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考研、留学还是间隔年?走上不同方向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本文转自 野马青年

野马君按:

今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已经开始报名了,但毕业后到底是工作、考研、留学,或者给自己一个间隔年,仍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今天我们请了分别选择四条不同道路的年轻人,来跟我们分享这个选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500

“上班让我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心理困境,但收获依然很多”

发财 26岁 去向:工作

差不多大二的时候,我就决定了毕业后会直接工作。当时班里同学差不多刚好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考研。

我的考虑是,出国的话,我跟家里人关系不太好,不想再花他们的钱,自己成绩又一般,申到奖学金的概率不大;考研的话,实在不认同国内的教育方式,不想再浪费时间在这里。

从大一开始,我就去很多新闻机构里实习过,对这一行业抱有很大热情,所以几乎很自然地就决定了毕业之后要去工作。

但工作之后,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境。这困境有来自于对行业的失望,这个是大环境,在这里不赘述。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困境。

工作之后,时常会陷入恐慌,日子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就开始加速播放,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让你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也看不到尽头。以前读书的时候,总有很多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寒暑假,比如又升了一个年级。但工作后,所有这些时间节点都不见了,只剩下年岁的痴长。

以前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我都有充足的时间停下来,好好做一段反思,但现在,没有了时间节点,似乎也没有了可以反思的机会。尽管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多长进,可心里那种不安一直在加剧。夜深人静的时候,会反复问自己: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另一种困境来自于对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失去掌控。不管是忙是闲,每天至少八小时被卖给了公司,公司宁可让你坐在座位上玩手机,也不愿你离开去做你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以前上学最起码还能逃逃课,自己可以决定自己什么时间做什么,效率也是有的。可是上班,不仅在出卖自己的才能,还在出卖着自己的自由。

那时候和一位读研的朋友聊起来各自的感受,她羡慕我进入社会自食其力,我羡慕她在校园自由自在。

不过,尽管上班的负面体验很多,但我还是有很多收获。

第一个收获是,对自己有了更多自信,知道自己是能够做出点成绩的。这个社会尽管可怕,我这样一个总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的人也总能生存下去,而且,还拥有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的能力。

毕业之前对自己的怀疑,对未来的不安,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在慢慢减少。

第二个收获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规划更加清晰了,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讲真,如果没有这几年工作的经历,我可能还会和大学时一样做很多梦,停留在想象的阶段,对自己、对世界都是懵懂的。

但真的进入社会,和这个世界的正面交锋,让我更看清了自己。当然,对自我的探索是一辈子都要去做的事情,我仍然不能说自己完成了。

关于未来的打算,我会在30岁左右的时候重回校园去念书,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一步深造,然后希望自己能在那个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吧。

我不后悔我毕业后就工作的决定,(当然如果可以,我的梦想是一辈子不用上班哈哈哈),我很乐于看到自己这几年的成长,这可能是我一毕业就去读研或留学无法带给我的吧。

500

“留学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更改变了我的人生选择”

田野 23岁 去向:留学

我妈妈一直是那种“哎呀女孩子都到本科就差不多了”的妈妈,但我哥哥姐姐都觉得硕士比本科更有竞争力,正好毕业那年我申请到了英国一所很好的学校,专业也很感兴趣,所以就决定去国外看看他们的教育是怎样的。

至今我仍然非常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决定,因为留学对我的改变,真的是太大了。不仅仅在专业领域内的视野开拓,更影响到了我的很多人生选择。

我高中时可能就有一些女权主义的启蒙,隐约觉得自己并不想结婚生孩子那样过一生,但去过英国之后,看到身边很多导师、同学、朋友真的在践行着这一生活方式,而且也生活得很不错。

比如,我的一位导师是60年代的女性,她和自己的同性伴侣生活在一起,没有结婚,养了一只狗狗当作自己的孩子。她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不少成就,论文和书一直不间断地在出。

她的生活让我觉得:哦,原来真的可以这样过一生。

除此之外,还有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是,各个学校每周都会举行非常正式的晚宴,被称作formal。Formal的时候有很多要求,比如每个人都要穿很正式的礼服,男女生的着装有明显的区别;入场的顺序是先本科生,再研究生,再到老师,而离场的顺序则刚好相反,甚至上菜的顺序都会有严格的要求等等。

我刚去学校的时候,觉得这个传统很好玩,会每周去参加不同的formal打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科训练,以及和同学老师们的讨论,我不再热衷于参与formal了,因为我意识到,整个formal的仪式都是在强调现有的性别二元划分以及固定不变的等级秩序。

