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人一定要喝咖啡?
昨天微博上有个很好笑的热搜,#上海 我要买咖啡啊#。
看到这热搜前,因为小区暂时不封,家里从不喝咖啡的福建人,非常友好地邀请我,走,要不要出去喝杯咖啡?这情况实属罕见,结婚这么多年了,也就今年出现一次。
充分说明,只要你在上海住,你对咖啡的热情就会水涨船高,疫情像大浪一样,淹没你的灵魂沙滩,之后只留下真正想要的东西。
上海人说,要买咖啡啊。
对的,居家隔离,怎么能没有咖啡?小区解封,想到的事,也是出门喝杯咖啡,最好是户外的卡座,这样一旦有风吹草动,至少不用封在咖啡馆里。
小区封着,咖啡则是灵魂的解药。
不喝咖啡的人会觉得,呵呵,你们上海人,小资咯,喝咖啡喝咖啡,不喝有什么了不起啦?我们中国人,都喝豆浆长大的。
是这样的,豆浆作为一种饮料,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它过于养生,喝了豆浆,没办法立刻开始工作。灵魂用咖啡浇一浇,才有瞬间清醒的功效,才觉得我是活着的,现在要开始工作了。
久而久之,喝咖啡变成了一种上海人的开机程序,用咖啡开启每一天。
早上喝黑咖啡,传统的人配面包,新潮的人配煎饼果子。下午喝拿铁,讲究的人去网红咖啡馆,随意的人去家门口咖啡馆,重要的不是咖啡,是心情。
你说中国人有茶不喝,为什么非要喝咖啡?
可能因为茶文化源远流长,现在的茶,看起来已经没那么简单了。
一直推崇传统文化的李亚鹏,最近有一段小视频非常火爆。视频中,穿着一身短褂的李亚鹏,找到了一位名叫茶仆的人一起喝茶。视频一打开,不知怎的,就有一种奇奇怪怪的气氛。茶仆非常讲究,要从心去品味茶,所以喝茶全程需要止语。
李和茶仆二人,就跟默片电影演员一样,全程装聋作哑,不说,用心品味。
这可能是我不怎么进茶馆的原因,好多茶馆都会刻意装修成一副宁静致远的模样,好像进去之后就要变成陶渊明,贾岛,王维,不能叽叽喳喳,不能大说八卦,要轻,要远,要静,要柔……
去外面喝茶让我有点思想负担,喝咖啡则令人松弛,咖啡不需要修养,也不需要感悟,还能在店里看到美丽的女孩,拍漂亮的照片;家长带着小孩做作业,公共场合不容易发飙;谈恋爱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脸上都是春天的明媚气息。
咖啡馆总是要去的。
我家小区刚封上时,朋友圈一半人在居家隔离,一半人在安福路喝咖啡。
小红书上每天都能看到安福路街拍,时髦达人穿着精心搭配过的衣服,到安福路买一杯咖啡,完成今天的网红一刻。
后来安福路的咖啡消失,全员封闭。
朋友说,幸好买了咖啡豆,在家也可以做咖啡。
为什么不用上班,也要喝咖啡?
大概喝咖啡能找到一种日常生活的感觉吧。
日本作家寺田寅彦因为生病,有一年以上时间完全没喝过咖啡。“后来,在某个秋日的下午,我前往睽违已久的银座,浅尝了一小杯咖啡,接着便信步到日比谷附近,却发现四周的景物与平时截然不同。公园里的树林,街上往来的电车,所有原本司空见惯的一切,全都变得优美好看,明亮开朗,就连街上的每个行人,看起来也都干练可靠。”
这是真的,如果你因为疫情久困家中,每天过着闭门不出的日子,分不清今天是星期几,甚至具体是哪一天,对三餐逐渐失去胃口,整个人昏昏沉沉时,一杯咖啡能让人迅速焕发喜悦的心情。
喝着咖啡,觉得窗外的树更绿了,家里的家具摆设也没有那么暗沉了,疫情虽然反反复复,咖啡却能让人想起以前的美好时光。
以前去咖啡馆,叫上一杯香浓的咖啡,还要配一碟精致的蛋糕。
以前手捧一杯热咖啡,慢悠悠在春天的公园里闲逛。
以前从美术馆出来,在楼下咖啡厅一边查着心仪画家的资料,一边等着侍者端上的咖啡。
以前去小学门口接儿子放学,先拐去一家咖啡馆要一杯拿铁,再喝着咖啡眼巴巴等着老师带孩子们出来。
快了,喝着咖啡,觉得美好的时光,快要回来了。
作者|毛利,作家,《Vista看天下》长期撰稿人,公众号“和毛利午餐”主理人,著有《结婚练习生》《全职爸爸》《我在三十岁的第一年》等作品,写出多篇10w+,感谢全网读者信任,欢迎加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