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泄密风险?印度大肆宣扬捡到PL-15E导弹残骸,并准备向美日英法等国分享?

莫迪搞的那个所谓的“Tiranga Yatra”、也就是庆祝“Sindoor”行动胜利的全国性行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印度将几枚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残骸拖了出来进行全国性的巡回展览。

500

我们都知道,在5月7日凌晨的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先后向印度空军发射了至少十多枚PL-15E型空对空导弹,可能是一个目标发射2发确保命中率,在击落部分印军目标后,其余PL-15E型导弹失的,落在了印度境内并自爆。

500

截至目前,印军已经回收了大约4个PL-15E型空空导弹的残骸,其中有在霍希亚布尔附近发现的,有在旁遮普邦阿姆利则附近发现的,而最完整、印军认为价值最大的一发PL-15E空对空导弹的残骸,则同样来自于霍希亚布尔。

500

回收了这么多残骸之后,印度人们又嗨起来了,这是被我们的防空系统击落的巴军无敌之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残骸啊!马上把这些残骸摆出来,当成了“Sindoor”行动的一大战果。其实,印军这么吹牛也没毛病,你用“阵风”战斗机拦截PL-15E空对空导弹一样也算是拦截成功了,只不过付出的代价是“阵风”战斗机嘛。

500

当然,印度更感兴趣的是对拿到的PL-15E型空对空导弹的残骸进行分析,只不过DRDO好像没分析出个所以然来。印度专家在对PL-15E进行初步检查后表示,PL-15E没啥大不了的,不如印度自己搞的阿斯特拉MK2,所以没有任何仿制价值。幸亏五眼联盟的军事专家还没有跟印度人一样傻透,马上联系印度人要求看PL-15E的残骸。

所以目前的最新趋势,是据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五眼联盟国家和日本、法国都对PL-15E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获取残骸来进行研究。

500

PL-15E型空对空导弹对于印度来说真的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被发射出去后,落地被印度拾获的残骸对于五眼联盟国家、对于法国等国家来说真的有情报价值、可能会被逆向仿制和有泄密风险?

导弹残骸对印度的价值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哈,就别说这个阿斯特拉导弹了,这导弹现在来看就是个典型的研发能力跟不上装备时限,需求改来改去,指标不断拔高最后变成了依托答辩的典型。

500

当初印度搞阿斯特拉只是因为发现了R-77型空对空导弹的设计缺陷之后,想自己搞一个,甚至连导引头都是直接买的俄罗斯技术方案,类似我们早期的外贸版SD-10都是俄9B1103M导引头系列。但是印度这研发能力我们都知道,眼高手低习惯了。

结果,一个导弹来来回回试射试射到接近2020年还没弄出来,而我们的PL-15,此时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空军部队了。那怎么办?只能连阿斯特拉MK1都没搞利索的情况下上阿斯特拉MK2,上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先进导引头,意图对标PL-15!

500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印度DRDO专家检查完了PL-15E之后,给出了一个不如阿斯特拉MK2的结论。印度人得明确自己研发阿斯特拉MK2的决策没毛病啊,不然难道说我们转向研发的阿斯特拉研发了个寂寞?不过,就算是印度紧赶慢赶的搞阿斯特拉MK2,很明显也不赶趟了。

于是,印度又发挥了其眼高手低的特长,在弄到了“阵风”战斗机,接触到“流星-MBDA”这种冲压发动机空对空导弹之后,决定改换技术路线,搞使用冲压发动机的阿斯特拉MK3,还说要跟俄罗斯一起技术合作。就印度这技术积淀,你跟俄罗斯合作,非得被骗到裤衩子都不剩才行……

500

总之,目前阿斯特拉系列空对空导弹的研发现状是:MK1性能太差,MK2没有下文,而印度又眼巴巴地望着MK3了。这种情况下,你别说印度弄到PL-15E这种我们的外贸高端型产品了,它就是能弄到一发PL-12AE,大伊万觉得对印度来讲都是如获至宝了。

最起码能搞明白我们的弹体总体设计,气动外形,分析分析我们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配比,如果运气更好一点能弄清楚我们的自动驾驶仪设计,导弹引导律,导引头设计等。几乎每一个分系统对于印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设计经验。

