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家长从心底里也不讲分数的话,那就只能讲钱了

      分数是重要的,但不是全部。分数不好,但没有分数也是万万,绝对不行的。

      分数能提供一个较其他主观评价更公正点的基准,穷人或不富裕的人还是努力读书吧!那是最大概率能提升自身阶层的机会了。光讲综合素质的话,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万万比拼不了富人的,综合素质,课外兴趣特长、培训、眼界都是要靠钱堆出来的。兴趣特长也都是要花钱弄出来的,较常见的的英语和各学科培训、文学兴趣、泥塑、器乐、舞蹈、表演、足球等大众体育类、乐高、STEM、少儿编程的爱好和培训;较少见,但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如冰球、击剑、攀岩、水上项目,乃至骑马、旅行,都是要花钱的,要特长点,还得持续投入,从幼儿园抓起就投,花得还不能少。

      和同事聊天,她女儿现在在读高一,由于国内、本地教育竞争残酷激烈,因此准备走国外线路,即从高中起开始读国际高中,再一路考读国外名校。本地中考是一个大坎,刷下一半人。她女儿其实成绩还不错,考上了本地四星高中(本地高中划分的最高层次),目前成绩属于班级中上,上重点大学估计有点可能行,但比较难。读国际高中再考国外大学,另有同事有成功案例,有同事的孩子走这个线路考上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还有小孩考上了耶鲁等美国长春藤大学的,高中学霸的也不少。(咳,人比人,气死人,自家的孩子虽然还小,就是一个学渣,普通学校普通班,中等还轮不上。咳,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

      继续考国际高中的话题,她小孩考上了UWC世界联合学院(录取率为报考人数的5%),学费+住宿伙食费是36万/年,好贵!!!犹豫了下,她家还是准备上了,凭我同事的工资是万万上不了这么贵的高中的,但她老公是做生意的,能赚钱,因此还能上。但换其他普通家庭肯定承担不了,三年国际高中、四年国外大学,一套房子的总费用就预备着吧。

      聊天时,又扯上了其他的国际学校,上海有个数第一第二的包玉刚国际学校,说是要自愿捐款100万还是150万(97%的学生家长自愿捐了),然后一年的高中光学费是20多万。再看了看其他有名的国际高中,也都是一年2、3十万的学费。他们特点么,基本都是双语加外教教学、国际化课程、丰富的高大上课外活动,软硬件全都顶级。然后最主要的是背景深厚,有各种国外关系,高中课程结束后,学生有高比例考上国外前100名校。基本上这些学校的家长就是个金字塔山顶端的精英圈,家长、孩子通过昂贵的国际学校汇合在了一起。他们的孩子,绝大多也都是努力读书的好学生(这些学校也是要考的,非优异的孩子,学校也不要),但家长的财富也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成长、知识、素质获取机会、通道。

      那些国际学校大都一个论调:如果说底层是应试教育,中层是素质教育,顶层是精英教育。那么国际学校的教育,绝对是集中于素质教育,甚至人才教育之上。

     普通国内教育全给明里暗里贬斥为应试教育了,只有他们是素质教育,是自由的开放的。 但其实他们的素质教育、精英教育,大多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没钱啥也做不成,玩不成。普通人根本没有那么多钱、资源去培养各类高大上的兴趣来凸现自身的综合素质、眼界水平。(互联网,信息的广泛高效传播能大幅度缩短眼界的差距)。要是大多数学生有那个经济条件,所谓的素质教育、课外兴趣个性发展算个屁。此外,所谓普通学校、应试教育出来大都是高分低能,恐怕还是属于臆断,高分低能是极少数特例,真能在现今的知识体系、中国这个大竞争环境下学习优异的人,基本上绝不会是低能!!低能根本无法高效学习。不能以极少数特例去否定整体。是普通学校撑起了整个中国的教育,绝不是极少数贵族学校、国际学校。

      普通人还是认认真真的唯分数论吧,不要被快乐教育、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朦花了眼。好好学习、高效学习是进步的基石和今后取得成功的最大概率把握。分数是残酷和直观的,比其他没标准、没实际表现的、没法衡量的评价强。普通家庭的孩子们,为了今后最大几率的成功,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个好分数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