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从威尼斯兴衰,读懂商业资本的功与过
本文是「从金融解读历史的密码」第3节,上文「骑士团的诅咒与圣杯之谜」
本文可独立阅读
欧洲中世纪文明的停滞不前,有三个重要原因
1、分封制很难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西欧各王国不断分裂再分裂;
2、教会力量过于强大,宗教控制了人们的认知与常识,导致人文精神衰落;
3、蛮族入侵后建立的王国没有继承罗马时代的文明与技术;
中世纪,人们看到的往往是黑暗与落后,但其实,有数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创造了优秀的制度,也产生了惊人的财富,并最终酝酿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的西方文明。
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意大利的城邦制国家,而威尼斯共和国最富盛名。
威尼斯共和国,和同一时代的欧洲各王国,犹如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个以商业为中心建立的共和国。在制度与文明上,领先附近的西欧近500-1000年以上.
本文主要分为八部分(上下篇)
1、威尼斯是如何成为地中海的商业霸主的
2、威尼斯,保障商业运转的优秀政体是如何形成的
3、威尼斯在金融体系上的伟大创新
4、威尼斯攻占君士坦丁堡,达到历史巅峰
5、威尼斯是如何衰落的
6、从威尼斯看商业资本的功与过与对美国的对比
7、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8、威尼斯共和国对今天的借鉴
威尼斯的成长
5世纪,已经千疮百孔的西罗马帝国在人民起义和蛮族入侵的持续冲击下,476年正式灭亡。
在罗马陷落的过程中,威尼斯成为了躲避战争的世外桃源。
威尼斯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海岸边存在大量的沼泽地,泥泞难行使那些入侵者不愿意通过这里,如同荒村野店一样不被关注。这样使得5-7世纪时受日耳曼人和伦巴德人侵扰的内陆居民纷纷在这里躲避战争。
在地理上说,威尼斯就是一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荒芜海滩,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也没有淡水,农业根本开展不起来,除了鱼和盐什么也没有,为了生存威尼斯人不得不进行商业活动,结果最终成为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从一开始,威尼斯人和典型农业国状态完全不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将木桩插入淤泥,铺上防水性好的石头,砌上砖,硬生生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城市。
威尼斯在短期内成为商业中心,有几个原因
1、西欧的市场需求
中世纪的欧洲长年战乱,生产上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农庄经济,决定了产品结构的欠缺,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农庄,国王与领主除了蔬菜和猪肉其它的啥都没有。
如果需要有工业品和奢侈品来满足生活,必须从外部购买。而这一需求让威尼斯快速发展了起来,尤其早期的香料贸易让威尼斯赚得盆满钵满。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香料有深刻的执念,其价值堪比黄金,作用就是食品尤其是肉类的调味、烹饪与防腐,而香料只能从东方运来
威尼斯所从事的中介贸易,产品为来自东方的胡椒、肉桂、丁香、蔗糖、宝石、丝织品等,在西欧广受欢迎。
2、先进的政治结构
威尼斯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很多居民是罗马地区的「先民」逃难而建立,在思想传统上,受罗马共和政体影响较大,而不像西欧陷入了日耳曼人与汪达尔人等「蛮族」手中,采用君主封建政体。
威尼斯所建立的全新共和政体,在全民皆商的环境下,金融政策、军事措施、公共服务皆全力保障了商业资本的快速发展;
威尼斯共和国航海贸易路线图
红色为威尼斯共和国商业竞争对手,同为意大利城邦的热拉亚共和国
3、地理优势
威尼斯在地理位置上,作为最便捷的连接西欧与东方的港口城市。使得威尼斯几乎以一个城市之力提供整个西欧的东方货物,财富快速积累。
4、强大的金融能力
最后,威尼斯共和国在以上基础上发行的杜卡特货币流通了整个欧洲,其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美元。同时,银行、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多项金融业务开创性的推出,进一步推动威尼斯高速发展,成为欧洲金融中心。
威尼斯在最繁荣时期,人口仅为法国的1/10,但是财政收入达到了法国的1.6倍。
中世纪最为先进的政体
一开始,威尼斯的政治制度就和西欧截然不同。
早期的威尼斯为了方便管理,各居民点的代表在697年第一次召开了「代表大会」,把治理各岛的权力集中到一人之手,即总督管理制,根据记载,参加会议的有十二个街区,有十二个代表。
初期,总督职务是终身的,他任命一个国家议会,有权支配工会收入和召开会议,即大议会,任命法官和各区官员,此外,他还有权叙任神职官员,召开教区会议,还有权力发动对外战争。
但后续威尼斯的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作为一个纯粹的国际贸易型国家,其国家政体最终为商业资本进行高效服务。
如在总督管理制上,威尼斯人做了全面的思考
怎么避免野心家、流氓政客、民粹把国家当工具胡搞?
