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锅怎体定问,他们,回来了。

你是否近一段时间看见过这样的一些“段子”,比如: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少年,我宁愿欠你一个后浪的成年,也不愿看到你悲惨的中年》

《后生,我宁愿欠你一个体面的中年,也不愿看到你凄惨的老年》

《先生,我宁愿欠你一个安稳的老年,也不愿看到你无助的晚年》

《逝者,我宁愿欠你一个盛大的葬礼,也不愿看到你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

又或者:

早安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等等

发现了吗?他们,那群这锅怎体定问的人,又回来了。只不过他们更聪明了,更善于伪装了。他们不再把体定问挂在嘴边,却用一种更阴险的方法暗示他们那老一套的核心思想-这锅怎?体定问。如果说20年前的互联网,他们想用黄油牛排攻击我们的馒头咸菜如今的他们更多的是在用我们的矛攻击我们的盾。下面,我来分析一下他们的逻辑,从而为识破其伪装铺垫道路。

大前提:我们的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要共同富裕

小前提:我们没有富裕

结论:这锅怎,体定问。

他们通常披着红色的外衣,不停的强调“我们没有富裕”这一小前提当做核心论点,用各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打工人”,“内卷卷卷卷”,“不想努力了,找富婆”等等方式制造舆论话题亦或是进行分享知乎新编的故事来暗示那一老掉牙的结论。可能有人要说,是吗?他们只是对一些对待员工不公正的企业进行批判而已,你怎么说他们是这锅党?那么我们看看,什么叫批判。

批判,是指出不足,并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之出,都对曾经存在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批判。前者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方案比如“党指挥枪”“三大法宝”等,后者则诞生了一句不朽名言“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意到两者的区别了吗?其一是批判后提出了具体诉求和解决方法,并为之不断践行,另一者是只注重提出矛盾,不提出诉求,更别说解决方法。诉求和解决方法和矛盾是相随而生的,为何只提出矛盾呢?有人也许会说,他们又不是官员为什么要管怎么解决?那么反过来,你不提出诉求官员又如何解决你的矛盾?仅仅只是提出矛盾有一个先天的优势,就是会让人们关注于矛盾本身而不是解决方法。继而让人们自己去联想,猜测,发酵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如果他们引导人们去分析,那么很可能他们就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因为事物本质总是隐藏在水面之下。鄙人不才,略学过一点大家都学过的必修课程,这里试着朝花夕拾一下:

前提1: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具有普遍性

前提2:我们的国家并没有生产力与物质资料极大丰富

结论:我们仍然处于矛盾之中

所以我们出现问题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有些人对问题的刻意放大则显得意味不明。

前提1:我们应该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很多人没有富起来

前提2:没有富裕起来的人也希望富起来。

这两个前提有人得出了这锅怎体定问的结论,有人编写出了无数打工人的段子。但我要说一句大家都听过的话。

结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现了吗?那些编写故事的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或许可以不懂。但那么多跟风取乐的人,似乎并不知道,他们心中认为“根本没人会倾听”的声音,在4年前就成了国家清晰深刻认识到的事物并为之努力改变。但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又或有些人不愿去思考,使得他们在那些花言巧语中给自己披上了“小丑”的外衣并自己自觉的把社会和自己割裂开来,仿佛这个世界只是属于那些成功人士的一般。并给一切成功人士的话打上了负面的标签。

文章开头的段子大部分人都会觉的是在讽刺“内卷”,那么内卷是什么呢,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内卷的意义?王骁的节目中提到了内卷的定义。内卷的最终体现是出现了没有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段子,体现了吗?没有。

实际上福报论又或是内卷话题,只是对于社会竞争的一种体现,用了一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可能自己都不明白的话,去描述一个小学德育课本就提出并且告诉你如何解决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竞争?

关于这个问题我甚至不想引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大学课本的论述,我们来看看中学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500

这个问题,从一个中学2年级都会回答的标准问题,在大众渐渐忘记那些幼稚课本所描述的清晰简单的答案时,被一群不明用意的人,用一堆让人似懂非懂的话,上升到了社会问题,进而使得人们不去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而去把矛盾推给社会。而真正的诉求,即我们的主要矛盾,又有谁去关注?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主体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在经过疯狂的解构如“我不想努力了”“你是给别人打工你还卷”等之后,似乎按劳分配本身成了错事。可实际上这些问题反应的也只是,没有把按劳分配给推广并应用到更多领域去。他们需要的其实还是按劳分配,而按劳分配本身也就强调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可是互联网并不这么想,他们只知道,按劳分配,没有,不存在,或是错的!

说到这里,就有人会说,你在偷换概念,你怎么能把资本家对打工人的压榨说成是竞争?可996的福报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由公司下达文件要求加班,而更多情况是打工人自愿的不是吗?如果没有资本家,那就不存在加班了吗?企事业单位里的加班又是被谁剥削呢?科研工作者吃喝睡在高校实验室,又是谁在攫取剩余价值呢?是不是教师行业就没有内卷一张教师资格证就能让你进重点中学教书呢?加班和对技能的高要求一样,只是客观存在和需要,与是谁是老板谁是上级没有关系。其来源是社会快速的发展对生产力的更高要求和客观生产者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不能否认的是同样一张教师资格证,不论其他条件,人家北师大教育学博士就是有更好的能力去教书,而这样的能力又有哪个学校想去拒绝?我们真正关心在意的不是加不加班,而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按劳分配,能不能贯彻多劳多得,我们的分配方式是不是这个国家政体所主导的、被人们接受的分配方式。人们在抨击加班,996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是在乎这些,那么我们舒适的生活,你能在双十一剁手是谁的功劳,话费24小时秒到账是谁在深夜加班,又是谁在深夜里维持这个社会的运转如白日让你不用体会到国外日落即告别社会的生活?当互联网把客观存在结构成政治化的象征时,一场场民粹主义的狂欢把我们从新民主主义时期就奠定的逻辑分明,细腻推理的马哲学体系撕的粉碎。剩下的只有和大洋彼岸一样的标签化和口号政治。在这样的浪潮下,那些高呼口号的人,是想要和平改革还是二次变革呢?是想和我们共创华夏盛世,还是想做乱世枭雄呢?

最后,至于最低级的论调,努力没有用云云。我不想再去驳斥这样的精神美国人的想法,因为在美国确实是这样的,我只想说我们脚下的土地才是真真正正的希望之城。至于有些人想把大众约等于不愿意努力,不愿意干活,不愿意为了自己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人。可得记住了,中国的人民群众,中国的大众眼睛是雪亮的,是学过毛概学过马哲的是知道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矛盾的根源是什么的,中国的大众一直用自己的双手打造自己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去期待外来的援助,不去期待金援,这才是中国。大抵,精神美国人是不懂我们吧。

综上所述,警惕那些,只提出矛盾并且通过不明意义的辞藻,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解决问题引导到问题本身的人。他们本可以用更简单的语句和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你明白。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