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冶源水库,近来年山东基层水利设施建设废弛的一个标本

      受今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潍坊市普降大暴雨。受强降雨影响,部分县市区和乡镇发生了灾情,部分农田、城区发生了严重内涝,经济作物和农作物受灾,造成部分水利工程、房屋、道路和桥梁等损坏及人员伤亡。天灾和人祸各占几分?观察者网的网友们提供了不少重要信息,尤其是生活在寿光本地的读者身在受灾一线,对灾情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补充了官方之外的不少观察视角。

     不少读者一开始围绕当地三个水库泄洪问题展开了讨论。在通知、组织受灾群众工作方面是否得力,本文暂不探讨,初步评定一下当地三大水库之一的冶源水库在本次暴雨袭击中发挥的作用,和理想状态的差距有多大。

500

冶源水库的位置

冶源水库是弥河干流上为一个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枢纽。笔者查阅了有关这个水库的资料,列举如下:

1 该水库由1958年5月动工修建,1959年9月建成蓄水,开始了它的正常工作。当初建的时候,主坝、副坝、溢洪闸、放水洞等防洪设计标准是最大安全泄量1200立方米每秒。

2 控制流域面积是786平方千米,总库容是1.6亿立方米。

说冶源水库就不得不说弥河。这条河流经潍坊市的临朐、青州、寿光和滨海四个县级行政区。所以冶源水库承担者至少120万居民人口的防洪安全保护,总保护面积可达1100平方千米,涵盖了三条铁路和一条国道以及6条公路干线,连济青高速公路也在辐射范围内。

一旦汛期到来,可以预见冶源水库将要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

1964年对冶源水库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溢洪闸的设立。冶源水库的溢洪闸是10扇弧钢型闸门。总宽110.8米。泄流净宽100米, 闸下为宽顶堰, 顶高程129.0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7240立方米每秒。 安装有启闭力40T的手摇、电动两用启闭机10台。 闸墩上面的交通桥桥面宽7.5米, 设计荷载13吨。

1964年当时受技术和经济条件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限制,1964 年溢洪闸建设时,安装的闸门是黄河治理时从王旺庄枢纽拆迁而来, 配备的启闭机是洛口闸淘汰的。 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规定,中、小型闸门和启闭机的折旧年限为20年, 即使不包括原来在黄河上的运行年限,到目前也已运行了45年,已经超期服役至少40年(1978年最后一次更换启闭机)。

全国重点危险水库

多年的运行,设备主要构件腐蚀严重。 2007年3月,水利部水工金属结构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对溢洪闸及附属建筑物进行全面安全检测,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金属设备主要构件腐蚀严重,已达强制报废条件。

闸室段中间设伸缩缝, 缝间填充的沥青杉板老化、脱落, 伸缩缝漏水,止水损坏。7 座闸墩存在垂直水流方向的纵向裂缝, 裂缝长约5.0 ~10.0米, 缝宽 0.5 ~1.6毫米, 分布于闸墩两侧。

溢洪闸和溢洪道的问题更为突出,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溢洪道泄槽底板有 127.0m 长混凝土衬砌, 受水流冻融及冲刷作用,下游护坦破坏严重,大面积的表层混凝土剥蚀、脱落, 护坦的抗冲刷能力降低;护坦的末端为裸露的岩石,断面平整,未作消能设施。泄槽末端的出水渠为一左拐的直角弯道,下泄洪水有可能溢出河槽,威胁坝脚安全。

冶源水库其实已经在1995年被水利部门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危险水库。从1997年开始,不断抢修加固,但重点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500

水厂监控系统

2012年8月3日凌晨1点,受台风“达维”的影响,弥河流域内普降大暴雨,市防汛指挥部根据枢纽工程状况、入库洪水流量和河道的行洪能力,统一调度弥河流域的防汛,于11时下达溢洪闸调洪指令,下泄流量由200立方米每秒逐步加大到800立方米每秒,期间入库洪峰流量最高达2520立方米每秒,削减洪峰68%,库水位迅速上涨2米,达到138.76米,接近警戒水位138.77米,该高水位一直持续运行3个小时。


经上级批准,管理局开启两孔溢洪闸泄水,至8月3日早上6:00,库水位降至136.76米,溢洪闸泄水740万立方米每秒。

说明加固后当地冶源水库的蓄洪、拦洪、调洪作用还算最大限度地发挥。冶源水库下游河道设计安全流量1200立方米每秒,通过错峰调节,水库下泄洪水与区间洪水叠加后,临朐县弥河大桥洪峰流量为1100立方米每秒,在河道的正常行洪范围内,没有造成河道的漫堤、管涌、决口。

但这是6年前的一次“有惊无险”,已经足够可以引起当地水利部门对预防台风的重视。

笔者也是山东人,知道鲁中鲁西一带,旱灾的频率绝对要高于洪涝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

500

去年当地还经受了一次旱灾

所以当地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抗击旱灾的时候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但遇到洪涝灾害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即便是技术上管理得当,但是在整体性的预防,比如动员群众做好预防措施,对水库下游的农作物防灾的精细化陪护,以及对河道和水库的事前整修不到位,这是有关部门无法推卸的责任。

观察者网的网友也提供了很多宝贵信息,比如网友“半夏”说:河水少甚至有时候干枯,很多人就在河床上种地(有待进一步证实农田侵蚀河床的情况问题)。

官方给媒体的通报是这样:8月17日天气预报预计“温比亚”台风降水量为40—70mm,但实际降水量远超预报降水量,大量降水致使三水库水位上涨过快,逼近警戒水位,为确保水库安全,依据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决定向下游泄洪。如当时不泄洪,将会对水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垮坝危险。

坝和汛限水位是否有问题呢?

但我们通过数据分析,目前的冶源水库的汛限水位明显是要低于理想状态,不仅和毛泽东时代修建水库的前瞻性分析相乖离,而且有悖于该水库被列为国家级危险水库之后,柸固补修的原则和方针。

前文中提到,水库的很多关键设备的折旧年限为20年。以137.72米水位起调核算,20年一遇的洪水位是138.47米,校核洪水位是141.95米。

500

冶源水库坝顶高程为145.1米,防浪墙顶高程主坝为145.3米,副坝为145.1米。因此从保大坝的角度分析,汛限水位可以定为137.72米。

问题是冶源水库闸墩表面碳化严重,多个闸墩已出现裂缝,为避免钢筋锈蚀而引起结构破坏,应该对闸墩表面进行碳化处理,闸墩裂缝采用灌浆处理。

长期以来,水利部门把水库的重点放在了冶源水库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上,4年以来水价改革的通知和方案层出不穷,哪怕是2012年台风“达维”过境,寿光等地虽然有惊无险,但前瞻性措施意识较差,未能完成溢洪闸和溢洪道和水库闸墩的优化工作,使得汛限水位复位困难重重,恐怕这也是有关部门诉苦和借口“如当时不泄洪,将会对水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垮坝危险”未必有那么强的说服力的一大原因。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