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产品五花八门,老人用得惯吗?

从监测健康数据的毫米波雷达,到满足精神需求的陪伴机器人,再到评估口腔功能的智能化系统。如今,五花八门的智慧养老产品正悄然来到老人身边,尝试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这些产品老人能否用得惯?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升?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健康安全方面,部分社区的实践中,毫米波雷达监测仪、电子血压计、智能监测床垫、SOS报警器等产品可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自动监测健康状态。出现异常状态时,可通过算法分析自动报警。

能说话、会跟随、可互动的陪伴机器人可帮助独居老人排解寂寞、满足精神需求,既能提醒“做饭到点关火、每天按时吃药”等生活事项,也能作为“娱乐伙伴”播放老歌、老电影。

但是,一些居家老人家中虽配备了智慧养老产品,却面临“使用率低”的尴尬局面。长期在养老驿站工作的小宋对此深有感触,“有的产品因为设计脱离老人需求,缺少后续服务,逐渐沦为摆设。”

以智能音箱为例,小宋在入户时看到,很多老人习惯用电视、手机消遣,对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感到陌生,还常因发音不清晰,导致设备“听不懂”指令,甚至误触付费模块,带来新的困扰。此前曾经大量推广的智能腕表同样未必好用,不仅需要频繁充电,而且容易误报,再加上操作界面复杂,最终多数被闲置。

事实上,“只测不管”的问题同样亟待关注。“数据显示老人睡眠质量不佳,但也只是记录而已,缺少后续解决方案。”蒋女士的母亲因重度失能长期卧床,家中配备了毫米波雷达监测仪,但她发现监测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有时反而只会“徒增烦恼”,“老人本来就失眠,看完数据更焦虑,最好能用专业人员指导,提供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小宋也谈到,未来智慧养老产品需加强前期调研,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实现从监测到干预的闭环管理。此外,简化操作设计、明确数据用途,减少老人的“技术恐惧”也至关重要,“少些花架子,多些真把式,才能实实在在帮到老人。”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