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没有不便宜的道理啊

【本文来自《为什么上海人一定要喝咖啡?》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昨天一时手痒,发贴说“咖啡比茶便宜”,得到了很多观友的赞同,还是蛮开心的。

不过也有一些观友有些不同意见,其中少部分是标签党,把咖啡和什么大中小资产阶级啊欧美生活方式啊联系在一起,估计是深受周立波的影响;这种意见不太好回复,不讨论!

也有一部分观友觉得和生活中的直接观感不同,我个人的建议是再仔细观察下,我的文字里还是有不少数据的,应该能得出差不多的结论。

今天想说说“为什么咖啡比较便宜”这个事,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一,生产国和消费国分离,定价权在消费国手中;咖啡是典型的生产在第三世界,消费市场在发达国家的大宗商品,其定价权完全控制在发达国家的少数贸易商手上。咖啡的前五大出口国分别是:巴西、印尼、埃塞俄比亚、菲律宾、越南;前五大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中国。

掌握定价权的主要贸易商:诺依曼集团(欧盟)、沃尔咖啡(瑞士)、Ecom咖啡(瑞士)、Olam咖啡(新加坡)。在这样的格局中,咖啡豆价格事实上被人为的压低了,疫情前很长一段时间咖啡豆的价格在1美元~2美元/磅这个区间;疫情后万物飞涨的今天,咖啡豆的价格也只是在2~3美元/磅这个区间,涨幅远小于同为大宗商品的玉米、大豆等。

即便是价格比较高的国产云南豆(没错,云南豆价格比进口豆高,原因是生产成本高)今年预计的收购价大于是30~35元/公斤,如果按照每杯10克豆来算,摊下来也不足0.5元人民币/杯。

二,加工规模化程度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在一般消费市场,成品咖啡豆的品种远比茶叶要少,哪怕去欧美的大型商超,咖啡豆也无非翻来覆去的那十几二十种,和我们每个省都有十大八大名茶相比,实在是单调得不行,但从另一面讲那就是工业化生产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换来我们能看到的结果就是一大包1.13公斤的咖啡豆也就一百多人民币了。

说到这里得吐槽下星巴克门店里卖的咖啡豆,那确实贵,但贵的不是豆,而是房租和人工!同样的星巴克豆子,开市客的价格是星巴克门店的一半甚至更低。

三、流通成本低,价格透明;和茶叶相比,咖啡基本没有“礼品”属性、“文化”属性,除了极小的发烧友爱好者圈子,咖啡豆也好速溶咖啡粉也好完全都属于明码标价的商品,流通链短,各个流通节点毛利基本固定,完全没有暴利的可能。由此,咖啡没有不便宜的道理啊。

所以说,现在还有人给喝咖啡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我总觉得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