500

结果DRDO弄到一发PL-15E,然后就说不如印度的阿斯特拉,对印度没啥用处?这种思维甚好,最好印度老哥就保持这种迷之自信下去,接着搓他的阿斯特拉。

导弹残骸会技术泄密吗

不过,印度战神没反应过来,倒是五眼联盟国家先反应过来了,以印度的德行将这些PL-15E残骸和五眼联盟国家分享,在大伊万看来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残骸被送出去之后是否可能如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发生技术泄密?大伊万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500

目前,被印度捡到的4个PL-15E残骸,起码有3个残骸已经完全断离,估计是在失的之后到一定的时分顺序后启动了自毁程序,导弹战斗部、自动驾驶仪和导引头完全被炸碎,被印度捡到的只有固体火箭发动机柱段。这导致的泄密风险就相对比较低了,外军可以通过分析这个外壳,来分析分析我们导弹使用的壳体材料,结构强度什么的。

由于里面的固体火箭推进剂大概率也都烧完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的堵板、塞子构成的脉冲隔离装置估计也已经飞出去了,外军研究人员是看不出来咱们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怎么装药的,装药外形不清楚,燃烧模式不清楚,最多能够通过分析残留的固体火箭装药,弄清楚我们的装药成分。

500

这些当然算泄密,但是呢,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各国技术水平都差不多,还要考虑装药外形,而装药外形是没有办法看出来的,双脉冲火箭发动机是怎么解决技术难关的也看不出来,这方面技术泄密的风险总体上还是较低的。

当然,你也不能说一点泄密风险都没有,大伊万比较担心的PL-15E有两个:其一,是最早在霍希亚布尔捡到的那个编号为P15E12203039的弹体。其二,是最后一发同样在霍希亚布尔被印军捡到的那个比较完整的弹体。这两个弹体的共同特点,是都被捡到了导弹的自动驾驶仪段。

500

我们都知道,以美制AIM-120空对空导弹的弹体设计来看,从前到后分别是主动雷达导引头、导弹自动驾驶仪、引信/导弹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柱段,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完就是个空壳,导弹战斗部炸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自动驾驶仪段却保留了下来。

毕竟,从编号所在的部分看来,应该就是导弹的自动驾驶仪,导弹的自动驾驶仪里面有导弹陀螺仪、制导计算机、制导计算机里面有火控软件,所有的航路算法、引导律等都在里面。

500

要是弹上没有自毁程序(当然,肯定有),或者自毁程序没有启动,一旦被人捡到之后,可能从中分析出PL-15E导弹的航路和引导律。那么对于反制措施,或者分析出PL-15E导弹的设计水平,乃至给自己的装备设计提供一些启发,这都是有一定益处的。

而霍希亚布尔最后一发被捡到的PL-15E,问题还要更大一些。如果说前一发PL-15E,没有被人捡到完整的导引头舱段,只捡到了T/R组件的底板,但后一发PL-15E不仅被捡到了自动驾驶仪,还被捡到了比较完整的导引头舱段。

500

从照片里来看,使用氮化镓组件的相控阵导引头是相当完整的,这个问题相对大一些,不仅能够分析出我们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水准,甚至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我们的使用波段、跳频能力、发射功率,基本摸清楚导引头性能,这对于针锋相对的研发干扰机还是非常有用处的。

所幸这枚导引头也已经不再先进了,最起码是五到十年前的技术了,以弹载电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只要我们的技术进步足够快,技术更新也足够快,就不用担心被北约反制,更何况我们的外贸型号和自用型号还有差距呢。

500

从这个角度来说,PL-15E确实是被人捡到了导引头,捡到了导引头之后确实有可能出现泄密风险:但是第一,这是一个比较老的导引头。第二,我们的技术更新速度可能会很快。第三,我们现在不仅更新了导引头还更新了主战装备。所以,有些泄密风险,但大伊万认为这枚导弹的泄密风险还是总体可控的。

最后,就不要说什么印度可以通过捡到的这俩PL-15E来仿制出自己的装备了。首先前面说了,印度DRDO现在迷之自信呢。其次,就算是我们能把PL-15E全套技术资料交给印度,印度哪儿仿制去?氮化镓T/R组件,导弹的引导律算法,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技术,哪个是印度能搞定的?

500

2019年印度就搞到AIM-120C5的残骸了,这都六年过去了,仿制出来AIM-120C5了吗?所以,五眼联盟尤其要提防,唯一不要提防的就是水平极差但是眼光又极高的印度,散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