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电动车企不能只烧钱不想战略,未胜先飘要不得
【本文来自《贾新光:“虽然有些国家不是很服气,但确实是中国拉动起来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嗯,好的,
首先声明,我不是特斯拉粉也不是特斯拉车主,而且很庆幸去年十一特斯拉降价没上他们销售的当买车。
以下是特斯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总结:
首先,特斯拉Model3从研发到量产仅花费一年半左右时间,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量产后都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如果有零部件的变动,或者引入新技术,只需2-3个月内即替换完成。
其次,核心部分
1. 自动驾驶芯片,“FSD芯片”设计是自主研发,制造方为台积电。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与之前采用的英伟达芯片相比,处理能力提升了21倍。
2. 集成化的汽车电子架构(软件)特斯拉软件可以在不改变汽车硬件的前提下更新性能,包括自动辅助驾驶、电池预热、自动泊车等功能。(部分国产电动车必须在4S店升级上述核心功能,比如威马)
3. 电池管理系统(BMS) 能够实现对超过7000节电池的有效管理。电压差控制精确,远低于其它电动车。
再次,次核心部分
1. 电池 成本是电池生产的核心。根据UBS数据,目前特斯拉锂电池成本达到行业最低水平, 低至111美元/KWh,宁德时代电池成本为152美元/KWh。
2. 电控 特斯拉电控技术也全球领先,在特斯拉全球公开发布的249项专利中,电池技术专利共有104项,其中大部分为电控技术方面专利。这让它在MPGE电耗值上表现出色,得以在有限电池储能条件下,实现最大续航里程
3. 视觉传感器 视觉摄像头的供应商是Mobileye,毫米波雷达供应商是法国老牌汽车供应商法雷奥,视觉运算处理器供应商是英伟达,人机交互的中控显示屏则由富士康进行制造。
4. 制造技术 特斯拉的先进制造技术代表就是车身一体压铸技术,把70个零部件合二为一,把2小时的焊接过程变成了2分钟的压铸。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压铸设备是特斯拉与意大利工业机械巨头意德拉(IDRA)联合研发的铝铸工艺压铸机,这是一台长19.5米、高5.3米、篮球场大的巨型机器,重量达到410吨,相当于5架航天飞机加起来的重量。
另一项在研制造技术是特斯拉的“CTC底盘”:把电池直接内置在汽车底盘里,减少所需零件的总数(减少370个)并加快生产速度。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千瓦时的成本将降低7%。
最后,非核心部分,非核心部分以国产制造商为主,包括车身、底盘、内饰、外饰等。
本土电动车企不能只烧钱不想战略,比如蔚来的亏损这个坎怎么破?特斯拉会强攻价格的抢量;
小鹏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真正能解放了驾驶员的双手了吗?万一搞出特斯拉一样的事故咋办?
理想的混动简直是投机取巧,油耗还是百公里8升啊……
最关键的还不是车型对比,是特斯拉已经在市场上制造了马太效应!
负面消息比谁都多的特斯拉卖得还是比谁都好,特斯拉在北京时间4月27日凌晨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特斯拉表示,该季度实现公司有史以来最高的车辆生产和交付数量。
该季度特斯拉营收103.89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净利润为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3%。运营数据方面,第一季度生产及交付数量均创纪录。
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Model Y产量18.03万辆,同比增长107%;一季度Model 3、Model Y交付18.28万辆,同比增长140%。
特斯拉原定的目标交付为16-18.8万辆,算是以高标准完成了预期计划。
2. 比产量?特斯拉全球产能:
显然特斯拉已经闯过了车企死亡区,国产新势力还没有……
3. 真正意义上的“特斯拉100%国产化”并不会实现,关键技术依然会放在特斯拉内部研发和生产,因而中国制造商很难介入进去并掌握更先进的技术。
4. 特斯拉汽车的研发和迭代速度极快,未来会提出更高标准的制造要求,可能会有供应商因无法满足特斯拉的需求而被淘汰,而国产电动车企面临是否跟随的问题(毕竟大家都在用这个供应链)。
综上所说,特斯拉目前和可见的未来还是电动车行业领头羊。
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说,特斯拉还有很大距离追赶。
企业竞争就是你死我活,不讲武德。不正视差距,未胜先飘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