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历史里"喜当爹"的中国皇帝

如今网络上流传着各种中国名人的韩国起源论,其中很多都是中国网民的调侃,但也有不少确实是在朝鲜半岛古籍留下记载的传说。那么在朝鲜半岛古籍(不包括近代以后的一些伪书)中,有哪些朝代的帝王(二十五史本纪中的帝王,杠精退散)跟韩国古人有渊源呢?

喜当爹的唐朝皇帝

10世纪到14世纪末的近500年间,统治朝鲜半岛的是王氏高丽。王氏高丽官方史书记载的父系祖先是唐朝皇帝,也就是说,他们自诩为“仙李盘根”的后裔。但究竟是哪位唐朝皇帝呢?高丽人自己就有好几种说法。

高丽毅宗时的史官金宽毅所撰《编年通录》(原书已佚,转引《高丽史》)写道,高丽的母系祖先中有个叫宝育的,笃信佛教,出家在智异山修道,其兄伊帝建认为他会生“支天之柱”,就把女儿嫁给弟弟(后来高丽王室的婚姻也是这么干的),让他还俗为居士,住在摩诃岬。一个新罗术士看了下风水后,断言:“居此,必大唐天子来作婿矣!”后来,果然有个中国人来新罗,投宿宝育家,想上他的女儿,宝育也不知是谁,就急忙把女儿献出去,这个中国人就是当时还是太子的唐肃宗:

唐肅宗皇帝潛邸時,欲遍遊山川,以明皇天寶十二載癸巳春涉海到浿江西浦。方潮退,江渚泥淖,從官取舟中錢布之,乃登岸,後名其浦爲錢浦。遂至松嶽郡,登鵠嶺南望曰:“此地必成都邑。”從者曰:“此八眞仙住處也!”抵摩訶岬養子洞,寄宿寶育第,見兩女,悅之,請縫衣綻。寶育認是中華貴人,心謂:“果符術士言。”卽令長女應命,纔踰閾,鼻衄而出,代以辰義,遂薦枕。留期月,覺有娠,臨別云:“我是大唐貴姓。”與弓矢曰:“生男則與之。”果生男曰作帝建。

唐肃宗在新罗419的结晶是谁呢?他就是高丽开国之君王建的祖父作帝建。后来高丽将作帝建追尊为懿祖景康大王、其母辰义尊为贞和王后,却跳过了他的唐朝爸爸,反而将外祖父宝育追尊为国祖元德大王。后世高丽大儒李齐贤还吐槽王建说:“其以宝育为国祖元德大王者,误矣!”

高丽史书《帝王韵纪》中的高丽王世系图

当然,最重要的破绽还不是追尊的问题,而是天宝年间距王建出生有120年之久,作帝建在这120年里只繁衍出两代人(王隆、王建),实在有悖常理,更不用说唐肃宗有没有东游过。后来高丽人与元朝之间往来密切,谈到祖先时就不得不质疑和修正唐肃宗说了。首先是随高丽世子王谌(后来的忠烈王)入朝的高丽大臣李藏用,在与大蒙古国汉官笔谈时是如此回应这个问题的:

左丞张公(张文谦)问日:“汝国王世系,说是世臣胤裔?”
(李藏用)日:“非也。其来是唐顺宗第十三子,逃难而立于此,以王家后,易姓为王。”

李藏用说高丽的始祖是唐顺宗,他的十三子(《旧唐书》载:“钦王绩,顺宗第十三子。贞元二十一年封。”)避难来高丽,成为高丽始祖。这位钦王卒年不明,或许李藏用发明了唐肃宗说的不靠谱,转而钻这个空子,说是唐顺宗十三子。不过,钦王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十四世孙李宏,这是有出土墓志为证的。

过了几十年,到了高丽忠宣王时,这位爷大部分时间都在元朝同中国文人学士们互相交(chui)流(bi)。有一次就和元朝某翰林学士聊到了高丽始祖问题,发生了如下对话:

(元学士)謂王曰:“嘗聞王之先出於唐肅宗,何所據耶?肅宗自幼未嘗出閤,祿山之亂,卽位靈武,何時東遊,至有子乎?”
王大慚,不能對。閔漬從旁對曰:“此我國史誤書耳,非肅宗,乃宣宗也。”
學士曰:“若宣宗,久勞于外,庶或然也。”

这位元学士估计是个厉害的杠精。忠宣王如同被打脸一般,竟无言以对,还好是他的文学侍从之臣闵渍给他解围,将唐肃宗改成唐宣宗,才让这位元学士服气。后来闵渍修《编年纲目》,就把开头故事中的唐肃宗变成还是光王的唐宣宗了。当然,唐肃宗也好、唐顺宗也好、唐宣宗也好,喜当爹都是唐朝皇帝,虽然这在现代看来多半是无稽之谈,但也反映了高丽时代半岛对中华大唐的景仰。

实锤?来自高丽的金朝皇帝

金朝皇帝出身女真族,但始祖函普却来自高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实锤。究竟是怎么个来自法,有说法是本身就是高丽(或新罗,这是宋朝赴金使臣洪皓的说法,考虑到宋人常称高丽为“新罗”,类似近代人称朝鲜为“高丽”,所以这个新罗也许不是实指)人,也有说法是流落高丽的靺鞨人。

不过,在朝鲜半岛的古籍里,当然倾向于金朝皇帝本身就是高丽人。《高丽史》记载了两个金始祖的相关传说:

或曰:昔我平州僧今俊遁入女眞,居阿之古村,是謂金之先;或曰平州僧金幸之子克守,初入女眞阿之古村,娶女眞女,生子曰古乙太師。古乙生活羅太師。活羅多子,長曰劾里鉢、季曰盈歌。盈歌最雄傑,得衆心。盈歌死,劾里鉢長子烏雅束嗣位,烏雅束卒,弟阿骨打立。

当然,这个世系跟《金史》记载不同,显然应以《金史》为准。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金始祖是高丽人的可能性,《高丽史》记载金朝开国前的曷懒甸之战中完颜乌雅束(阿骨打的哥哥)所派议和使者对高丽表示:“昔我太師盈歌嘗言,我祖宗出自大邦,至于子孫,義合歸附,今太師烏雅束亦以大邦爲父母之國。”当然,你可以云淡风轻地说高丽的记载为捏造,但《金史》里记载阿骨打的堂弟完颜勖谈到高丽问题时说:“自先君在与高丽通,闻我将大,因谓本自同出,稍稍款附。”也就是说,这位金朝皇族重臣默认了金与高丽“本自同出”的说法。

韩剧《千秋太后》中,金朝的始祖被设定为新罗后裔金致阳与女主千秋太后所生的私生子

当然,无论是金皇帝本身是高丽后裔还是流落高丽的靺鞨人,都不宜武断的下结论,何况古代的族群根本不像现在界限分明,流动程度很大,谁也说不清。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金朝皇帝即便是高丽后裔,也认同自己是女真人,部分韩国民族主义者拿这个来做文章纯属可笑。

另一个“高丽后裔”:明朝皇帝

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族属,除了公认的汉族外,国内有些少数民族传说,比如他是回族人,或者像《蒙古源流》里记载的他是女真人。而在韩国,朱元璋为高丽人的说法确实古已有之。

先上一段朝鲜半岛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春香传》中的对话:

成参判(女主春香之父)也叹惋地说: 
“你说的很在理,你我无后,我也是日夜苦恼。不过,求神拜佛,若能得到子女的话,那人间还会有孤佬吗?” 
月梅(春香之母)回答说: 
“听你说的太没希望了。听说,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父母拜尼丘山而生了仲尼,,郑子产的父母也拜名山而生了子产难道我国还少了名山宝刹吗?庆尚道熊川有个姓朱的,名叫天仪,年高无子。他们夫妻俩若不是爬到名山之顶峰,向天神祷告,天降麟儿,能生下大明天子朱元璋吗?俗话不是说‘至诚感天’吗?只要我们俩有一颗虔诚的心,求神拜佛,也许保佑我们生育子女,了却心愿。”

真·韩国人朱元璋(“建立中国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围绕他身世的惊人真相!”)