怎么避免大资本家掌权后以国家为手段进行谋私?
怎么避免教皇势力的渗透并干政?
要知道,威尼斯虽然富甲天下,但就那么大一点地方,四周强敌环伺,钱多眼红的人自然也多,经不起折腾。
最终设计了一套极其精密的总督选举体制,这套选举体制在现在也强于南美,而不逊色于北美。在严谨性上堪称表率,对一些现代国家还有部分借鉴的价值
威尼斯总督府
首先,威尼斯大议会的30名议员,通过抽签选出9人,这9人再选出40人,40人经抽签淘汰至12人,后者再次选出25人。
他们通过抽签精简到9人,9人又选出45人,45人抽签减少到11人,最后由这11人决定选举团41位成员。候选人当选必须得到41人选举团中至少25票,并且还要得到9人团中至少7票,11人团中至少9票。
经过如此眼花缭乱的选举程序最终产生总督,其实,这样做,是让总督内定或凭部分财团的操控完全得到避免。
「很多人,评价明代末期的首辅的选择通过抽签,在后续也算是过得去的方法,的确,这个办法,让很多政治阴谋搞不下去,拉关系的官僚傻了眼,相对来说某些方面保障了皇帝的权益」
威尼斯总督府
美国的总统选举制,蒋介石可以先一步给杜威押宝,安倍可以早早的跑到美国向希拉里表忠心,总统还没有确定下来,以其为中心的资本家财团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但是在威尼斯这样的政体下,如果让财团去提前买马,根本没办法弄。
同时,13世纪后,执政官受到的限制越来越苛刻。例如,被要求在执政宫居住,无特殊任务不可擅自离开。没有其他官员在场,执政官无权私自开启外国国书,他也无权在海外拥有财产,等等。
在威尼斯做总督,和坐监狱基本上没啥区别。而且在设计上,就是花了心思,总督府旁边就是监狱,威尼斯总督上任,先走过监狱,再过桥,然后到总督府就职
威尼斯叹息桥,连接总督府和监狱
开始就警告你了:别瞎搞啊......
这些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执政官是为威尼斯的政体利益「商业资本家群体」服务,严苛的制度,让威尼斯作为一个富有的城邦制国家,在周边一系列的强敌下,屹立了近1000年。
1000年的历史上,威尼斯的总督,大多兢兢业业,只有一个人实在受不鸟了,想推翻共和政体搞帝制,然后不到6个月就以叛国罪诛杀了......
总督选举制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现在政治体系的官僚制度,也在威尼斯酝酿而生。
国家的政治机构相互制约但同时高效运作,在中世纪的威尼斯就已经立法、行政机关分立,元老院决定国家大的政策方向,可罢免总督,大议会是威尼斯的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可以选举元老院成员。
城市主要官员由选举产生,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就职有任命、选拔、考试、推荐等多种方式。
对比中世纪的君主制,威尼斯成熟的政治体系,领先了至少500-1000年,一直到18世纪,孟德斯鸠才开始阐述并建立理论依据。
威尼斯共和国的政体推动整个政府高效的为商业资本服务。
为何威尼斯的政体在能做到近乎完美
美国总统,或代表金融资本家的利益,或代表产业资本家的利益,总有博弈,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且绝不代表人民的利益
威尼斯的政体,总督由大议会选出,大议会代表商业资本家的利益,而整个威尼斯几乎全民皆商,利益高度一致。
整个国家的利益,就是商业资本家利益
作为一个本身以商业理念立国的国家,单纯的国际贸易城邦,所制定的政策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态度。
这点很重要,会在下部进行阐述为何威尼斯的成功不可在现代国家复制。
威尼斯的所有人,包括水手、工匠、政治家、海军、神父都与商业有脱不开的联系,经过百年的发展,威尼斯已经成为了一个股份制公司,总督就是CEO,本身就是商人,大议会就是董事会
西方现代的商业精神,就是从威尼斯共和国开始,市场需要什么,威尼斯人就经营什么,金融就支持什么产业。
平等交易、信用原则、契约精神等,在威尼斯已经为西方在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崛起沉淀了基础。
威尼斯的金融创新
发行公债,是威尼斯有决定性意义的金融创新,为国家力量的增强,整体商业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乱频发的中世纪,威尼斯从开始就面临强大的威胁,如东边的拜占庭帝国「威尼斯最早是拜占庭帝国的从属,后来独立,最后又颠覆了拜占庭帝国」,西边的另一个海上贸易强国热那亚。
此外,威尼斯要保障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要对外扩张占据贸易线上的重要城市,同时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保障自己航船的安全。
