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与《四世同堂》(二):战乱年代中国青年的人生选择

在《四世同堂》这部著作中,老舍先生分别描述了祁家自上而下的第三代人——瑞宣、瑞丰、瑞全的人生轨迹,生动刻画出战乱年代的中国青年面对国家危难时的不同抉择。

500

瑞宣,是家中老大。他接受过教育,为人处事总是透出温雅自然,丝毫没有剑拔弩张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外国求深造。在学校教书,他是顶好的同事与教师,可不是顶可爱的,因为他对学生的功课一点也不马虎,对同事们的应酬也老是适可而止。他对任何人都保持个相当的距离。他不故意的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他是凭本事吃饭,无须故意买好儿。”

他关心国家大事,又有满腹经纶。可是,作为家中的长男,他又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不能狠心抛下祖父、父母与妻儿,只能守在家中。不过,他全心全意支持弟弟出去闯出一番事业。

500

老二瑞丰是本部著作中的反面典型。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瑞丰这一类的青年非常“现实主义”,他们毫无理想。

“或者因为他的头小,所以脑子也不大,他所注意的永远是最实际的东西与问题,所走的路永远是最省脚步的捷径。他没有丝毫的理想。”

这类青年,不仅被亲人所唾弃,最后终究事与愿违,丢了工作、没了职务,甚至被自私且同样毫无崇高理想的妻子抛弃,也算是大快人心。

老三瑞全“是中国青年的代表——象征着勇敢,强有力的新中国。”他敢想敢做,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心怀理想,用行动报效祖国。

“有许多像瑞全的青年人,假若手中有武器,他们会马上去杀敌。平日,他们一听到国歌便肃然起敬,一看到国旗便感到兴奋;他们的心一点也不狭小偏激,但是一提到他们的国家,他们便不由的,有一种近乎主观的,牢不可破的,不容有第二种看法的意见——他们以为他们自己的国家最好,而且希望它会永远完整,光明,兴旺!他们很自傲能够这样,因为这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新国民的气象。他们的自尊自傲,使他们没法子不深恨日本人,因为日本人几十年来天天在损伤他们国家的尊严,破坏他们的国土的完整;他们打算光荣的活着,就非受限反抗日本不可!这是新国民的第一个责任!”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