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防空警报响起,你的英雄轰炸了我的城市

来源:小曹曹和小章章

原标题:当防空警报响起,你的英雄轰炸了我的城市——从《一把青》到《1950年上海大轰炸》

2015年底,电视剧《一把青》在台湾地区播出,旋即受到追捧,此后更横扫第51届台湾金钟奖,并在豆瓣上获得9.2的高分。整部剧讲述了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和其眷属在1945年后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无情战火下,生死相隔的情感。

有一集讲到处长和十一大队的小邵说,第九大队队长带着副队长去上海侦查,刚飞进上海,就被打下来,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处长要十一大队去查是不是米格-15。

500

《一把青》剧照

500

《一把青》剧照

不过,电视剧中所讲的这段发生在1954年的事情,事实上应该在1950年就发生了。而这一切的起因,全都要从解放初国民党轰炸上海说起。

解放初的上海遭遇空袭危机

1949年春,国共内战情势已基本明朗,国民党陆军在几次重大战役失败后,一溃千里,战场上已陷于被动局面。为了反击报复,他们只有凭借当时最主要的优势——空军,来实施空袭。于是,国民党“丢了沈阳炸沈阳,丢了北平炸北平,丢了开封炸开封,丢了济南炸济南”。空军可以随意深入解放区,进行轰炸骚扰。5月底,华东大部分解放后,南京、杭州、徐州、宁波、福州等重要城市,也多次遭遇国民党飞机空袭。

500

解放初期国民党空军主要轰炸区域

上海,作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不幸成为空袭的重点,整座城市和人民,遭受了自“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战役后最严重的空袭。

据统计,上海解放后的一年间(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遭国民党飞机袭扰77次,投弹678枚,受灾地区达118处,伤亡人数4549人(死1826人,伤2723人),炸毁4300余间,烧毁民船、驳船14艘,轮船、商船31艘,舰艇27艘,损失财产价值估计在1000亿元以上,其余市政设施和军事要地遭受破坏情况无法估算。

如果说早期的轰炸还是针对军事层面的常规袭扰,随着上海政局的稳定和反封锁的成功,国民党开始将轰炸升级,扩大了轰炸规模。最终,酿成了1950年2月6日的“二·六轰炸”,被永恒刻入了 其时上海人的记忆。当天的轰炸,以上海的电厂为目标,并殃及电厂附近的普通民众。对电力的破坏,使得上海这一流动不息的远东大都会瞬间陷入停顿,从而造成了深刻的连锁反应,所有上海人感受到了轰炸所带来的恐怖与绝望,成为上海历史上抹之不去的黑暗印记。

500

二·六轰炸中闸北水电公司被炸情景(图片来源:上海档案馆)

500

轰炸的重点目标——杨树浦电厂(图片来源:上海档案馆)


中苏构建联合防空体系 解放上海领空

国民党飞机屡屡袭扰得手,而当时解放军却毫无还手之力,上海的军事防空体系在空袭面前几近于无。“二·六”轰炸发生后,华东局和上海方面急电中央,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将情况转报于毛泽东,当时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与斯大林商议,请求苏联出动空军予以支援。

1950年2月12日,莫斯科防空军区司令莫斯卡连科上将紧急召集军区参谋长巴基斯基中将交代任务,决定由巴基斯基出任防空集团军司令、斯柳萨列夫任副司令。2月19日下午3时,苏军指挥班子抵达上海,与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会晤。陈毅向对方着重介绍了华东军区保卫上海的兵力和装备,上海这座城市有哪些特点,最需要保护的重要工业区和运输枢纽的分布情况,使苏军指挥员尽快熟悉和掌握情况。其后,巴基斯基将作战指挥所设立在上海虹桥路,指导上海市防空司令部在淮海中路1189号开设了要地防空合成指挥所,建立了中苏协同作战关系。

3月20日,苏联部分飞机刚到上海,恰逢国民党飞机又来袭扰。“在近郊上空曾见有非美式飞机三架”。飞行员将这一讯息传回后,国民党方面顿觉事态有变,为求证,连续出动飞机,在上海三机场上空反复搜索。国民党之所以开始恐慌,源自于当时苏联空军所具有大杀器,也就是《一把青》中所提到的米格-15。

米格-15,即1948年底才交付苏联空军使用的米格—15歼击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音速飞机,最大速度1070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5200米,航程1782公里。机上装有一门37毫米、两门23毫米机关炮,备有200发炮弹。第106歼击航空兵师的飞行员大部分都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战经验,是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飞行部队。而国民党空军当时最好的战斗机是美制P—51歼击机,为二战期间研制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最大飞行速度704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12800米,航程3700公里,配备12毫米机枪6挺,炸弹450公斤。执行轰炸任务的B—25轰炸机最大飞行速度467公里/小时,最大飞行高度8 540米,航程5960公里,配备12毫米机枪10挺,炸弹4000公斤。对比这些参数可以看出,苏联喷气式战斗机在飞行高度、速度等性能方面比国民党空军的飞机都要优越得多。其主要缺点是航程较短,但这对于防御作战没有任何影响。

500

曾参加朝鲜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米格-15战机

战场态势也在这一优势比对中顷刻扭转。此后不到两个月的作战中,以苏联空军为主要力量的防空部队六战六捷,取得了辉煌战果,上海的防空颓势终于得以扭转。最后,随着舟山群岛的解放,陈毅市长宣布从1950年6月1日起解除防空戒严令,上海的领空,彻底解放了。

作为国民党政权以前的经济中枢,上海自解放以后受到的“青睐”极多,特别是遭到持续的封锁和轰炸,屡屡将这座人口500万、经济首屈一指、承担新中国财政税收和工业品主要来源的特大城市推向绝境。上海不稳,天下大震。这也是何以相比于宁波、福州、广州、南京、杭州、青岛等地而言,上海的遭炸次数、投弹量、死伤人数并非最多,但影响和危急性最大的原因。

1950年的“二·六”大轰炸似乎是在所有上海人均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突发事件之下,血肉模糊、断壁残垣、黑暗肮脏等满目惨象,再加上头顶每天自由出入的敌机呼啸声,让整个上海的气氛从平静转向了惶恐,由此构成了大危机!

面对危机,人民政府很快稳住脚跟,在短期内推出了各项紧急措施,恢复和保障了供电、提供各种救济和善后抚恤,同时为了维护稳定,严打特务。最终在苏联的帮助下,构建了联合防空体系。如此,上海历史上的最后一场战争,以中共全面取胜而告终,上海经济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从此奠定。

500

500

在“二·六”轰炸一周年之际,卢湾区以“各界人民追悼‘二六’轰炸被难同胞大会”的名义镌刻了纪念罹难人员的石碑。但“由于公用交通管理机关不许在落弹附近显明人行道旁建立”,直到1952年才经黄元庆、陆阿根两代表提议,经上海市第二届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徐家汇路458号至468号竹篱笆内树立”。

由于刻碑时时局主题已经变为抗美援朝,因此,纪念碑的正面主体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几个大字,右上角小字才写明“纪念二六轰炸秧难同胞”。碑后有近300字的铭文,写明了树碑的用意。可惜此后这块纪念碑饱经沧桑,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断推倒,“文化大革命”后经过拼接而重新竖起。如今,它静静地“藏”在斑驳的草丛中,也许“卢家湾”如织的行人每天都能看到它,但很少有人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讯息……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