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一下:“西贡2.0”火速上演,阿富汗为什么又姓了塔利班?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两个月前,我们在介绍阿富汗局势时,在视频的结尾说过:当时的阿富汗,就像是美国撤走后的越南。就在两天前,美军的“支奴干”直升机飞临美国驻阿富汗使馆,撤离美方人员,开始“处理后事”,烧毁机密文件。这场面,很难不让人想起1975年的西贡。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竟能如此相像。美国在阿富汗苦心经营20年,烧掉两万多亿美元,差不多是法国一年的GDP了,却落了个一地鸡毛的结局,刚开始撤军三个多月,塔利班就兵临喀布尔城下,阿富汗总统连夜提桶跑路,直接人在国外了。本期《消化一下》就来讲讲,为什么阿富汗这么快就又姓了塔利班。
“9·11”三声巨响,“帝国坟场”迎来了新住户。美国花了三个月时间推翻塔利班政权,又花了一年把阿富汗全国打扫干净。2003年,时任美国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阿富汗战争的“主要战斗”结束了。但明眼人都知道,在阿富汗,一场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这场战斗叫作“国家建设”。
所谓“国家建设”,翻译翻译,就是外部势力在推翻一个本地政权之后,再扶植一个新政府出来。其实西方国家干这事儿,那是身经百战了,今天我就不鞭尸“日不落搅屎棍”了,就说美国,二战后也在日本、韩国等地,成功扶起过不少“干儿子”。那么为什么,世界霸主到了阿富汗,20年都养不出成器的“儿子”,只能无奈“弃婴”,打道回府了呢?
人人都说阿富汗很难管,难在宗教和民族。但事实上,阿富汗民众宗教信仰高度统一,99%的人信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比例是四比一,逊尼派完全掌握了主导权。阿富汗境内有7支民族,绝对数量并不多,只是民族结构比较散,第一大族群普什图占人口的42%,没超过半数,第二大族群塔吉克27%。两者相差不大,如果合作,足够形成绝对多数,如果对抗,也够来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两个族群都是逊尼派,双方没有教派冲突,只有民族矛盾。也就是说,只要美国人把这两个族群拿捏到位,就可以在中央层面操纵阿富汗政局,无论是搞两族平衡、“分而治之”,还是扶一个打一个、搞“一族独大”,操作难度都不算大。
塔利班第一次跑路之后,在13万北约军队的高压之下,两个族群被迫握手,认了总统卡尔扎伊。中央政府成立之后,如果要认真搞“国家建设”,第一步操作通常是垄断暴力机器,也就是“杯酒释兵权”,把可能威胁政权的潜在因素,统统清除。比如说当年美国人在联邦德国清除纳粹,在日本清除左翼,又是“洗脑”又是废“武功”,要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都确保不会再出现一个政权,和美国对着干。当时阿富汗驻军的数量,足够拿地方军阀开刀,打到这些人彻底缴械。然而,小布什政府虽然口头上说,要把阿富汗建立成“民主”国家,却口惠而实不至,在“嗷嗷待哺”的阿富汗搞“轻脚印”政策,捂紧钱袋子,靠各地军阀稳固战果,就图个省时省力。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人把伊拉克视为“全球反恐战争”的决定性战场,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另一个“儿子”身上。当时联合国估计,阿富汗5年需要援助资金约100亿美元,2004年小布什为了连任,要吹嘘“重建阿富汗”的政绩,勉强答应给22亿,对比一下,同一时期伊拉克的重建资金是186亿。
美国对阿富汗投入不足的情况,直到奥巴马上台后才略有改观。奥巴马政府“以进为退”,想要通过增加军事和民事投入,让阿富汗这场“国家建设”的仗早点结束。这个时期,美国派了一堆农业专家和工程师,又是教农民种“合法作物”,又是大搞基建,要帮阿富汗发展经济。美国还与地方武装和部族接触,强化地方治理能力。贫困是战争的温床,这波操作看似合理,但是美国搞错了目标。美国人要搞的“国家建设”,不是说真的要建设阿富汗共和国,而是要让阿富汗先“稳定化”,让阿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和威望,自行压制暴乱、解决冲突。拿美国人的钱发展经济,功劳不一定算在阿政府头上;强化地方力量,更几乎等同于削弱中央能力。美国在阿富汗搞项目,通常是一帮官老爷在办公室里批条子砸钱,让承包商在外头“冲锋陷阵”。结果这群“临时工”在村子里挖井修路,村民却把功劳都算在了部族、军阀,甚至塔利班身上。那些地方势力,本来还把中央政府当提款机,给了几分面子,现在美国“爸爸”亲自“撒币”,雨露均沾,他们干脆就把中央政府当成了吉祥物,唯一的功能就是哄“爸爸”高兴。