为保障威尼斯的商业利润,海上霸权不容有失,而战争经费就成了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项重大开销。
也就是说,威尼斯需要先投资,再赚钱,这里就是需要考虑钱先从哪里来
谈到债务,对于古代中国来说,都是私人之间的借款,晚清直到20世纪宣统年间才开始发行国债,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皇帝怎么可能去借钱呢,加税不就行了嘛。同样的,在西欧,国王的收入都是来源于税收,在面临经费不足的时候,各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或向银行借钱。
而威尼斯共和国面对大的战争计划,就会推出了全新的公债,即政府向全民借债。威尼斯有着大量实力强大的商人,使国家遇到战争军费不足时,公债行为存在了基础。同时,商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高度一致,使得国债的发行和购买成为可能。
况且的威尼斯的大商人们不仅仅是拥有财富,更是许多人本身就是议员,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并发行国债。商人阶级作为威尼斯共和国的管理者,就不必太担心借给国家的钱收不回来。
这种公债还可以证券化,可以转让,在威尼斯形成了债券的二级市场,让金融工具更加的灵活。
1262年制定的「债券法」将公债的收益与相关制度固定下来,一般战争公债每年的利息是5%,并由新建立的一个基金会掌握,做到透明公开,专款专用,基金会由共和国议会控制,因为可信度极高,可以转让变现。
这样,公债一方面可以集中解决如战争、公共设施这样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又可以作为投资的手段,得到不菲的利息,每次发行都可以得到顺利的推广。
威尼斯的公债制度是一个金融上的强大创新,对于威尼斯的稳定发展,打败热亚那等一系列的战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公债是政府为解决账户透支的问题而采取的借债。政府可向社会的企业、事业机构及个人借债,向中央银行借债,也可向国外借债。所以,可以将公债定义为国家或政府举借的债,是指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向国内外取得的债务。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债券的良性循环与金融服务的高度集中化
继5%的长期国债后,事实验证产生了极好的效果,随后政府推出短期国债,最多可高达20%收益率,吸引了大量的购买人群。
在国债的推动下,整体国家的债券体系进一步完善,随后民间的债券开始蓬勃发展,如航海公司、贸易公司的募资随后积极开始推动,进一步催化了整体贸易的繁荣。
在后来关于威尼斯的传记中,仅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汇集了航运巨头、企业家、金融家、投资人、投机者、银行家、借款人、保险代理人、货币兑换商等各种角色,各种金融服务的集中化使得资本能快速向有需求与有利润的方向涌动。
相比之下,佛罗伦萨「意大利另一城邦」的金融业,主要的投资对象是西欧的君主和领主,而西欧的王室要么不稳定,要么总是打败仗。这种金融模式,蕴藏巨大风险。
威尼斯金融模式,相当于政府投资牵头,民间投资跟上。
政府投资,以扩张海洋贸易权益为核心,建设基础设施和军事能力。民间投资,也围绕海洋贸易为核心,跟随政府投资前进。这就形成良性运转,民众随国家强盛而富有。
而同期的西欧国家,也有财团对国家君主投资,一旦君主垮台,投资就会鸡飞蛋打
从威尼斯金融业发展模式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以政府投资为主线,带动本国经济增长、基础设施繁荣,是银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教会的矛盾
很多人了解威尼斯共和国,是通过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具体描写了威尼斯共和国的生态,尤其是其中引起「割一磅肉」的高利贷纠纷
安东尼奥因欠下高利贷无法偿还,按照协议需要被割一磅肉,在法庭上,鲍西娅聪明地答应夏洛克可以剥取安东尼奥的任何一磅肉,只是,如果流下一滴血的话「合约上只写了一磅肉,却没有答应给夏洛克任何一滴血」,就用他的性命及财产来补赎。
因此,安东尼奥获救,并且,庭上宣布以谋害威尼斯市民的罪名,没收其财产的二分之一,另外二分之一则给安东尼奥。
在中世纪,债券是认为是高利贷的一种,被教会严格禁止。
因为,圣经以神圣立法的形式对高利贷明确说「不」。
在摩西五经的法典里,耶和华上帝如此吩咐道:
「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
「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 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