当然,这里有点偏题了,题主说的是“汉籍”。那么朝鲜半岛的“汉籍”里又是如何记载朱元璋的传说的呢?在朝鲜中期学者黄胤锡所撰日记《颐斋乱稿》里,详细记载了流传于朝鲜半岛的朱元璋身世传说:

東俗相傳,中國稱盛者多出我東。如金淸祖系並出女眞,而女眞又出辰韓;或言我東之平州僧今俊 逃入女眞,娶婦有子孫繁盛,又女眞舊渤海國地,而渤海卽高句麗遺種;或云渤海卽靺鞨,而靺鞨卽故貊國遺種,貊卽今江原之嶺西地方,是皆東史有可考。女眞完顔氏初僣號也,貽書高麗,稱爲父母之邦,則其說固無疑矣。
世又言:孫權之祖,大明之先,皆出我國。孫氏事未知何據,豈我國自有孫氏?自新羅六姓以後,又隔海往來於中國之江東歟?大明之說,則盖聞全羅道羅州西南海中,有半月島者,亦名半達伊島。中有一大古塚,自古傳爲皇帝塚。當洪武年,有一大船,不知自何來,封築像設,一夜而成,制度宏偉,卽明朝皇陵之制也,島民至今傳守不敢褻,謂是明祖朱居士嘗寓此,因葬。當宁(英祖)中年,閔百男以本州牧使,爲檢殺獄入本島省視,則墳形石物,宛然如舊,其非東俗所爲則明矣。
或又言:五代梁太祖朱全忠簒唐未久,旋亡于後唐,一時稱僞梁。其一孫自知不容於世,逃至江南,依徐知誥,又不見容,往依吳越錢鏐;又不容,乃航海東奔新羅,因居此島,其裔復歸中國,居江東句容縣朱家巷,轉歸濠州居焉,濠州卽故豊沛芒碭地界,而全忠卽碭山人也。及大明開國,儒臣將述皇家先係,疑出朱文公,則高皇帝一筆句斷曰:“朕提三尺劒,從江東來,其先不知也。”其不欲襲謬郭崇鞱,可謂盛矣,但亦不欲顯稱梁祖之裔,豈全忠簒逆淫虐羞以後孫自道故歟?是未可知也。

这段日记充分体现了朝鲜半岛人民的脑补才能,大家可以仔细回味,不用我多解释。尤其是第一句话,开门见山地道出了“韩国起源论”的历史传统。里面除了回顾了金朝祖先的传说外,还提到了孙权也被传说为朝鲜人,但因没细说,所以就不在本文单独开列;朱元璋是韩国人的说法是流传很广了,保守点的说法是朱温的后代跑到全罗道某岛上,反正这个岛就是朱元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了。

母系出自朝鲜的清朝皇帝

同样是出自黄胤锡的《颐斋乱稿》,里面记载了京畿道水原民间关于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传说:

水原有菁好驛……崇禎丙丁之亂,本驛女子有被掠入瀋中者,溲溺,地爲之穿入三尺,淸世祖聞而異之,納焉,是生聖祖,所謂佟氏妃者也,佟卽所賜姓云。康熙中,佟氏死,遺言願埋朝鮮土,乃勅本國,掘取水原土,用紙袋裏去葬之。世傳菁者淸也,好者后也,爲其産淸主后妃也,亦一異讖哉!

也就是说,水原有个叫“菁好驿” 的地方,当地某女子在丙子胡乱时不幸被掳到清朝,大概是成为宫女。她有次小便时穿地三尺,被顺治看见,大觉奇异,便纳为妃并生了康熙,赐姓佟氏。孝康章皇后去世时,希望用朝鲜的土来埋他,于是康熙就命令搬水原的土到遵化。人们恍然大悟,原来“菁好驿”谐音“清后驿”,出清朝皇后、生清朝天子早就是在冥冥之中决定了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