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讲:归化标签先放一放,谷爱凌就是咱中国骄傲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冬奥的谷智轩。在今天的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用一个她首次在正式比赛中完成的“超纲”动作——空翻两周转体1620加抓板,逆转夺冠,为中国拿下了历史上第一枚大跳台金牌。我先来给我的这个“本家妹妹”点个赞,不愧是咱老谷家的骄傲!再说一句,“大跳台”还不是她的主项,她更强的项目,是坡面障碍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这两场比赛,我哪怕上班摸鱼也不能错过啊。谷爱凌作为滑雪运动员的实力,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身上的光环,远不止这一重。品学兼优、才貌双全,还特别有人格魅力,都是姓谷,我属实是相形见绌了。当然,除了这些之外,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有她的“归化”标签,这估计是她身上唯一的争议点了。本期《轩讲》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谷爱凌,以及以她为代表的归化运动员,为什么也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先解释下“归化”的定义,即某个人在出生国以外,自愿、主动取得其他国家的国籍。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国籍是运动员参赛的基本条件,所以归化本质上属于“技术移民”。我们一直在谈“全球化”这个概念,而运动员归化,正是体育运动全球化的派生产物。如今,运动员归化,已经成了国际体育赛事中的一种常态,并不稀奇,但我国的情况比较特别。我们中国,虽然有不少优势项目的运动员“被归化”,但接受归化运动员,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而谷爱凌,正是在国际大赛中,为中国获得金牌的首位归化运动员。

当前运动员的归化模式,差不多可以分为四种:血缘、培养、联赛和氪金。血缘好理解,这类归化运动员,三代直系亲属中,一般都有一个,是归化国国籍的公民,谷爱凌就是这一类。第二种是“培养型”,也就是在别的国家挑好苗子,直接引入本国培养,或者就在他国培养,最后择优引进入籍。举个例子,卡塔尔就特别喜欢这种模式,每年都会去非洲,挑一批身体素质优秀的孩子,观察培养、层层淘汰,剩下最好的,在他们16岁之前引进到卡塔尔,给予国籍。第三种,是在国内体育联赛中,挖掘优秀的外籍球员,给予国籍。中国男足,采用的就是这个模式。最后一种“氪金”,那就简单粗暴了,运动员不需要和入籍国有任何关系,挑中了,钱给够,就来。这个我就不举例了,懂的都懂。

对归化运动员的争议,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首先么,肯定得谈感情。有人觉得,归化运动员对入籍国的认同度、忠诚度都不够。而入籍国的国民,对他们也没有什么认同感,不觉得是一家人,哪怕他们拿了奖,也不觉得自豪,甚至还感觉民族情感受到了伤害。

其次么,就得谈成绩。引进归化运动员,本质目的,是为了提升比赛成绩,实现在弱势项目上的快速突破。但是,由于忠诚、文化、团队融入程度等种种因素,归化运动员有时候,未必能起到什么效果,甚至还有反效果,尤其是在某些团队比赛中——具体指谁,我就不诛心了。最后么,那必然是要谈钱了。归化运动员的一大特色,就是“贵”。什么“天价”年薪、“天价”买入费,那都是常态。先不说“氪金”模式,单就用所谓的“联赛模式”挑人、走个“归化流程”,就能花上几个亿,这还只是短期的成本。我国某些积弱项目,主要问题在于青少年选材与项目开展的整体环境。而归化运动员占用了大量资源,还抢了本土运动员的发展机会,破坏竞技比赛的整体公平性,从长远来看,对这些项目的发展是不利的。

客观上讲,这几个批评是有道理的。但我们前面提到了,归化运动员有不同的类型,他们参与的运动项目,区别也非常大。我国冰雪运动起步比较晚,总体实力还不强,群众基础相对较弱,而滑雪运动也是以个人项目为主。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滑雪偶像不断夺魁,就能引发民众对这项运动的持续关注,对于相关职业赛事的孵化,以及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绝对是利大于弊。此外,“血缘型”的归化运动员,“归化”的成本,要相对低很多,入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不需要特别的程序。而且,有了“血缘”这层因素,运动员与入籍国的相互认同程度,也是相对比较高的。这个判断,放在谷爱凌身上,是最适用的。其实,上面提到的几个争议,民众最关心的,还是感情问题。对于归化运动员,一个“灵魂拷问”始终挥之不去——ta能真正融入吗?ta是否只为割一波粉丝韭菜,蹭一点明星光环,然后就拍拍屁股走人?即便是“青蛙公主”谷爱凌,也不免要面对这样的非议。

在我看来,谷爱凌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自信又大方,是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片土地。这一点,多亏了谷爱凌的母亲——谷燕教养有方。谷爱凌随母亲姓,从小跟着母亲和不会讲英语的外婆一起生活。