经济建设要变成政府的“合法性”,需要非常复杂的微操。美国“爸爸”出了钱,结果好处给了别人,腐败的锅往自己和“儿子”身上扣,有这种“利他”的精神,难怪一个阿富汗总统,生生给养成了喀布尔市市长。
美国那些成功的“国家建设”案例,还有个特点,就是美国人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外部威胁”。恐惧产生团结,才能激发出超越民族的国家认同。然而,对于阿富汗而言,由于美国的介入,有民族和领土矛盾的巴基斯坦成了盟友,几个中亚国家不成气候,东方大国不感兴趣,唯一有点儿威胁的伊朗,在阿富汗问题上相当克制,也就驱赶一下难民,给少数民族和什叶派一点支持。现成的敌人不给力,美国也没有在塑造外敌上花大功夫,所以阿富汗人认定的最大敌人,仍然是身为侵略者的美国,以及美国一手扶起来的傀儡政府。缺少一个“想象的敌人”,民众的怨气只能向内,阿富汗政府就成了“背锅侠”。
美国人在阿富汗搞了20年,不但不帮忙收了地方的军政大权,反而靠经济建设把地方喂大,又不塑造外部威胁,没能让阿政府变成民众的“刚需”。说到底,现在的美国政客,已经搞惯了民主、分权那一套,让阿富汗继续“散装”,既满足了美国选民的“民主”想象,又可以避免再出现一个有本事左右横跳、最后还跳反的强势政府。再者,要真正由上至下地“国家建设”,需要长期驻军和深度介入,需要大把烧dollar。而美国根本不惜得在阿富汗砸这么多钱。美国自始至终,都是政府想着早日走人,资本家想着赶紧捞钱,所谓“在阿富汗建立民主政权”,也就是忽悠下老百姓,好让他们觉得,美国当初发动的战争,仍然是正义的。
反观塔利班,则在沉寂的这段时间里,搞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钱,一个是人。
阿富汗境内多山,军阀割据,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首都,没有法律、没有秩序,天然适合种植鸦片。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前,阿富汗的鸦片产业规模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竞争不过拉美和金三角,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阶段。
1975年,南越和老挝的政权相继垮台,东南亚又遭遇了持续干旱,鸦片产业受到了重创,“天时”有了;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新政权严厉打击鸦片,鸦片产能被转移到了邻国阿富汗,同一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导致灌溉系统被破坏,农民走投无路,只能选择罂粟这种高收益的耐旱作物,“地利”就有了;而美国为了支持阿富汗的反苏抵抗组织,又扶持了一批本地毒枭,“人和”也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一键三连,阿富汗的毒品产业越做越大。
塔利班时期,罂粟成了阿富汗的经济支柱。伊斯兰教其实是反对毒品的,但塔利班真的很缺钱,于是宣称“白色药粉”并不影响国家的纯洁。为了起示范作用,塔利班还在赫拉特建立了示范农场,教农民科学提取海洛因。2001年,在国际压力下,塔利班才宣布鸦片种植非法,被美国推翻后,鸦片又成了塔利班重要的“圣战资金”支柱。
种鸦片当然危险。但是和阿富汗的社会环境相比,又是如此安全。2002年到2007年,阿富汗的鸦片种植面积从7.4万公顷,迅速增长到19.3万公顷,产量从3422吨增长8200吨,占了全世界鸦片产量的90%。鸦片贸易创造了阿富汗近一半的GDP,40万就业岗位,全国100多万人吸食毒品。
