为期一周的访问。

500

10月10日上午,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新德里会见穆塔基时宣布:印度将与阿富汗恢复全面外交关系,印度驻阿富汗大使馆重新开放。

2021年8月10日,阿富汗塔利班曾关闭了印度最后一个外交机构。

巴基斯坦对阿富汗与印度接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在加尼政府时期,阿富汗就接受了印度大量的经济和财政援助,印度在阿富汗的使领馆和外交人员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

印度情报机构就利用这一点,大力扶持针对巴基斯坦的恐怖组织。恐怖分子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袭击后,就立刻退入阿富汗。

巴基斯坦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打的话,就是越境,有侵略之嫌;不打的话,边境省份永远不得安宁。

8月1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俾路支解放武装” (BLA) 列入恐怖组织名单。

500

10月7日,在联合国一场反恐主题会议上,中国代表耿爽大使呼吁联合国将“俾路支解放武装”纳入制裁名单内。

中美的态度对于活跃在巴阿边境的恐怖分子来说,将是一场灭顶之灾,它们能指望谁?就是印度。

躲在阿富汗境内的“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是巴基斯坦的心腹大患。

“巴塔”也是“阿塔”的敌人,但双方关系很微妙。只要“巴塔”不在阿富汗作乱,“阿塔”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

但在南亚形势发生变化之后,尤其是美印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巴基斯坦决定动手--越境打击。

10月9日深夜,一架来自巴基斯坦的无人机袭击了喀布尔的一辆防弹汽车,坐在车上的就是“巴塔”头目迈赫苏德,以及他的继任者赛富拉·迈赫苏德和哈立德·迈赫苏德。

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报道,三人均在袭击中丧生。

10月10日,巴基斯坦空军派出战斗机袭击了阿富汗东部的帕克蒂卡省巴马尔区的莫尔加市场,大约10家商店被摧毁,多家商店着火,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另外,巴空军还轰炸了对方四座城市里的七个目标,据称都是恐怖组织据点。

10月9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胡瓦贾·阿西夫向国会解释称:“尽管我们与阿富汗政府进行了多年谈判、代表团往来不断,但巴基斯坦人民的流血仍未停止,军人葬礼每天都在举行。我们正在用鲜血回报对600万阿富汗难民长达60年的好客之情。”

他指责“阿塔”纵容“巴塔”在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

这就是阿富汗军队在边境开打的直接导火索。

巴基斯坦无人机炸了人家的首都,阿富汗塔利班不反击是不可能的。

战事目前已经平息,劝架的是沙特和卡塔尔。

沙特上个月刚刚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巴阿战事是对该条约一个重大考验。

沙特是最不希望战事持续并升级的国家,有沙特劝架,战事应当会告一段落,双方也能接受。

巴基斯坦消灭了三名“巴塔”头目以及轰炸了一些据点;阿富汗军队在边境哨所全面出击,得到了一些战果。

但问题是,在多方矛盾交织,局势错综复杂的南亚地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仍存在爆发战争的风险。

更何况有些势力并不想看到巴阿保持和平。

印度媒体已在呼吁:印度应帮助阿富汗军建立防御系统,因为巴基斯坦空军随时可能轰击阿富汗。印度空军至少要部署1个中队4.0到4.5代战斗机、无人机防御系统、防空导弹、雷达系统支持阿富汗对抗巴基斯坦……

印度跟阿富汗并不接壤,不知道阿三要怎么出手?

巴基斯坦动手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警告阿富汗不要再重蹈加尼政权的覆辙,以为印度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再说两国冲突的深层次因素。

“阿塔”和“巴塔”都是普什图族。

500

普什图族是一个跨境民族,是阿富汗最大民族,也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民族。

巴基斯坦总人口约2.4亿,由四大族群构成,旁遮普族占63%、信德族占18%、普什图族占11%、俾路支族占4%,还有其它一些民族。

巴基斯坦共分四个省,把这些“族”换成“省”,就是省份。

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所在地区,都是穷山恶水,经济极为落后,各部落为权力中心,国家观念淡薄。

19世纪,巴基斯坦属于英国殖民地,而阿富汗是一个独立王国。

由于阿富汗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性,它成了英俄两大帝国争夺的焦点。

1880-1891年期间,阿富汗人一边抗击沙俄,一边抵抗英国。于是,阿富汗国王拉赫曼无奈地接受了“杜兰线”(英属印度与阿富汗边境线)

