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两头婚是一种为婚姻减负的实验,既有别于传统又有别于西方那套,各位觉得呢?
【本文来自《江浙兴起两头婚: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随父姓也随母姓,你支持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实际上婚姻关系成立的本质就是让激情澎湃的青年男女们不要乱搞(春秋战国时代就讨论过婚姻为何物),那时候的现实在于老娶少,富娶穷,达取多。这其中就会造成许多社会矛盾(如有情人终成兄妹或父母这种魔幻事实就会出现),导致红杏出墙,绿叶挂枝的事情发生。在这种紊乱的两性关系上,早期的婚姻观念建立便类似于建立财产所有制:将女方定义为私有财产,他人不得侵犯!敢来乱搞我就杀你有理(看看文明早期有多少较为出名的女人是"受神仙眷顾"而怀孕生下某某就知道圈子有多乱,这还是有记载的名人,没有记载的普通人呢... ...)!
实际上婚姻制度开始时主要服务对象是权贵(只有他们才有资源搞一堆乱七八糟的仪式来坐实婚姻的定义),普通人的婚姻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没有什么保障的(西方有名的初夜权及后续的“合法光顾”,这种行为实际上几若法律。我们的文明开化比较早,礼及道德观念建立起来后一直在惠及大众,所以权贵们比较难以通过法律来破坏普通人的婚姻纯洁。因此地方豪绅及村霸侵犯穷人婚姻的行为没有形成制度性风气,即便是曹阿瞒也得先杀其夫才能享其妻,如果顺序颠倒,那他手下的人就不会那么安静了)。
其实还有许多细节的,但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翻史说及杂谈吧... ...
到了现代社会,婚姻的制度性渊源其实是源于西方文明的宗教文化及人权思想(讴歌一夫一妻制,并在文化观念上以忠贞为约束)。而中华文明的传统婚姻并不那么在乎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妾),对老一辈来说,甭整那些没用的,给我开枝散叶才是正经事。而随着平权思想的进入,自由恋爱观念流行,男女双方在这个婚姻的“筹备期”中才真正有了选择的权利(国内大面积的改变也就是四十多年的历史吧),直至现在... ...
而现在的婚姻制度越建设越向着永固的方向发展,婚姻关系中的许多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亲长,家暴,,儿女,财产,出轨... ...)。婚姻在制度上就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民间在仪式的鼓噪上也越来越夸张,以至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婚姻人很多,因为成就一段标准婚姻的成本太高了,解除一段标准婚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
文中所谓的两头婚在我看来是一种为婚姻减负的实验,许多微妙的东西正在其中发生(既有别于传统又有别于西方那套,但同时又具有两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