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失败的原因,不是技术上的原因
【本文来自《TCL启动Mini LED战略 将冲击彩电的“全球第一”》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老派作风
当初论证等离子显示器相对于液晶显示器的长处时和你以上有关OLED长处的论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结果如何?液晶的局限性绝大多数是可以改进的(像响应速度,色纯度等等,而背光分区多到一定程度之后液晶漏光和对比度都将不是问题),好的液晶电视和差的画质相差巨大就是证据。而等离子和OLED这种自发光体的寿命和稳定性是有其原理性限制的,这也是为什么烧孔效应不能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曾经看过OLED电视是怎样解决烧孔效应的方法,发现也就是一些怎样避免在固定区域长时间出现高亮度图像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所以从以往显示器的发展历史来看,OLED技术走等离子技术老路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起码在大屏幕分类上会是这样。
液晶的响应时间长达十几-几十毫秒(开+关的时间),是液晶的基本原理决定的,只能稍微改善,要做到几毫秒都不可能,而OLED和PDP的响应时间是0.1毫秒以下,这就是为什么OLED和PDP适用于动态图像显示,而液晶不适于的根本原因。
另外,OLED和PDP是主动发光,这是显示色域宽,显示角度大的根本原因。液晶是被动发光,它显示颜色是靠滤光膜实现的,从原理上决定了其显示色域比较窄,可视角度小,这也是无法显著改善的。从原理上讲,液晶再怎么改进,动态图像显示技术指标都达不到OLED和PDP的水平。
等离子失败的原因,不是技术上的原因。等离子(PDP)的技术门槛比液晶的高,而日本人又想垄断市场,搞技术壁垒,造成等离子的产业链远不如液晶产业的长,成本降不下来。一般百姓也搞不懂显示技术的专业问题,只看着同样尺寸的电视机,液晶的价格低于PDP的,而图像上一般人也看不出哪个好,于是都去买液晶,PDP的市场就逐渐萎缩,厂家老板只管哪个更赚钱,技术好坏不是老板关心的问题,于是都转而投资液晶,PDP就这样退出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