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属于祖籍河北的闯关东第二代,我户籍为沈阳,一直对河北怀有莫名好感

【本文来自《31省份人口大数据:东北减少1100万,前10发生这些变化》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第三代,户籍为沈阳。父母祖籍均为河北,属于闯关东第二代。

姥姥在我10岁去世,记忆中最深的是它操着乡音(河北老坦儿)念叨“关里家”。姥姥在河北老家闹过农会,四一二后避祸,投奔在沈阳经商的曾外祖父,后落户沈阳。据母亲回忆,在“粮食过关”那年随邻居回“老家”求粮(姥姥一生,生过8个孩子,除母亲和舅舅外均夭折,这在解放前是常态),其时姥姥姥爷因为服食观音土均病倒卧床,舅舅年幼只能是14岁的母亲随同乡求援。虽然老家也是粮食紧缺可还是周济了他们一行,每每提到此段经历母亲总是流泪。

祖父是河北唐山人,年幼时为躲避关内兵祸,随曾祖闯关东落户沈阳。成年后他凭借自学于1954年被沈阳风动工具厂选派留学苏联。回国后长期在辽宁电子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直至离休。(在之前的文中提到父亲从前线复原,征求祖父的职业方向,祖父让父亲选择了工厂)

祖父兄妹三人。祖父留在沈阳,兄长在46年前在铁路上入党,解放战中随四野南下始终从事铁路运输调度工作,解放后入职广西柳州铁路运输处。

我可以说流着河北人的血,一直对河北怀有莫名好感。但你的用词“就会出现一窝”、“满楼大碴子口音”真是很刺眼,让人不舒服。

大到一国一地,小到一家一人,兴衰变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必在他不如意时恶言相向呐。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