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案”一审无罪解桎梏 马英九明年要“登陆”?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被指控贱售国民党党产的“三中案”,2018年被台北地检署起诉。台北地院10月27日审结,判决马英九无罪。

“三中案”起源于台“广电法”修法要求“党政军”退出媒体,马英九2005年接任国民党党主席后,为了在法定期限内让国民党退出媒体经营,委托中投公司出售“中视”、“中影”、“中广”股权及旧党部大楼,但被外界质疑贱卖“三中”,涉嫌图利买方。

此案早在2014年已查无不法签结,但2017年台“党产会”以发现新事证为由移交台北地检署处理,于是旧案重办,马英九为此曾接受长达10多个小时的马拉松式审讯。

四年前,曾因涉案被羁押四个月的蔡正元在交保后表示,他被押期间,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都是在问马英九的事情,感叹,“马英九的内裤都被查清楚了。” 民进党的追杀可见一斑。

自2016年后,马英九共计被告发超过300个案子,百案齐讼万箭穿心,虽然绝大多数查无实据,不是签结就是不起诉,但只要让其深陷司法泥淖之中,对绿营而言就是大功告成,无关法律,一切都是政治。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27日一审无罪讯息传出后,除马英九及幕僚如释重负,连国民党内氛围都颇感振奋。由于马英九卸任后,遭《机密保护法》等相关法令管制出境5年的期限,但今年5月19日在期限届满后并未延长,未来若有访陆规划,将不用再向蔡英文方面申请核准即可成行,外界也开始关注从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间,马英九在两岸事务上会否有行动。

500

早前国民党党主席选举,有候选人曾提出“五大目标”,其中一项为“领袖级特使代表国民党推动两岸交流”。马英九也曾允诺,“一定帮忙。” 对于创造台海和平,他至今仍有迷之自信。

这或是源自他执政的八年,是1949年之后两岸关系“最为和平稳定”的时期,两岸高层互动频繁,台湾陆续有重要人物率团访问大陆,而大陆也有省市高层接连访台。

这一时期,两岸协商也进入制度化轨道,在马英九任内,海协海基两会共举行11次制度化协商、3次“两岸协议成效与策进会议”、签署23项协议,两岸在民航、旅游、海运等领域均有次级协商机制,国台办与台大陆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机制、举办了7次负责人会晤,并开通热线。而随着诸多不合理限制逐渐松绑,陆客、陆生、陆资赴台正式成行,赴台陆客超过1,800万人次、陆生增加40多倍至3.5万人,两岸经贸文教交流日益热络。

但也应看到,马英九任内的台湾内部同样暗流涌动,从2008年马英九上任到2015年底,美国对台军售总额超过201.3亿美元,为近20年来金额最高时期。马英九任内平均每年军购金额达到25.1亿美元,远超过陈水扁任内的每年平均10.5亿美元,以及李登辉任内的每年平均13.5亿美元,台湾以武拒统,军事对抗祖国大陆的趋势并未减缓。

而台湾社会的反中氛围,从“太阳花”学运到反课纲运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根据台湾政治大学2014年底的调查显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比例为60.6%,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为32.5%,而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3.5%。此外,关于台湾民众的统独立场,“两岸统独指数”2014年也创下历史新低的负14.7%,显示国民党执政后,民意愈发趋“独”的走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两岸关系在实质化解政治僵局层面并未向前迈进。

更不应忽略的是,马英九2008年执政开始和平局面承袭的是2005年“胡连会”五项愿景的余荫,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互信基础之下,开辟的两岸新局。彼时国民党虽已沦为在野党,泛蓝仍掌握台湾立法机构的席次多数,而访陆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更旗帜鲜明地提出“联共制独”,在监督与遏制陈水扁分裂路线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十六年后,国民党不仅在立法机构席次锐减,难以对民进党产生任何制衡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党在两岸主张、中心思想等方面也有向绿营靠拢的趋势,在对待“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对香港“黑暴”分子给予声援支持等方面,和民进党几乎同唱一调。

2020年10月6日,国民党党团提出“政府应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G”、“台湾与美国复交”两个提案,在“亲美拥独”方面甚至表现得比执政党更为跃进。

长期以来,国民党强调的“一中各表”,不仅与“原汁原味”的“一个中国共谋统一”的“九二共识”存在天壤之别,更是把当年的表述方式的差异变为表述目的,在强化了所谓“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同时,也给了民进党反守为攻的施展空间,以诉求两岸相互承认破解一中原则,让昔日马英九所谓的“一中各表不会表成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台湾内部遭遇空前挑战。

而这种逐步偏离“九二共识”精神,又试图将此作为两岸交流对话前提的做法,不可能为祖国大陆接受,在如今国民党于台湾内部愈发式微,且党内两岸政策各方观点莫衷一是的背景下,即便马英九有意在两岸议题上多加施展,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力,或许仍待观察。

毕竟,无论马英九能否登陆,共谋国家统一,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才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终南捷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