就像这个例子所表达的一样,因为有了这段留学的经历,会让我一直对现有的一些文化、制度进行反思。

我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内一家地产公司,那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鼓励大家加班、奋斗,为企业燃烧自己,身边的同事不仅非常信服这套价值观,而且还会因此对公司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我每次想到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这分明就是对劳动力的压榨啊。如果没去留学,我可能也不会意识到这点吧。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留学似乎让我整个人变得更尖锐了,这是我父母对我的评价。他们以前从没见过我对自己的人生有这么多主意,且其中很多(比如不婚不育)是让他们无法接受的,他们也不喜欢我对社会的一些批判,觉得会阻碍到我的发展。

我承认他们的担心有一定道理。如果没有去留学,我可能更容易融入那样的企业文化,可能更容易接受女人就要结婚生子的说法,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立场也很坚持。

但,仔细想想,谁又能说这样不好呢?

500

“读研是一个缓冲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未来的方向”

真真 26岁  去向:考研

毕业的时候,我一心想学文学,想当大学老师走学术路线,另一方面,当时也有点也害怕工作,就选择了读研。

当时我就想毕业了当老师,搞学术,把学术圈想得很单纯。我当时觉得,在读研期间可以接触大量文学作品,并跟着老师学会分析解读文学作品,学会写文学评论。而且跟一堆书打交道总比跟人打交道容易点,我一直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但是真的念了研究生才发现,刚好相反,我们很功利。老师们都在教你写毕业论文,没有人愿意教你如何正确解读分析文学,没有人在乎你是否真正读了什么,也没有人真正的欣赏热爱文学,他们只在乎你写不写得出毕业论文。这对我的热情打击很大。

除此之外,我的这个年纪,大多数同学都工作了,步入人生的下个阶段了,但是我还是在学校待着,经济方面跟朋友不同步了,思想上也不同步了,大家考虑的不是一样的问题了。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朋友。不过如果幸运的话,读研期间也可以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是我没有遇到。

读研的收获其实也不少,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让我更看清自己了吧。以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很窄,就是老师,觉得自己也只能胜任老师。现在发现其实别的也不是不能做,比如去日企工作,去做编辑啊之类的。

读研像是一个缓冲期,让我有了更多的三年时间来思考自己和未来,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一些其它的可能性,也纠正了一些对自己认知的不准确。

另外一点就是,很多工作对学历的有要求,硕士总比本科有竞争力一些。

如果说对还在迷茫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希望大家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尽量去挖掘自己的可能性。我也希望大家选择读研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比如镀金或者挣更多的钱,这样读研不但很痛苦,也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500

“间隔年抹煞了我少年的锐气,却让我更懂得什么是责任”

柏舟 19岁 去向:间隔年

高中时候仗着自己的成绩一向不错,一直都没有静下心来学习,原本老师对我有很大期望,觉得我能去中科院,结果高考成绩下来,我只上了一所普通的211大学。

从去那所大学的第一天就我很就不甘心,大二的时候休了学,当时心里的想法是出国留学,但对这个选择是否正确心里又不是特别确定。

我的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的见识有限,虽然他们一直在全力支持我,但不能给我提供什么指导,所以我决定给自己一年多的间隔年时间,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一年多的时间,我用来旅行、读书、记录、学语言、兼职、上公开课,走了很多地方,也思考了很多事情。

在间隔年之前,我有着很多少年的锐气,那种锐气好像是:不管环境是怎样的,不管有什么困难,只要我想,我都会去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从16岁开始,我就对物理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我来说,物理就像是生命之光一样的存在。在间隔年上德语语言班的时候,和一起上课的同学谈起自己为什么学德语,我激动地说了很多我对物理的热情,说我以后要去苏黎世,要去麻省理工,去钻研物理,去实现梦想。

我的同学们都比我大好多岁,他们学德语可能出于更现实的理由,当时有几位就“教导”我说,梦想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还有人断言我“以后一定会改变的”。

这一年中,我见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之前只有在电视新闻上才看得到的事情,也经历了很多痛感自己无能无力的时刻,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有了更多了解。那种少年的锐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不见了。从前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我,经过这一年,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现实因素要去考虑。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确改变了。

但这种改变并不是让我变得冷漠、世故、庸碌无为,只是它让我意识到了“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当然,还有对这个社会的责任。我不能辜负自己,要努力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会关心我的家人,尽量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些;还有,我希望通过对物理的钻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可能听起来有些痴人说梦,但我相信它总会实现的。

我现在在准备明年八月份在瑞士举行的苏黎世大录取考试,还是物理专业,如果能考上,我的梦想将从那里开始,如果考不上,我还可以尝试其它学校。

不管怎样,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500

回复以下关键词获取更多信息

不婚丨不育丨 多元成家 丨多元婚育丨荡妇羞辱丨同志 | 红灯区丨30岁去留学丨职野 丨代孕丨冻卵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