美国不是没想过解决阿富汗的毒品问题。2005年,美国成立了“替代生计计划”,希望通过修复基础设施、引导农民种植传统作物摆脱贫困。想法很美好,但计划资金被官员贪污了,农民啥好处都没捞着,只能继续种鸦片。靠着向农民和毒贩收取什一税(宗教捐税)、保护费和过境税,塔利班确保了资金来源。美国缉毒署估计,塔利班的活动经费中,七成来自于贩毒。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2007年,美国推行“铲除鸦片计划”,在空中喷洒除草剂。前两年还比较顺利,铲除了近两万公顷鸦片。但美国这么做,就相当于逼农民去死,农民走投无路,还得去投靠塔利班。不光是农民,在阿富汗政府内部,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务员参与了毒品走私,而地方军阀参与走私毒品更是公开的秘密。在内外势力的一致反对下,美国只好作罢。
解决了钱的问题,人的问题就好办了。
塔利班被美军推翻后,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逃到了东南部广阔的山区,重整旗鼓。在这些地方,腐败成风,法律就是一纸空文,治安基本等于没有。塔利班用恐吓和利诱的方式,事实上掌控了村庄。举个例子,如果抓到一个小偷,送到当地的警察局,交笔钱贿赂警察,人就被放出来了。但如果交给塔利班,手直接就被砍了。
一来二去,塔利班就事实上取代了当地的政府机构,控制了保守的农民。阿富汗失业率常年居高不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只要给钱,什么都肯干。靠着贩卖鸦片赚得的“圣战资金”,塔利班开出高薪招募“圣战”战士。政府军每天的军饷还只有4美元的时候,塔利班已经开出每天12美元的高薪了。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人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塔利班之父”奥马尔死后,组织一度因继承权出现了分裂,分成了奥马尔副手的曼苏尔派,和奥马尔儿子的雅各布派。2016年,曼苏尔在美国空袭中身亡,阿洪扎达接任,成为塔利班三代目。阿洪扎达是个狠人,对内对外都很强硬。对内通过武力斗争,解决了派系对立的问题;对外则加大袭击力度,“边打边谈”,争取更有利的和谈条件。
不过,阿洪扎达非常清楚,阿富汗政府不过是美国的傀儡,塔利班真正的敌人是美军。美国人想撮合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和谈,每次塔利班都严词拒绝,要求必须先和美国人谈:美国要是撤军了,他们再和阿富汗政府和谈。去年2月,塔利班“二把手”西拉杰·哈卡尼,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我们塔利班想要什么?》的公开信,表示尽管塔利班不相信美国,但依然愿意与美国谈判。
美国人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塔利班摆明了,就是想骗美国走后,一鼓作气干翻阿富汗政府嘛。但“懂王”爽快地接受了塔利班开出的条件。一方面,“懂王”确实想撤,美国在阿富汗20年,啥好处没捞着;另一方面,打了20年反恐战争,美国对手把手教出来的政府军,寄予厚望。
结果,美国政府这套“先撤军、议和再说”的操作,为如今阿富汗政府的崩盘,埋下了伏笔。
“公开信”发表10天后,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署《多哈协议》,答应撤军,却没要求塔利班与阿政府握手言和。双方在协议上更是地位平等,变相承认了塔利班的合法性。特朗普还把今年5月1号设为撤军最后期限,明摆着给拜登“挖坑”。
拜登也来了个“谜之操作”,宣布在“9·11”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完成撤军。这属于强行“凑日子”,没有任何实际军事意义,反倒是给塔利班“交底”:我们铁了心要走,之后你们爱咋咋地。
拜登话音刚落,塔利班便从赫尔曼德等省发动凌厉攻势,两个月拿下阿富汗一半的土地,进入8月后,更是势如破竹,7天收复17个省会,占领坎大哈、赫拉特等重镇,从三面包围喀布尔。15号,贾拉拉巴德、马扎里沙里夫在数小时内接连失守,总统加尼连夜出逃,塔利班轻松占领总统府,宣布“战争终结”。
美国人大受震撼。上月初,拜登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北约苦心训练30万“装备精良”的政府军,对阵7万塔利班武装绰绰有余,“优势在我”。月底,美军高官还自我安慰,“鹿死谁手不好说”。然而,随着战况发展,美国情报界的估计,迅速从政府军有能力抵抗一年半,缩水到6个月,再变成30天,谁知政府军还不争气,5天后就“打出GG”。还在度假的拜登,匆忙中穿着Polo衫召开国安会议,一边甩锅特朗普的草率,一边为自己开脱,说就算美军再待上个十年八年,也不可能阻止塔利班。