“杜兰线”是英俄妥协的结果,于1893年划定,长约2640公里。

500

这条线把普什图人聚集区一分为二,一块划入英属印度(巴基斯坦),一块划入阿富汗。搅屎棍是故意这么干的,到处埋雷。

1895年,英俄又签订《帕米尔协议》,将属于中国的瓦罕走廊划入阿富汗。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闹上了联合国。

巴基斯坦认为该线就是国境线,而阿富汗从来没有承认过。当时,美国支持巴基斯坦,苏联支持阿富汗,双方都有靠山,僵持不下。

在联合国干预下,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于是,这条线就成了名义上的国境线,哨所只是主权象征,两边普什图人可以自由往来和贸易。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立刻与普什图人结盟,吸收了大量阿富汗普什图人进入巴基斯坦境内。

巴基斯坦的普什图族人口数量大增,然后,美国从难民营里挑选人员,组成武装力量,回到阿富汗跟苏军作战。

500

阿富汗塔利班的兴起,有美国一份功劳,包括在阿富汗参加“圣战”的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也是如此。

苏联解体后,“杜兰线”问题仍然存在,难民成了巴基斯坦普什图省的定居者。

巴基斯坦方面一直认为自己对普什图难民是有恩的,因为它接过了阿富汗的一个巨大的经济包袱。

到了阿富汗塔利班第二次执政时,巴基斯坦境内的普什图人约有2600万(有公民权及无公民权)

阿富汗境内的普什图族约1300万(占总人口40%),为第一大族,也是“阿塔”和“巴塔”主要力量来源。

这对巴基斯坦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阿富汗一旦变得强大,普什图省的领土就会面临被合并的可能,因为对方不承认“杜兰线”。

“阿塔”跟巴基斯坦关系是比较友好的,在2001年美军发动阿富汗战争时,“阿塔”的避难所、疗伤地和招募中心,就在巴基斯坦。

然而从2007年开始,模仿“阿塔”的“巴塔”(巴基斯坦普什图人学生军)开始兴起,专门袭击巴基斯坦,后来还袭击中国在巴人员和企业。

2021年,根据多哈协议,执政的“阿塔”承诺打击境内恐怖势力,包括“巴塔”。

但实际上,“巴塔”是最难以处理的。它跟“俾路支武装”并不一样,因为“巴塔”是普什图人,“阿塔”要顾忌本族部落的怒火。

巴基斯坦越境打击,是因为受不了“阿塔”的消极态度。同时,它要展现军事实力,警告“阿塔”不要跟印度勾结。

最后是中美两个大国在南亚的博弈。

美国毫不掩饰自己想要重返阿富汗,“收回”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阿富汗已多次明确拒绝,就在10月12日,阿富汗政府发言人穆贾希德再次重申,“我们不会将这片土地的哪怕一寸交给任何人,也不会接受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

他还表示:阿富汗愿意与美国往来,希望“美国在喀布尔重新开放大使馆,通过外交渠道积极接触,而不是执意关注巴格拉姆空军基地”。

也就是说,美国外交官可以回到阿富汗,但军事基地就别想了。

中国则是尽力促成南亚地区的稳定,以实现自身利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瓦罕走廊的公路和铁路的修建计划,让阿富汗这座矿产资源“金山”的价值得以体现。

500

阿富汗被称为“躺在金山上的穷人”。美国在20年内带不走“金山”,是因为它无法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开采,也运不出去。

假以时日,以中国的能力当然可以做到。

但这里最主要问题是动荡不安,习惯于打打杀杀。

而印度更是希望介入该地区,通过拉拢阿富汗,制造混乱。

网上也突然冒出一股巴基斯坦各种出卖中国的文章和视频,简直将巴基斯坦说成了中国的敌人,不知道是不是阿三水军在带节奏?

难道它们真以为中巴关系如此脆弱?既不看历史,也不看现实。

南亚地区的历史埋雷与现实矛盾,还有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势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它们要打要和,它们自己处理。

但是,如果美国要在这里动手,那么中国绝不会坐视。

因为,现在不是2001年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