谷燕原本也是生化环材大军的一员,北大毕业后,赴美留学,最后搞起了金融。在北大读书时,她就是短道速滑校队的成员,还兼任滑雪教练。谷爱凌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从小就爱上了滑雪。有人形容谷燕是“海淀妈妈”,她的教育理念,确实是兼顾中西、博采众长。一方面,谷燕非常尊重女儿的兴趣,不断鼓励谷爱凌,但不是强调天赋,而是努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女儿虽然在美国长大,但谷燕会挤出时间,让她接受中式教育。两岁开始,谷燕每年都会带她回中国待至少两个月。幼儿园的时候,谷爱凌的外婆就教她背乘法口诀,教完跟她说,“你上学后去跟其他人比赛吧。”读书后,谷爱凌每年暑假,都会去海淀黄庄上奥数班“刷题”;备考“美国高考”SAT时,还回国内补课,辅导书用的都是中文版。谷燕说,“在中国上十天(数学)课,能顶美国一年。”看看,这才是家长中的明白人啊,牢牢掌握了“降维打击”的精髓。于是,谷爱凌在美国的学校里,数学成绩年年第一,还打破过学校的数学考试纪录,还提前一年从高中毕业。SAT满分1600,她轻松拿了1580,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正是有这样的家教Buff,谷爱凌才能在追梦滑雪的同时,顺便当了“学霸”。谷爱凌3岁开始学习滑雪,11岁拿到全美自由式全能滑雪冠军。在其他小孩还在念中学时,谷爱凌已经拿了50枚金牌。她还擅长长跑、弹钢琴,目前已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之前某次比赛,谷爱凌得了奖牌后,第一时间告诉记者,自己忙着回家写作业。与此同时,她每天保证10小时以上的睡眠,滑雪、学习与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在母亲鼓励下,2019年,谷爱凌主动入籍中国,并开始代表中国滑雪队参赛。虽然长在美国,谷爱凌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她很骄傲自己的中国身份,不管走到哪里,都以“北京姑娘”自称,还说最爱吃饺子和老北京涮羊肉,经常在微博上秀中餐厨艺。

谷爱凌的一系列真情流露,却让凡事都想碰瓷中国的美国媒体,跟吃了柠檬一样酸。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爹味十足”地指责谷爱凌“不懂感恩”。自由派喉舌《纽约时报》,又阴阳怪气她“选择了母亲的祖国”。至于“老朋友”CNN,网站头条的标题是这么写的,大家可以细品一下,说“中国的滑雪新星,也是个‘不可否认’(着重)的美国人。”你看这个undeniable,老传神了。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CNN编辑的幽怨:“是我,明明是我美国先的,你为什么要选择中国!”

谷爱凌说,自己10岁时就考虑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出战,结果受到美国各界铺天盖地的质疑。有美国运动员称她是“机会主义者”,说她“在美国长大,享受一流的训练场和教练,中国可没这种机会”。那我只能说,谢谢美国为我们中国培养了如此出色的滑雪人才。事实上,谷爱凌早就给出了答案,因为中国的滑雪项目才刚刚起步,而她“不想错过当榜样的机会”。面对《纽约时报》,谷爱凌说,滑雪不是政治,它能将人类团结起来,能代表中国参加冬奥会,是“莫大的荣幸”。她希望通过滑雪,促进中美两国人民交流,缔结友谊。前几天,中国花样滑冰归化运动员朱易,这次冬奥首秀失利,被美国媒体带了节奏,炒作朱易在中国被“网暴”。谷爱凌直接在评论区回怼,“作为一个真正使用中国社交媒体的人,这里对朱易的评论,90%以上都是积极的”。

对于美国人的这股子酸味,我表示理解,毕竟国际驰名“双标”了:你入籍我“灯塔国”,是自由选择、弃暗投明;要是我美国儿女入籍中国,那一定是被洗脑、奔着钱去的,甚至“有悖奥运精神”。我也可以代表我这个“本家妹妹”直接怼回去:谷爱凌就是堂堂正正、心系祖国的中国人,中国人为中国拿了金牌,您有什么意见吗?

近年来,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我国大力发展冬季体育项目。许多年轻的归化选手入籍中国,既是“寻根”,也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未来将大有可为。也许,谷爱凌引领了一个趋势。随着我国国力提升,老百姓更加重视、热爱体育运动,我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归化运动员,为中国争光。接下来冬奥赛程,谷爱凌将继续为全世界呈现精彩的比赛,希望大家哪怕上课走神、上班摸鱼,也别忘了给我们的北京姑娘加油打气,祝愿她取得更多好成绩!

经常关注我们观察者网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会员专区观察员频道,已经全新升级改版,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路大佬的独家专访、热点事件的深入解读、丰富有趣的编辑部故事,关键是,还能看到精彩完整的直播回放。现在加入观察员或者续费,使用我的专属邀请码007,可立减十元,还能领取春节专属礼品——观网原创定制日历一份,限量500份,全国包邮,活动截止到2月28日23点,大家赶紧行动吧!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轩讲》的全部内容,想要获取节目文字版的小伙伴,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real谷智轩。新年新节目,不变的是我们分享知识的初衷,期待的是你们一键三连的冲动,我们下期再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