曾有人会问,高度发达的威尼斯,为什么没有产生宗教改革
因为教皇和基督教,早已经管不到威尼斯了,否则,威尼斯的金融业根本无法发展,商业也不可能开展的那么顺畅。
威尼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纯商业共和国,其自身其实已经相当的世俗化,所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商业。从宗教本身来看,掌权的商人贵族元老们不可能会青睐一种宣扬禁欲主义的宗教。
同时,世俗利益上,威尼斯原本实行的就是一种自由授职制,也就是说,威尼斯主教是威尼斯议会自己选出来的,根本不受教皇的约束。
基本上,就是平时大家相互给个面子而已。
威尼斯共和国游离于基督教世界之外,不仅如此,在4次十字军东征中,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威尼斯主导让十字军血洗与抢劫了同为基督教世界的君士坦丁堡。
攻下君士坦丁堡,威尼斯达到巅峰时刻
1201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开始前,十字军的代表与威尼斯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大体是:十字军支付给威尼斯将近10万马克的费用,后者须将3万多十字军战士以及他们武器与马匹,在1202年6月,用船从威尼斯运送到西亚,并为这支军队提供9个月的给养以及一支武装舰队,用于夺回耶路撒冷。
这是一项大买卖,同时任务艰巨。威尼斯停止了几乎一切商业活动,将资源投入到这次运输任务中。
1202年6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威尼斯按时完成了准备工作,但十字军却没有来......一直到秋天,只有一万多十字军战士出现在威尼斯——仅仅是预计人数的一半。
毫无疑问,十字军违约了,这次亏大发了,威尼斯被耍了.......
对威尼斯违约,后果很严重,全国都是生意人,能吃亏吗?
威尼斯的总督丹多洛想出了办法。他要求这些十字军战士为威尼斯作战,用战利品充当朝圣的船费。同时提出要求如果十字军东征能帮他打下竞争对手扎拉的话,就会给十字军提供丰厚的酬劳。扎拉地处亚得里亚海东部海岸,离威尼斯不远。
在技术上来说,攻打扎拉问题不大,但是要命的是:扎拉也是基督教世界的地盘,十字军是喊着口号要去解救被伊斯兰教世界攻占的「圣地」。
一些不愿这么做的十字军因此放弃了「朝圣之旅」而返回了西欧,但更多的十字军战士同意了,毕竟大家心里有数,出来就是抢钱的,抢谁的不是抢呢?
当教皇听说这个消息后,马上提出警告,谁要是敢打扎拉,就开除他的教籍。
结果消息到了威尼斯就被屏蔽了。
当十字军随威尼斯开到扎拉城下的时候,守军看到浩浩荡荡的友军和教友,正准备欢迎,十字军直接冲进去开打,没有防备的扎拉市瞬间就被攻克了。然后,十字军血洗了扎拉。
教皇听说这件事后当场崩溃,这以后队伍还怎么带,如何再组织后续的十字军东征?当即下令将此次的十字军战士全部开除教籍。
当然,这个消息还是被隐瞒了下来。
此时,被废黜拜占庭帝国的王子阿莱克修斯四世逃亡到了威尼斯,他的叔叔阿莱克修斯三世将他父王伊萨克二世刺瞎眼睛并夺得了皇位。阿莱克修斯四世向丹多诺许诺,只要十字军能帮助自己夺得皇位,他便支付给十字军20万银币,并且还派一万名士兵帮助十字军东征。
很多十字军这时候又犹豫了,表示再攻打一座基督教城市压力很大啊。唯利是图的威尼斯人看到了巨大的好处,立刻站了出来,坚定的迫切的表示应该帮助这位悲惨的王子。
最后十字军战士一想,反正已经打了一座基督教城市了,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抢钱去。最终在威尼斯的协助下,十字军和阿莱克修斯四世进发君士坦丁堡。
1204年4月12日,十字军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第二天城被攻陷。十字军在城内任意屠杀手无寸铁的居民,强奸妇女,任意屠杀,抢劫财物,几十座完美的古代雕像悉遭破坏,君士坦丁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化为灰烬,圣索非亚教堂遭到劫掠,许多艺术珍品毁于这一次的洗劫,繁荣的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人间地狱。
同为基督教世界的威尼斯和十字军成为了反基督的先驱......
伊斯兰世界看得目瞪口呆,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这也非常清楚的看到,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只要有利可图的事情,马上就会去做,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拥立了新的君士坦丁堡国王,建立了拉丁帝国。
而威尼斯也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时刻。