美军撤离之后,塔利班为什么能瞬间横扫阿富汗?首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上面总结的:阿政府和塔利班的实力对比,在20年间发生了逆转。美国人一走,这种实力对比,瞬间就在战果中体现了出来。
政府军的作战部队,纸面上只有18万,分散防守30多个省会,已是捉襟见肘。美国人帮忙修的交通线,上来就落到了塔利班手里,各地政府军无法相互支援,只能各自为战。
更重要的是,阿富汗政府的腐败深入骨髓,35万军警中至少有10万是“吃空饷”,真正能打的只有5、6万特种部队;许多士兵几个月没发军饷,前线补给匮乏;政府军走私、抢劫、贩毒,在有的地方比塔利班更招人恨;总统加尼,党同伐异、坐视贪腐,失去民众信任,他偏偏又爱好“微操”,频繁更换国防部长、地区长官,导致军事决策效率低下。
曾有阿富汗内政部官员承认,五百政府军,可能干不过二、三十个塔利班。归根结底,政府军拿钱干事,根本不肯给腐败的政府卖命,对比“圣战”buff加持的塔利班,两边的作战意志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塔利班也利用了这点,优待政府军俘虏,甚至发每人60美元的“返乡费”,让大量被欠薪的政府军不战而降。
塔利班打出“闪电战”的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地方军阀。这些人当年帮美国人赶走塔利班,没了敌人,又跟着“爸爸”吃香喝辣,养尊处优20年,战斗力大减。现在美国人跑路,政府军投降,他们也树倒猢狲散。在北方重镇马扎里沙里夫的战斗中,守城政府军率先投降,结果军阀杜斯塔姆的部队也失去抵抗意志,他本人抛下了坦克、车队和6层楼的豪宅,再走20多年前的老路,逃到了乌兹别克斯坦。同样出身北方联盟的副总统萨利赫,也扔下一句“永远不向塔利班低头”后,仓皇出逃。
这些军阀一触即溃,与塔利班的态度也分不开。塔利班这回不再和军阀死磕到底,而是积极拉拢,投降不杀。8月13号,原北方联盟重要领袖、“赫特拉之狮”伊斯梅尔·汗,被俘后接受“劝降”,不再宣称“血战到底”。有他做榜样,这些当年塔利班没啃下来的“硬骨头”,纷纷“城头变幻大王旗”,塔利班此后便顺风顺水,再没遇到什么像样的阻碍。
塔利班取胜的第三个原因,是他们在攻陷大城市后,不像过去那样残暴,反而强调纪律,尽可能恢复社会生产秩序,甚至在教义上让步,放松部分对妇女的限制。有士兵犯罪,塔利班还公布了处罚结果与投诉电话,试图打造公正、温和的人设,赢得民心。
占领总统府后,塔利班高级领导人巴拉达尔宣布,当前的军事胜利,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就,但如何有效治理国家、解决阿富汗人民面临的问题,这个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话说得还算有水平。塔利班在节节胜利时,就派出使节,“拜会”各国,进城后,又承诺保障所有外交机构的安全,希望与各方对话,建立一个有“非塔利班人士”参与的新政府。先不论结果如何,这样的姿态,至少代表了塔利班开始注意形象,学会了该怎么跟国际社会打交道,比起当年炮轰世界遗产巴米扬大佛,段位不知高了多少。
社交媒体上疯传一段视频,在喀布尔机场,一架撤离的美国军机,从人山人海的跑道上强行起飞。为了离开自己的国家,有阿富汗人扒住起落架,最后从高空坠落身亡。美军士兵也在机场开枪,吓阻试图强行登机的平民,现场至少5人死亡。这一幕与“西贡2.0”一道,成为美国从阿富汗狼狈撤军的两个标志性画面,象征着美国在阿富汗付出20年、2000多条人命与2万亿美元的血淋淋代价后,无功而返的现实。至于这背后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可能要持续十年、二十年之久。
“帝国坟场”里,美国埋得最深。美国让军队烧了两万亿去“反恐”,却只肯用不到十分之一的钱,做点“国家建设”的表面功夫。美国不愿出钱出力,又放不下意识形态的傲慢大旗,试图强行改造阿富汗社会。拿枪顶着脑袋输出“民主”,必然招致当地人的反抗。美国折腾20年来,造成至少7万阿富汗平民死亡、超过1100万人流离失所,坐实了地区动乱之源的恶名。
如今,阿富汗人民已经表明了意愿,并且作出了选择,我们期待他们能够远离战乱,重建美好家园。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多多一键三连,激励我们拓宽知识分享的领域,也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号@real谷智轩,我会在那里与朋友们进行更多的交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