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司马(十八):危机公关

果不其然,王沈王业一路小跑着把曹髦的事报告给了司马昭。

司马昭是万万没想到皇帝会来这一手,司马昭赶快组织军队进行迎击。

曹髦的军队都是手下的内侍宦官,说白了就是处理过的乌合之众。

贾充带着司马昭的警卫部队军队迎击。

曹髦坐在车上,一边挥刀边大喊,要杀司马昭,像个疯子。

路上正好碰到司马昭的弟弟,曹髦当然要杀了他,于是一个在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追,曹髦觉得你们司马家不过尔尔,更义无反顾地向前冲。

几百年了谁哪看到皇帝到处追着砍人的局面呀?

司马昭的卫兵都懵了。

贾充第一个反应过来,大喊起来,司马公养你们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意思就是今天的事,你们看到了,该怎么办还要我说吗?

不想拿钱立功吗?

手下人马上活跃了。

里面有一个叫成济的,感觉应该显示自己了,马上冲了上去,上去就是一下。

天子之尊,曹髦没想到士兵会对自己动手。

这一年,他才二十岁,被士兵刺死。

皇帝亲自上阵,在历史上罕见。

被一枪捅死的,更是少见。

曹髦自认为有担当,能力挽狂澜,想干掉司马氏,可惜力量太小,军队太少,与司马昭无法对抗。

曹髦之死,自取灭亡了。

这也说明司马昭的势力太强大了。

所有人都知道司马昭的心思。

取代曹魏、改朝换代、司马氏称帝,这是迟早的事,也是铁板钉钉的事。

然而,不管怎么说,皇帝被杀都是天大的事情。

面对百官和百姓,作为执政大臣,司马昭肯定要有一个交代。

司马昭必须出面了。

根据史料的记载,他到了朝廷看到尸体以后

 “大惊,自投于地”。

这是什么意思?

说害怕,会有的;说作秀,也洗不干净。

但是你除了跪下还能干啥。

不管台面下面怎么弄,台面上的事情那还得做。

司马昭明白,他是负责任的人,必须要看起来神色惊慌。

他赶忙请出有地位的老臣陈泰,陈泰来了后,他就问“卿何以处我”?

陈泰说,“独有斩贾充,少有可以谢天下耳”。

陈泰不是不知道贾充是司马昭的重要亲信,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司马昭说,杀别人行吗?

陈泰说,但见其上,不见其下。要杀就杀他。

司马昭觉得做不下去,直接甩开陈泰,找到亲自动手杀曹髦的成济, 

“成济弑君,罪大恶极,应诛灭九族”,抛出成济。

当场拉出去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做公关危机的时候,涉及到追责问题的时候,按道理应该找管理负责人,但是为什么有时候会找业务负责人或者降低首次追责的空间呢?

是因为“但见其上,不见其下”。

追责是往上走的。

如果一出事你就把你的部门经理追查了,下一轮问责,就该追查你自己了。

做事情,得留空间。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